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凌国际农业科技园区项目建议书(3)

(2024-05-06 08:56:28)
标签:

现代农业

园区建设

国际合作

共建共享

顺利顺当

杨凌国际农业科技园区项目建议书3

第一章

第二章 立项背景

    第三章  项目目标

第四章  项目实施的重点内容与规模

4.1农业科学园区

该园区主要任务是进行农业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实验、教学和信息交流,突出科教功能,以示范区农业科学园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所在地)为基地,与国际合作培养高科技人才和企业家并制造国际一流的农业科研成果,使之成为农业高新技术的孵化器和中试基地,使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科研成果在这里走向成熟。合作方式是将国际共同关心并涉及未来发展的农业高科技领域和人才培养的重大问题列为优先和重点合作项目,利用中外双方的设备、技术、人才、信息、资金,开展研究,成果共享。通过联合建立园区农业技术综合研究中心,搭建学术交流和经验交流的平台。不定期地举办农业高新技术专家研讨会,与国外互派农业专家团进行考察访问和学术交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地互派进修人员和代培研究生,组织各种形式的科技文献、信息交流等多种形式,真正地为国外先进的高新农业技术、科学的经营管理经验走进来,我们的科技成果、农耕文化走出去打下良好的基础。

4.1.1 立项背景与理由

西北地区地处我国内陆,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少雨且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对农业生产及其持续发展极为不利。但西北地区丰富的地上资源及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又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属我国农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西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坚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动摇,把农业开发放在突出的地位,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特别是强化西北地区农业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在现阶段将有利于促进西北地区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为西北地区经济的腾飞打下良好的基础。
   4.1.1.1西北地区农业资源丰富  

 西北是我国国土面积最大的地区,全区土地总面积为31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1999年人口8985万,仅占全国总人口的7%左右。根据全国土地资源详查资料,全区农业用地1.5亿多公顷,其中耕地1611万公顷,园地84万公顷,牧草地11054万公顷,林地2316万公顷。在未利用的土地中,有荒草地1392万公顷,沼泽地65万公顷以及盐碱地844万公顷,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后备资源。
 
   2.牧草地:以天然草地为主,草产量和质量都很低。牧草地在西北地区农业资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面积达到11054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41.5%,是全区耕地面积的6.9倍。本区人均拥有牧草地达到1.23公顷,是全国最高的。但是,由于大部分地区处于高寒少雨的内陆山区,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且蒸发量很大,再加上一些地区植被人为破坏严重,大部分牧草地产量低、质量差,单位面积载畜量低,其单位面积的畜产品产出量只及先进国家的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
  牧草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力,特别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户个人经济行为表现为只顾眼前利益,草地载畜量超负荷增加,而投入牧草地开发和管护的资金很少,牧区草地退化严重。草地退化面积占草地面积的比重依次为宁夏97%,甘肃39.8%,新疆19.2%,青海17%,陕西15%。在西北五省的草地面积中,除新疆一等草地的比重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外,其它四省区都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宁夏和陕西的一等草地的比重分别只占0.01%和0.1%。牧草地以产草量一般的二等草地和产草量很低的三等草地为主。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分别占草地总面积的0.33%和0.47%。  

3.其它资源:西北地区除了有丰富的耕地资源和草地资源以外,还有220多万公顷可用于农业开发的水域,主要包括湖泊、水库和坑塘等,以及大量未开发的但可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这是西北地区农业发展极其重要的储备资源。西北地区有未利用土地14157万公顷,虽然大部分是不可利用或者至少现阶段还无法利用的戈壁沙漠,但仍有一部分是经过开发可利用的土地,包括1392万公顷荒草地、844万公顷盐碱地、65万公顷沼泽地以及部分未利用的水域等。在可开发利用的未利用土地中,新疆占了约80%,开发潜力最大。



