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区农业的小康之路(7)
(2024-06-17 09:45:40)
标签:
现代农业精心筹谋陕西吴堡真抓实干鼓劲与祝福 |
吴堡县现代农业总体规划
5.1.2畜牧养殖基地发展规划
一、发展目标
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等手段大力培植全县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使其尽快成为吴堡农业的又一主导产业。2015年全县生猪存栏8万头,出栏率达到125%;羊子饲养量达到6万只,出栏率达到140%;肉牛存栏1万头,出栏率达到70%;蛋禽存栏20万只,蛋类总产3500吨。全县实现畜牧业产值3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1800元以上。2020年全县生猪存栏20万头,出栏率达到150%;羊子饲养量达到10万只,出栏率达到150%;肉牛存栏3万头,出栏率达到70%;蛋禽存栏40万只,蛋类总产7000吨。全县实现畜牧业产值6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
二、产业布局
1、生猪养殖基地
依据现状和发展趋势,生猪养殖集中区规划在佳吴路和吴米路沿线交通便利村镇,以寇家塬镇为重点,积极发展生猪生产。要建立起良种繁育体系,按照二级繁育场、三级商品猪场的模式,推广三元杂交,发展优质瘦肉型猪,适应市场的需求扩大规模饲养比重,实施标准化生产。
2、蛋鸡养殖基地
蛋鸡养殖基地以现有养殖大户为依托,形成以吴佳公路和吴米公路沿线为主的蛋鸡养殖基地。
3、白绒山羊与肉羊养殖基地
根据吴堡县资源条件和现有养殖习惯,规划在东部以肉用山羊和白绒山羊为主,西部以肉用绵羊和白绒山羊为主。
4、肉牛养殖基地
肉牛养殖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吴堡县北部四乡镇地区选择适合村庄,在村内建设标准化的养殖小区,社员在小区内集中饲养肉牛,或者以庭院经济模式进行饲养。
三、建设重点
1、生猪养殖
生猪养殖模式要根据当地农民的养殖习惯和资源状况,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农民实行适合自身的养殖模式和养殖规模。
1)规模化养殖模式:能繁母猪存栏50头以上,年出栏生猪达到500头以上。实行公司化运作,在规模化养殖模式下,引进与推行标准化养殖管理模式与经验。规划期内规模化养殖企业或个人达到15户以上。
2)养殖小区模式: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合适地点建设生猪养殖小区,以合作社的模式进行生猪养殖,即以大户牵头或合作社社员集资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社员在小区内进行生猪养殖,养殖小区内实行集中引进仔猪、饲料和防疫等。养殖小区年出栏量在1000头以上。规划期内养殖小区达到15个以上。
3)农户规模养殖模式:发展农户庭院养殖模式,能繁母猪存栏5头以上,年出栏生猪达到100头以上。在城镇附近或人居较为集中的区域适度发展生态养殖模式。规划期内养殖户达到100户以上。
4)生态养殖模式:生态养猪方法是利用空气对流原理建设猪舍,舍内设置
2、蛋鸡养殖基地
1)规模化养殖:养殖规模在1万只以上,年产鸡蛋达到180吨以上。实行公司化运作,在规模化养殖模式下,引进与推行标准化养殖管理模式与经验,能够根据市场规律及时调整养殖规模,并能带动周边农户养殖。规划期内养殖企业达到10户,总养殖规模达到15万只以上。
2)农户规模养殖模式:发展农户庭院养殖模式,养殖规模在1000-5000只,平均养殖规模达到2500只左右。规划期内养殖户达到50户以上,总养殖规模达到15万只以上。
3、白绒山羊和肉羊养殖基地
1)公司规模化养殖:以白绒山羊养殖为主,养殖规模在3000只以上,年出栏达到3000只以上,年产羊绒2500公斤以上。实行公司化运作,在规模化养殖模式下,引进与推行标准化养殖管理模式与经验。规划期内养殖企业达到5户以上。
2)养殖小区模式: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合适地点建设白绒山羊和肉用羊养殖小区,以合作社的模式进行羊子养殖,即以大户牵头或合作社社员集资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社员在小区内进行养殖,养殖小区内实行集中引种、饲料和防疫等。养殖小区年出栏量在3000只以上。规划期内养殖小区达到5个以上。
