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国际农业科技园区项目建议书(3)
(2024-05-06 08:56:28)
标签: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国际合作共建共享顺利顺当 |
杨凌国际农业科技园区项目建议书(3)
第一章总 论
第二章 立项背景
第四章
4.1农业科学园区
该园区主要任务是进行农业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实验、教学和信息交流,突出科教功能,以示范区农业科学园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所在地)为基地,与国际合作培养高科技人才和企业家并制造国际一流的农业科研成果,使之成为农业高新技术的孵化器和中试基地,使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科研成果在这里走向成熟。合作方式是将国际共同关心并涉及未来发展的农业高科技领域和人才培养的重大问题列为优先和重点合作项目,利用中外双方的设备、技术、人才、信息、资金,开展研究,成果共享。通过联合建立园区农业技术综合研究中心,搭建学术交流和经验交流的平台。不定期地举办农业高新技术专家研讨会,与国外互派农业专家团进行考察访问和学术交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地互派进修人员和代培研究生,组织各种形式的科技文献、信息交流等多种形式,真正地为国外先进的高新农业技术、科学的经营管理经验走进来,我们的科技成果、农耕文化走出去打下良好的基础。
4.1.1 立项背景与理由
西北地区地处我国内陆,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少雨且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对农业生产及其持续发展极为不利。但西北地区丰富的地上资源及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又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属我国农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西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坚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动摇,把农业开发放在突出的地位,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特别是强化西北地区农业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在现阶段将有利于促进西北地区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为西北地区经济的腾飞打下良好的基础。
3.其它资源:西北地区除了有丰富的耕地资源和草地资源以外,还有220多万公顷可用于农业开发的水域,主要包括湖泊、水库和坑塘等,以及大量未开发的但可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这是西北地区农业发展极其重要的储备资源。西北地区有未利用土地14157万公顷,虽然大部分是不可利用或者至少现阶段还无法利用的戈壁沙漠,但仍有一部分是经过开发可利用的土地,包括1392万公顷荒草地、844万公顷盐碱地、65万公顷沼泽地以及部分未利用的水域等。在可开发利用的未利用土地中,新疆占了约80%,开发潜力最大。
另外,400万公顷不适宜继续耕种的耕地用于植树种草,按各50%的比例计算,可以种草200万公顷。由于退耕地条件相对较好,只要选用优质草种,产草量将大大高于天然草地。根据甘肃定西县的实验,一亩优质的苜蓿草可以饲养2个羊单位,200万公顷退耕地种优质草一年后就可增加6000万个羊单位的载畜量。
1.当前,世界性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形成,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以科技竞争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军事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世界性农业科技革命正在推动新的农业产业革命。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才能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全球、全国大势如此,作为全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杨凌,更应率先垂范,先行一步,以抢占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这个战略制高点。
2.解决中国农业问题,关键是抓好西部大开发。该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也是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又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及经济欠发达地区。西部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没有西部地区的繁荣昌盛,就不可能实现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没有西部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就不可能保持我们整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没有西部地区的全面振兴,就不可能达到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没有西部地区的基本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我们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成功。”而西部农业的振兴是西部地区全面振兴的基础与支柱,杨凌示范区处在西部农业开发的桥头堡上,重任在肩,责任重大,为此做出重大贡献责无旁贷。
3.要搞好西部大开发,杨凌示范区必须率先进入世界先进水平。建设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二十一世纪,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农业发展的重大决策,是国家发展战略重点向中西部转移的重要举措和一次极其难得的发展机遇。建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目的,就是要针对西北农业发展的干旱缺水、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按照“高标准起步,高水平建设,高效益示范”的要求,努力把示范区建设成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开发中心,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硅谷”,并力争在世界范围内占有一席之地。
4.杨凌示范区科技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解决好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以及农民增收问题。为集约型自给农业、保护性林业、商品性果业、畜牧业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宏观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5.以培育专用、优质品种为突破口,加速农业生产结构升级换代步伐;以农副产品的精细加工为突破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突破口,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实现与国际农产品贸易的自由竞争,跻身于国内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之林。
4.1.3 西北农业发展研究的基本思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科技创新
1.杨凌示范区必须按照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江总书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坚持“确定有限目标,发挥优势,重点突破”的总体战略,进行农业高新技术创新,推进西北地区农业科技革命。
2.发挥联合共建和市场开拓两个积极性。省部联合共建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必须抓好用好这一绝大的优势;但市场机制、市场经济是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主动、积极地搞好与省部的配合,广泛吸纳其优惠政策、经济援助和多向指导的同时,应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实现自强自立,实现与市场经济接轨,积极参与“入世”的挑战,在顽强拼搏中发展壮大,力争在更多的知识领域创新,并拥有较多的控制市场的主动权。
3.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研究开发相结合。实践证明,在较封闭落后的地域范围内,要造就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内外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先进生产资料的广泛引进是必要的、必须的。引进、消化、吸收、嫁接改造与自主研究开发的紧密结合,是示范区建设和西北地区农业经济实现跨跃式发展的一条捷径。
4.统一规划,分类指导,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西北地区生态条件苛刻,地貌地类复杂,农业的立地条件差异明显,故其农业资源的管理与农业的发展,只有统一规划,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研究和解决不同区域类型的重大技术问题,才能扬长避短、大见成效,有力地推动区域特色经济的健康成长和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
5.深刻总结历史经验,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利用本次杨凌国际园区建设之机,对杨凌示范区科技工作进行系统化的战略性调整。本次调整应体现全面性、战略性和超前性。
(1)在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方面,突出重点,确切定位,一定要把解决现实经济发展中的宏观决策和关键技术问题作为最终目标,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真正结合与融合。使杨凌的科技率先跃居世界先进水平,使杨凌示范区的农业产业率先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并对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形成强有力的辐射和带动功能。
(2)在农业科技工作的指导原则方面,在充分发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农业技术创新中的先导作用的同时,应响亮地提出,大胆地支持,迅速使一批大中型农业企业成为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
(3)在农业科技的目标与任务方面,强化和突出两大目标,一是千方百计提高农业效益;二是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真正做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在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方面,从注意农产品数量增长,转向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改善农村经济及农村生态环境全面发展;从以资源开发为主转向资源开发与市场开拓相结合的技术方向;从以资源为依托的外延式的增长方式转向技术集约的内涵式增长方式。
(5)在农业科技重点领域方面,在继续抓好农、林、牧、渔等优质高产技术的同时,把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农产品加工业作为现阶段的工作重点,大力推动乡镇企业的技术进步,走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
(6)杨凌示范区的总体奋斗目标是:充分依靠科学技术,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体制市场化、环境美化、净化。并以此带动西北广大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全面振兴。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