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区农业的小康之路(11)
(2024-06-18 16:05:27)
标签:
现代农业陕西吴堡精心筹谋真抓实干鼓劲与祝福 |
吴堡县现代农业总体规划
5.3现代农业物流业发展规划
随着市场农业的发展,农产品因滞销而出现局部性的供给过剩问题在我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区域性农产品买方市场的格局呈现扩大化的趋势,农产品卖难、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成为农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农产品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主要通道。建立健全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是确保农产品流通安全、高效、顺畅,促进农业生产、引导市场消费、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
5.3.1发展态势
1、发展现状
目前,吴堡县有相对较大的农产品流通市场3个,即吴堡县城农产品交易市场、辛家沟镇和郭家沟镇产品交易市场。吴堡县城新建的农产品交易市场规模较大,主要从事粮食、蔬菜、水果、肉类、水产等批发、零售经营服务;辛家沟镇和郭家沟镇农产品交易市场目前还是以现今大多数农村市场一样,即在规定时间内的集市市场发展模式。
农产品市场已经由原来的产品短缺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产品充实并相对过剩的买方市场,主要农产品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市场状态,其中,农业生产和流通组织化程度低是主要成因,吴堡县农产品市场与流通业的发展未能与生产发展同步,相对滞后,市场体系发育不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吞吐量小,难于适应“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发展要求,农产品卖难问题表现突出,大部分农产品在县内流动,农产品季节性、结构性滞销和价格下跌的现象时有发生,市场流通的桥梁和载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作为农产品流通主要载体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交易市场在数量上和服务功能上与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未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在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吴堡县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发育程度是现代农业做强做大的关键。
2、存在问题
1)吴堡县农产品流通的市场体系发育不全:尚未建立由高级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组成的相互协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以初级(产地销售)市场为主,缺少高层次批发市场,现有批发市场经营规模偏小,缺乏辐射范围广、商品流通量大、反映地方经济特色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支撑。
2)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中介组织迟滞发育:一是农产品市场流通以传统模式为主,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缺乏中介组织的有效承载和沟通,中间环节过多,存在多重中介主体,流通规模小,流通渠道杂乱,交易成本高。二是经销商组织力量薄弱,缺少跨地区、跨行业、有活力的专业性农产品流通组织(协会),特别是缺乏龙头型专业性流通组织(协会),经营规模小,多属小打小闹型,无力组织大宗农产品的流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只好最大限度地将风险转嫁给农民。三是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加工、包装、仓储服务跟不上,影响农产品后续流通。四是农产品营销观念和手段落后,广告宣传不够,商标保护意识淡漠,产品形象表现不力,最终导致高端销售不畅。
3)市场配套设施建设落后,市场功能亟待完善:大多数农产品交易市场由于建设资金短缺,设施简陋,硬件基础差,市场的整体功能低,市场的包装、加工、配送等各种辅助性功能薄弱,无法开展价格发布、信息服务、检验检测等服务。部分交易市场甚至是露天市场、马路市场、临时市场。
4)农产品市场流通信息缺位:市场在农产品供求、预测分析、产销动态等信息服务方面滞后,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不能充分发挥引导产销、搞活流通的作用,农民难以全面了解市场价格、行情,从而生产很难适应需求的变化,其质量、数量处在盲目生产状态。
5)农产品市场管理滞后:一方面表现在农产品交易市场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传统,商品货物乱摆乱放,分行划市不清,市场整体混乱,交易方式原始,交易效率低下,目前还没有一个批发市场实行电子交易、集中竞价、标准化合同、保证金制度、每日结算和集中结算制度;另一方面表现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尚未建立。
5.3.2发展思路与规划目标
1、规划思路
1)以龙头型专业流通组织为主体构建批发市场,以批发市场为中心构建市场体系,以市场体系为中心构建吴堡县农产品流通体制。
2)创新农产品市场流通模式,建设集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批发、拍卖、直销、连锁零售经营、进出口贸易、物流配送及电子商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符合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和流通模式。
3)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的集散和配送优势,简化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促进农产品安全、便捷、高效地流通,带动吴堡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链可持续健康发展。
