《志高人》报第159期头条文章——以变革实现卓越运营
(2012-05-17 14:14:07)
标签:
财经 |
《志高人》报第159期头条文章
以变革实现卓越运营
5月份开始,空调行业进入最富希望也是最为关键的时间。
“天公作美”的寄望近似实现了。但我希望,如果我们整个行业包括志高,不再过多寄望于外部经济环境乃至天气环境,行业和企业才真正走向成熟。
最近,我参加了一些论坛和演讲报告会,比如搜狐财智中国峰会,他们提出了“2012开局求变”的大课题,我觉得也非常适合志高。
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要在经济形势不那么乐观的情况下,保持我们的竞争力,我们在不犯错误的同时,还必须主动求变。何况今天,我们扪心追问自身,“你是否比昨天做的更好”?或者说,“我们是否比去年做的更好?”
虽然我本人辞去了董事长的职务,但我从不忘到“现场”去,包括生产一线、市场终端,仍然发现比之往年,有更多的遗憾存在。我在这里强调,也必须重新要求大家做好今天、才有明天。
谁也不能回避问题
虽然,天气逐渐炎热掩盖了一些问题,市场终端形势也渐趋明朗,销售指标在向上生长。
但是,站在旺季的开启时段,我们仍然不能回避任何问题。尤其是在公司管理体制变革以来,全体股东以及社会各界对志高关注有加,在此种情况下,回避问题等于回避责任。
当然,在当前形势下,新的董事会发挥了一定效用,全体志高人仍然保持着高效务实、奋勇前进的作风,海内外销售和生产研发依然在稳健进步。但是,我们必须不断反省自身,我们是否如期出现了断货问题?我们是否存在库存成本需要优化的忧虑?我们是否存在成品周转效率的问题?我们是否存在工作作风懈怠的问题?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我们在运营三要素,“企业战略、卓越运营、领导力”等方面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即我们是否在做“正确的事”?我们的核心员工是否依然感受到激励?我们是否可以确保持续“正确地做‘正确的事’”?
产供销体系作为核心运营的部分,作为内部运营的关键流程,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是否存在障碍,我们的瓶颈到底出现在哪里?我们知道,运营绩效最终取决于瓶颈环节。
基于上述问题,从运营的角度全面考量,从我近半年来的“现场”调研,以及众多意见建议中。我认为,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若干弊端,在决策层可能存在管理界限模糊,权责边界不清晰的现象;而在需要切实履行责任的时候,又存在管理缺位的问题;而且部门间是否存在本位主义想象?希望各部门主管自省。由于管理及沟通的不顺畅、权责的不明确,也势必导致部分员工缺乏激励,因而暮气沉沉。
卓越运营面向未来
德鲁克先生说过,管理者应该是对企业的绩效负有责任的人。这里所谓的绩效,就是合理的使用资源(人员、设备、原材料等)。
目前,我们所出现的问题,有管理者的责任。当前的运营系统改革,必然是自上而下推动。正在进行的国内营销产供销管理优化项目,是卓越运营系统建立的一个开始,该项目势必要延伸到各核心单元,我们的高层领导、部门主管必须切实负起责任。
当前,针对问题,我们需要这样的运营系统,一是高层领导能担当、敢担当,应该履行的责任决不含糊;二是营销、技术、生产各部门一体化运作,一切以“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导向,顺畅沟通,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要井然有序;三是员工之间建立PK机制,受到正面激励,充满前进的激情,呈现蓬勃向上的趋势。
若实现我们所想,我们必然需要建立一系列机制。希望董事会、各高管、各大中心总监,都怀有对志高、对自身的一份责任,认真思考并提建议。就运营体系改革,我个人意见做如下诠释。
其一、建立高管之间的沟通平台。管理就是沟通,我们是否具有定时、定期的沟通制度?或者我们是在一些重大决策方面,具有主动沟通的意识?如果高层管理者没有一个常设的沟通平台,出现一些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就不意外了。
其二、必须确保管理者管理到位。首先要明确责任和担当责任,作为董事局主席,我比较关注责任的履行,志高处于一个权责过渡的阶段,我们要知道,该明确的责任一定要明确,该担当的责任一定不能模糊化,管理中不允许存在“三不管”的边界模糊现象,该履行的责任一定要掷地有声的履行。
其三、必须明确“持续改进”的含义。卓越运营要实现,需要持续改进。我们知道,战略的制定靠高层,战略的实施靠现场。“一个不去训练场的教练不可能让运动员拿冠军。”卓越运营系统的建立,要通过“持续改进”来实现,其主体不是企业高层,也不是战略制定人员,而是企业的“现场”。
所谓“现场”,不仅指“生产现场”,也包括产品设计、营销一线、物料采购、售后服务等现场,即“一切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场所”,都是“现场”。
我们不能因为作为企业高层,就借口不去“现场”,我们不能因为分工的不同,就选择规避诸多“现场”,我们也不能借繁忙为由,限定自己“端坐中军帐”,即使诸葛亮也照样坐着马车上前线,不是吗?