 4.1.1.2西北地区农业资源生产潜力巨大
  1.粮食:短期潜力500万吨,中期潜力1000万吨。农业专家根据光照、温度、气候以及土壤等各方面的综合测算表明,西北地区现有耕地潜在粮食生产能力为6763万吨,但1999年的实际产量仅为3091万吨,生产潜力实现率为45.7%,以九十年代平均年产量2910万吨计算,仅实现生产潜能的43%。而全国1999年粮食生产潜能实现率为61.1%,九十年代平均实现率为56.6%。综合两方面的情况,如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西北地区粮食的生产潜能的实现率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则可实现粮食增产1000万吨左右,即使将与全国的差距缩小一半,仍可增产粮食500万吨左右。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西北地区粮食生产在播种面积和单产两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增产潜力。粮食播种面积扩大的潜力主要在新疆,大约有60~80万公顷宜农荒地,开发条件较好,按开发耕地的70%用于粮食生产计算,可以形成210-280万吨的生产能力;黄土高原,气候条件比较适宜农业生产,通过改良作物、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等多项综合农业增产技术,还有50%左右的增产能力,即增产300万吨左右。
   改造传统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一般可提高20-30%,即可增产粮食600-900万吨。
   从各方面的分析来看,西北地区粮食增产500 -1000万吨是可能的。
   2.牧业:短期潜力6000万个羊单位,长期潜力1亿个羊单位以上。西北地区牧草资源丰富,为畜牧业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的出路就在于增加投入,提高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的比重。畜牧业发达的荷兰人工草地面积比重达到80%,草原大国澳大利亚的比重为58%,在草原大国中比例最小的俄罗斯也在10%以上。这说明西北地区的草地改良和人工草地建设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畜牧业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畜牧专家对世界上各种气候类型区永久性草地生产潜力的研究表明,经过改良后,我国北方地区草原的产草量可提高3—5倍;而人工草场的比例每增加10%,草地牧业的产出将提高1倍。科学实验表明:在干旱草原种植适生优质牧草,平均0.27公顷草地可养1只良种细毛羊或绒山羊,比天然草地生产力提高60倍;荒漠草原人工种植旱生、超旱生优良牧草,平均0.33公顷可养1只绒山羊或羔皮羊,比天然草地生产力提高80-100倍;青藏高寒草原人工种植高寒优良牧草,平均0.27公顷草地可养1只良种羊,1.33公顷草地可养1头牦牛,比天然草地生产力提高60倍以上。
  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进行较大规模的草地改良和人工草地建设,西北地区的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占草地面积的比重能达到现在俄罗斯的水平,即10%,那么西北地区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的面积将达到1000万公顷以上,仅这1000万公顷草地足可增养良种羊约4000万只,超过西北地区现在羊只存栏总数的50%。

另外,400万公顷不适宜继续耕种的耕地用于植树种草,按各50%的比例计算,可以种草200万公顷。由于退耕地条件相对较好,只要选用优质草种,产草量将大大高于天然草地。根据甘肃定西县的实验,一亩优质的苜蓿草可以饲养2个羊单位,200万公顷退耕地种优质草一年后就可增加6000万个羊单位的载畜量。
  综上所述,通过退耕还草、草地改良和对荒草地的开发,西北地区畜牧业在5年内有6000万个羊单位的增产潜力,长期潜力1亿个羊单位以上,草地改良的比重越大,增产潜力也就必然越大。
  3.新疆棉花:增产潜力在70万吨左右。新疆的棉花已经成为全区农村经济及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1999年棉花种植面积99.6万公顷,约占全区耕地面积的25%,由于新疆全境的耕地面积中绝大部分都比较适合种植棉花,按照棉花不能长年连作的原理,理论上新疆的棉花种植面积可以扩大到200万公顷,剔除一些不适合种植棉花的耕地,保守估计新疆棉花的年种植面积可以扩大到150万公顷,棉花年产量可达到200万吨以上,比1999年增产70万吨左右。
  4.特色农业,前景广阔。西北干旱地区全年的日照时数在2600-3400小时之间,日照百分率为60%-75%,是全国太阳能量幅射最高的地区之一,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而且大部分地区在农作物生产季节昼夜温差较大,更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这为发展特色农业特别是瓜果的生长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目前在全国已经形成有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有新疆的哈蜜瓜、库尔勒香梨、葡萄;陕西的猕猴桃、苹果以及甘肃和陕西南部山区的野生菌类等;随着温室大棚技术的发展,设施农业在西北地区也已经显示出强于全国其他地区的优势,在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方面有巨大的潜力。