4)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建立良好的市场经营机制,促进农产品市场价格机制的形成,引导和带动吴堡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的调整和不断优化。
5)发挥市场的监控功能,建立规范的市场管理体系,完善和健全市场制度、交易准则、市场监督和市场法规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的安全。
6)发挥市场的流通功能,引导农民种植结构、流通企业和加工企业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2、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建立以大型批发市场为龙头、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为骨干、连锁超市为网点的市场网络,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吴堡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实现农产品安全、便捷、高效流通,适应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
2)近期目标(2010-2015年):全县培育2个大型流通类龙头企业,建成4个规范化的大型批发市场和3个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加强现有市场规范化管理。从业人员达到6000人。
3)中长期目标(2016-2020年):全县培育4个大型流通类龙头企业,建成与完善4个规范化的大型批发市场和5个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基本构建起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主要框架,建成农产品拍卖、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交易平台。从业人员达到10000人。
5.3.3规划布局与建设内容
以红枣、畜牧和小杂粮交易市场建设为重点,结合红枣加工产业园区项目,发挥吴堡县的政治优势和区位优势,凝聚全县智力和实力,努力打造“陕北大红枣”、“陕北羊肉”和“陕北小杂粮”等品牌,建设我国西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农产品贸易基地,培育产业化发展的市场体系。一是建市场,提供销售平台;二是完善市场体系,拓宽销售渠道。逐步建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个体商贩为补充、全国各大中城市营销网点为窗口的营销网络。三是健全机构,一条龙服务,微观搞活。发展各类农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信息、销售、运输、物资等方面服务。四是健全信息网络,开办销售热线,创建“中国吴堡现代特色农产品网页”,加快农民电话信息建设,开通销售服务热线,积极搭建农产品营销网络信息平台。建立以大型批发市场为龙头、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为骨干、连锁超市为网点的市场网络,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服务体系,实现农产品安全、便捷、高效流通,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
1、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
1)红枣交易市场
宋家川镇的刘家塬村为中心,以光大枣业公司和巨人食品有限公司为重点,培植红枣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大型红枣销售市场,市场占地规模80亩,分为红枣交易展示区、存储区,信息服务区,市场内配套建设红枣保鲜库。该处地理位置价位优越,靠近吴堡县的中心地区,周边的地势较为平坦,交通较为便利,周边也是吴堡县红枣生产的相对集中区域,将其建成吴堡县一个向外展示吴堡红枣产业的窗口。
2)畜牧产品交易市场
畜牧交易市场拟建在辛家沟镇的辛家沟村。该村有高速路出口,是陕北建制镇规划镇,已经通过省上审批。辛家沟镇是吴堡历史最悠久的古镇,也是吴堡交流交易的集散地。现规划将沟里的村民上迁,即推山填沟,建设新型社区和交易中心。市场占地规模50亩。分为交易区、科技信息网站中心、废弃物处理中心、停车场及服务区、水电供应系统、绿化美化带等几个部分,并做到分区明显、程序合理。
活牲畜交易区30亩,其中牛交易区15亩、猪交易区10亩、羊交易区5亩。
科技信息网络中心占地5亩,包括科技培训、检疫、防疫、信息网站建设。
停车场及服务区10亩,其中停车场8亩,服务区2亩。
绿化美化带占地5亩。
3)郭家沟镇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
改造郭家沟镇现有交易市场,改善交易市行的硬件设施,完善交易市场的软件环境,使其成为吴堡县北部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
4)县城农产品交易市场
完善吴堡县县城农产品交易市场,在满足现有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物质需求供应的前提下,成为展示吴堡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窗口。
2、展示交易中心
展示交易中心是农产品检测、包装、仓储、配送及生产组织管理的整体流程经营模式及成果的综合反映和对外宣传、营销、推广吴堡农产品的窗口。展示中心首先在吴堡县、榆林市和西安市建设展示交易厅,然后逐步向北京、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扩展,交易厅在以销售吴堡农产品的同时,配以销售陕北各类特产。交易厅内设有经过培训的讲解员,通过专业讲解,使消费者了解吴堡,了解吴堡的特色农产品,了解陕北特产,逐步扩大影响和提高消费者的认知程度。
3、信息中心
信息中心统领批发市场交易价格和成交量的数据交换、处理、发布中心、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实现产品的流通、交易电子化、自动化,进而提高市场的功能和竞争力。信息网络系统在网上展示以远程展示中心的模式,提供给全国各省、市、县、农业龙头企业、厂家、基地产品展示、直销、网络虚拟中心等所用,从而形成一个“永不闭幕”的展销中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