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凌国际农业科技园区项目建议书(2)

(2024-05-05 08:35:08)
标签:

现代农业

园区建设

国际合作

共建共享

顺利顺当

杨凌国际农业科技园区项目建议书2

第一章

第一章 立项背景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自1997年成立以来,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日渐完备,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初见成效,科教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入区企业逐年增加,目前已形成以良种繁育、生物制药、节水灌溉设备、有机复合肥等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示范区示范效应显著增强,区内农民收入增加明显。

在我国成功加入WTO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与国际接轨以应对WTO的机遇和挑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为了加快农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充分发挥杨凌在农业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在杨凌示范区建立国际农业科技园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杨凌国际农业科技园区将有五个功能园区组成,重点实施农业科技成果引进与转化、农业投资项目的孵化与产业化、先进农业管理经验的吸收、借鉴与创新、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现代农业社区建设,并推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走出去",为国内外农业学术交流搭建平台。通过国际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必将进一步发挥杨凌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加农民收入和转变农民观念、推动我国农业的国际化进程和为迎接WTO挑战积累丰富的经验。


国际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将极大地加快世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引进和转化以及相关的学术交流,带动区内企业及产业经营管理的国际化、现代化进程和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更有助于支持农业的金融、保险、证券期货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完善,从而促进中国农业应对中国加入WTO的挑战。同时,对于提高杨凌示范区的国际知名度,加强示范区的窗口示范作用,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杨凌是中国农业的发源地。早在4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农业始祖后稷就在杨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先河。1934年在杨凌诞生了第一所培养农业人才的学校——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此后近70年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先后在杨凌规划建设了十个农业科研教学单位。杨凌逐步发展成为中国颇具影响的农业科研与教育基地,以中国“农科城”著称。累计向社会培养农业科技人才7万多名,取得科技成果5000多项,成果转化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000多亿元。目前,杨凌示范区在方圆四平方公里内,拥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农业高等学府,聚集农、林、水、牧等64个学科,4000多名农业科教人才,并在农林牧良种选育、旱作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家畜生殖内分泌与胚胎工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植物资源保护及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1997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列入国家高新区序列中的唯一的农业高新区。建立杨凌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21世纪,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西北地区农业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落后面貌的重大决策,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重要举措。其核心任务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为中国农业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持和产业示范。

几年来,在国务院及各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杨凌示范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开发、科技示范、体制改革、引进人才及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了较快发展,整体面貌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基础设施高标准建成运营,入区企业迅速发展,实施科教体制改革,优化科教资源配置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初步构筑了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充满商机、具有创新精神的现代农业科技城、生态城、产业城,农科教、产学研集成优势及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增强。目前,杨凌示范区已成为陕西经济最具发展潜力的增长点和西部大开发的亮点,被国家批准为向亚太经合组织开放的十大工业园区之一,也被确定为国家“十五”计划期间重点支持的五大高新区之一。

为了进一步发挥杨凌示范区在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辅射带动作用,落实国家领导人关于加快杨凌示范区发展步伐的有关指示精神,实现杨凌示范区建设和发展的目标,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组织有关部门、企业与科研人员,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并进行了充分论证,同时,根据国家科技部的有关会议精神和有关国际合作意向,拟申请杨凌国际科技园区建设项目。

第三章  项目目标

目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杨凌示范区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参与西部大开发为切入点,以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题,以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省部共建、省内共建体制为依托,培育大产业,实现大发展,全面加快发展步伐”。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本项目拟按照国际合作惯例和国家农业科技开发支持重点和方向,立足于杨凌科技优势及产业化开发基础,本着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增强示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原则选择确定项目建设重点内容,尽快把杨凌建成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开放型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为推进西北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3.1项目目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达到以下预期目标:1)加强杨凌对中国西北地区农业资源开发的技术支持能力;通过杨凌科技专家对项目的全面深入参与,促进研究更趋向需求,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更加紧密结合。2)提高对农业技术从研发到推广实施的转化效率和速度;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新模式,加快优良品种、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使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普及率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20%—30%,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技术研发体系4)加快技术的更新换代步伐;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积极研制开发面向现代农业生产和市场需要的新技术。

依托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科教优势,组织实施杨凌国际农业科技园区项目,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改进杨凌示范区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强化杨凌示范区的农业技术示范与推广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2总体思路

国际农业科技园区依托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技、人才、基础设施的优势,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开放式运行、封闭式管理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享受比示范区更为优惠的政策。园区依据引进、合作、交流的指导思想,以高新科技为先导,以新型农业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和出口贸易,突出引进、出口贸易、科教、示范和推广辐射五大功能。组建农业科学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储运及营销园区、国际高新农业科技展示园区、现代农业社区建设试验园区。示范区与科技园区关系密切又不完全相同。科技园区成为中国农业走向世界的窗口,同时又开辟了世界农业全方位进入中国的正规渠道和合作场所,搭建国际农业高新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和学术、经验、人员等全方位合作的软硬结合的交流平台。科技园区是示范区的园中园,两者目标一致,各有分工,各有侧重,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相辅相承,共同发展。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