3)养殖示范村小规模养殖模式:结合新农村建设,建设白绒山羊和肉用羊养殖示范村。示范村存栏量达到1000只以上,年出栏1500只以上。农户养殖规模在20-100只。规划期内养殖示范村达到5个以上。
4)农户圈(站)养养殖模式:发展农户庭院养殖模式,羊子存栏3-5只,年出栏达到3-10只。规划期内养殖户达到1000户以上。
4、肉牛养殖基地
肉牛养殖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吴堡县北部四乡镇地区选择适合村庄,在村内建设标准化的养殖小区,社员在小区内集中饲养肉牛,或者是以庭院经济模式进行饲养。
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方式,由公司先行建设好示范基地,积累饲养管理、牛肉生产、产品销售一系列经验,逐渐将饲养面向周边农户扩大推开,由农户负责饲养肉牛。
公司(基地)负责技术指导、提供种牛、提供(联系)资金、向外开展品种(牌)形象宣传,组织外销等;
农户在公司(基地)的统一技术指导下,开展饲养管理等生产。
龙头公司2个以上,每个龙肉公司养殖规模3000头以上;
养殖小区20个,每个小区养殖规模在500头以上;
庭院养殖户300个,每户养殖规模在5-10头。
5、全面提升种草养畜业的生产方式
吴堡县现有天然草场近20万亩,是畜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要花大力气,千方百计提高天然草场生产力,强化优质牧草种植,重视现代优良畜种的推广,以利种草养畜效益的充分发挥,力争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协调与健康发展。
积极探索新的草场轮牧方式:根据吴堡县的现状来看,目前普遍推广尚有一定困难,但在有条件的地方应首先推行,在一些地方可以进行优质牧草补播试验,以大幅度提高草质和草量。规划草场补播面积3万亩以上。
退耕种草,草田轮作:吴堡县是以农为主的地区,实行农牧结合,草、畜、肥、粮相互促进,发展农业和牧业大有潜力。试验结果证明,退耕种草效益明显,即有效的控制了水土流失,又有效的利用了土地资源,增加了经济效益。规划草田轮作面积5万亩。
搞好草林结合,实行林间放牧:要立足林地和草地的综合 规划,利用不同的林草结合和草林结合方式。突出扩大优质饲用灌木和半灌木的栽培面积,使草和林从生态特点上相互促进,提高林草地的经济效益。采用割草和放牧结合方式,增加效益,促进林业发展。
绿化荒山,建设好柠条型的灌丛草场:柠条的营养价值高,可以和饲料之王苜蓿媲美,粗蛋白含量为25.21%,粗脂肪为4.65%,山羊和绵羊均喜食。柠条抗逆性强,根系发达,主根深达3-5米,在荒山荒坡种植易成活、见效快。因此,要在近期内迅速提高退化草场的生产力,必须继续大力种植柠条,建成以柠条为主的永久性灌丛放牧地。
划管草场,固定使用权:固定草场使用权是彻底改变草地利用上吃“大锅饭”现象的一项关键措施。应本着参照历史、照顾现实、团结互助、充分协商的原则,对全县300亩以上的草场进行全面划管,固定使用权。实行谁有、谁建、谁管、谁用。通过确权,不断改良草场,合理放饲,实现永续利用。
以草定畜、科学调控草场载畜量:应根据县域内不同的草场类型,因地制宜地确定科学的载畜量,搞好以草定畜,尽快实现草畜平衡、协调发展。
扬长避短,搞好季节性畜牧业生产:合理利用该县草场生长季节的丰裕牧草,多养牲畜,育肥肉畜,在缺草的冷季来临之前,大批出栏牲畜,冬春以饲养繁殖母畜和种公畜为主,加速周转,提高牲畜的出栏率和商品率。
6、积极推行生态养殖
不论大型养殖场或规模化养殖小区,均提倡建立以蚯蚓养殖、生物处理畜禽粪便的高级有机肥工厂,变废为宝,变害为利,促进畜牧业高效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建成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和产业化示范基地,辐射周边地区。形成“非竞争性饲料资源(秸秆、糟渣等)→畜禽产品(绿色或有机肉蛋等产品)→畜禽粪便(变废为宝)→沼气沼肥(沼气做饭照明,沼液、沼渣作有机肥)→绿色种植业”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