其四、数据化管理和激励机制。我们需要明确,“从管理要效益”不是一句空话,需要落实到每一流程、每一业务环节、每日每个人的工作中去。“正确地做正确的事”,需要科学方法。科学方法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我们能不能以数据化来衡量?以数据为决策依据,以数据为规划和预算基础,才能够体现科学性。通过科学管理实现管理精益化,才能够不断提高竞争力。
同时,数据化管理,也可贯彻到全员PK和激励中去,我们有没有建立绩效考核的标准?有没有能激励员工进步的方法?这是决定我们企业风貌的基础条件。卓越运营系统,就是要使基层员工,每个部门、每个人具有较高的自主性、积极性,同时给予他们相应的责任和权限,才能够激发自主性、积极性。给了责任和权限,不怕责任分散,因为我们可以建立互相PK的机制,大家一起比赛,相互监督,我相信会达到较好的效果。只有这样的团队,才能使智慧、知识的产生落到实处,并加快速度。
我们在卓越运营系统改革的同时,我期待,我们董事会、各中心总监、各部门主管,按照卓越运营的要求提前考虑13至14年的规划和预算,并在新年度快要到来的时候,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我们要汲取以往的教训,一是行动慢、反应慢,二是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另外流程不规范,从而导致结果有偏差。
我相信,一个沟通顺畅、管理到位、持续改进的企业团队,有着合理的绩效衡量标准,一个部门间、员工间积极PK的团队,会在我们战略需要的时候加速快进,会利用激励机制,使组织迸发超越以往的活力,从而实现企业的飞跃发展。
主体意识引领行动
我有必要再次强调,认同志高文化,并且执行志高主体文化的干部员工,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德鲁克先生说,“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
我们志高人的使命是“让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从内部来讲,我们是要建立一个员工共同富裕、共同分享的家园。我们如何去实现?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保持志高人的主体精神,比如勤奋、勇敢、诚信、高效、务实,比如二十一条企业经营理念,比如“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做得更好”?
如果我们得过且过、消极怠工、吃大锅饭,这就不是志高;如果我们互相推诿、只顾部门利益,这不是志高;如果我们面对对手,不管不顾、任其超越,这也不是志高;如果我们因为一点成绩,沾沾自喜、止步不前,这也不是志高;如果我们身居高位,洋洋自得、不知所以,这更不是志高。早些年我就说过,华服之彩、口福之乐,只是一时感官之享受,比较庸俗,也比较低级,只有我们以苦为乐,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投入到众志同心、携手前进的事业中去,我们自身的价值才得以实现。
我希望,我们全体干部员工,从上到下,统一思想,要认识到企业利润来源于卓越的运营系统,并推动关键运营流程的科学管理,并以志高文化为纽带,持续改进,积极促使卓越运营系统的建立。
我相信,在目前外部经济逐渐回归良性,在天公作美,在海内外销售持续回暖的情况下,只要我们保持信心,只要我们善于抓住机会,只要我们齐心求变,我们就能够实现既定战略,我们就能够推动共同事业再上台阶!
我相信,志高的未来在于你们,在于所有有勇气、有信心、有拼劲的年轻一代志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