 4.1.2项目的必要性

1.当前,世界性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形成,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以科技竞争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军事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世界性农业科技革命正在推动新的农业产业革命。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才能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全球、全国大势如此,作为全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杨凌,更应率先垂范,先行一步,以抢占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这个战略制高点。

2.解决中国农业问题,关键是抓好西部大开发。该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也是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又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及经济欠发达地区。西部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没有西部地区的繁荣昌盛,就不可能实现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没有西部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就不可能保持我们整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没有西部地区的全面振兴,就不可能达到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没有西部地区的基本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我们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成功。”而西部农业的振兴是西部地区全面振兴的基础与支柱,杨凌示范区处在西部农业开发的桥头堡上,重任在肩,责任重大,为此做出重大贡献责无旁贷。

3.要搞好西部大开发,杨凌示范区必须率先进入世界先进水平。建设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二十一世纪,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农业发展的重大决策,是国家发展战略重点向中西部转移的重要举措和一次极其难得的发展机遇。建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目的,就是要针对西北农业发展的干旱缺水、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按照“高标准起步,高水平建设,高效益示范”的要求,努力把示范区建设成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开发中心,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硅谷”,并力争在世界范围内占有一席之地。

4.杨凌示范区科技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解决好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以及农民增收问题。为集约型自给农业、保护性林业、商品性果业、畜牧业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宏观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5.以培育专用、优质品种为突破口,加速农业生产结构升级换代步伐;以农副产品的精细加工为突破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突破口,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实现与国际农产品贸易的自由竞争,跻身于国内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之林。

  

4.1.3 西北农业发展研究的基本思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科技创新 ,总是步入后尘,经济就只能永远受制于人,更不可能缩短差距。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则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发展才是硬道理,实力方是真力量。

1.杨凌示范区必须按照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江总书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坚持“确定有限目标,发挥优势,重点突破”的总体战略,进行农业高新技术创新,推进西北地区农业科技革命。

2.发挥联合共建和市场开拓两个积极性。省部联合共建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必须抓好用好这一绝大的优势;但市场机制、市场经济是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主动、积极地搞好与省部的配合,广泛吸纳其优惠政策、经济援助和多向指导的同时,应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实现自强自立,实现与市场经济接轨,积极参与“入世”的挑战,在顽强拼搏中发展壮大,力争在更多的知识领域创新,并拥有较多的控制市场的主动权。

3.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研究开发相结合。实践证明,在较封闭落后的地域范围内,要造就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内外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先进生产资料的广泛引进是必要的、必须的。引进、消化、吸收、嫁接改造与自主研究开发的紧密结合,是示范区建设和西北地区农业经济实现跨跃式发展的一条捷径。

4.统一规划,分类指导,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西北地区生态条件苛刻,地貌地类复杂,农业的立地条件差异明显,故其农业资源的管理与农业的发展,只有统一规划,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研究和解决不同区域类型的重大技术问题,才能扬长避短、大见成效,有力地推动区域特色经济的健康成长和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

5.深刻总结历史经验,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利用本次杨凌国际园区建设之机,对杨凌示范区科技工作进行系统化的战略性调整。本次调整应体现全面性、战略性和超前性。

1在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方面,突出重点,确切定位,一定要把解决现实经济发展中的宏观决策和关键技术问题作为最终目标,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真正结合与融合。使杨凌的科技率先跃居世界先进水平,使杨凌示范区的农业产业率先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并对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形成强有力的辐射和带动功能。

2)在农业科技工作的指导原则方面,在充分发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农业技术创新中的先导作用的同时,应响亮地提出,大胆地支持,迅速使一批大中型农业企业成为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

3)在农业科技的目标与任务方面,强化和突出两大目标,一是千方百计提高农业效益;二是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真正做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在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方面,从注意农产品数量增长,转向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改善农村经济及农村生态环境全面发展;从以资源开发为主转向资源开发与市场开拓相结合的技术方向;从以资源为依托的外延式的增长方式转向技术集约的内涵式增长方式。

5)在农业科技重点领域方面,在继续抓好农、林、牧、渔等优质高产技术的同时,把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农产品加工业作为现阶段的工作重点,大力推动乡镇企业的技术进步,走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

6)杨凌示范区的总体奋斗目标是:充分依靠科学技术,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体制市场化、环境美化、净化。并以此带动西北广大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全面振兴。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