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农业发展之道(8)
(2024-02-16 09:01:02)
标签:
现代农业发展之道工农互助民富县强陕西府谷 |
第四部分 四大现代特色农业园区规划
4.3以海红果为主的区域性特色产业园区
一、现状、特点与优势
本区域包括古城、麻镇、黄甫、清水、哈镇、赵五家湾、木瓜、海则庙、府谷镇、孤山10乡镇。2007年末总人口13.83万人,总户数4.39万户,农业人口10.43万人,外出务工劳动力2.5万人。耕地面积52.63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33.57万亩,水浇地面积1.3万亩,本区域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543元。本区面积最大,地形破碎,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海拔1000-1367米,年平均降雨量465毫米,无霜期175天,年平均气温8.7,水土流失较重,土地侵蚀模数2.41万吨/平方公里·年,农作物一年一熟,农作物主要以小杂粮、马铃薯、玉米为主。本区是全县海红果自然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海红果树20万株以上。现有小规模海红果加工企业3个(海则庙环渤海公司、府谷钙力达公司、哈镇兴秦公司),小杂粮加工企业2个(麻镇东华农副产品公司、孤山天漠公司),白酒企业2个(府谷西汾酒厂、清水清泉酒业),食用菌生产厂1个(赵五家湾食用菌),其中环渤海公司为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历史上曾有“金皇甫、银麻镇、铜古城”之说,与其他区域比,具有文化基础好、对外联络广等优势。也是多年来发展小杂粮和海红果的优势区域。较为丰富的宜农地资源是该区的最大特征和优势。农林牧综合发展的回旋余地大,规模化生产相对容易组织。
二、发展思路
海红果是该县特色最明显的特有农产品。虽然生产历史悠久,但至今尚未做强做大,以新型农业园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海红果栽培的技术水平和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带动海红果生产基地的规模生产和加工业向精深化发展。同时,根据国内外的形势和府谷县的实际需求,以该园区为重点,重振府谷粮食生产基地,把该区建成府谷的第一粮仓。
三、发展目标
推行标准化海红果园种植与管理,2012年海红果面积累计发展到7万亩,产量达到14万吨,长远目标是海红果面积达到15万亩。海红果的优果率、加工率、商品率达到85%以上。引进海红果深加工企业2家。
推广优质糜子示范基地3万亩,带动全县发展5万亩,完成有机食品示范基地认证;优质绿豆种植示范3000万亩,带动全县种植3万亩;优质脱毒马铃薯示范基地3万亩,带动全县种植10万亩;地膜玉米示范1万亩,带动全县种植5万亩。粮食增产2万吨。
建设设施农业3000亩。
改造中低产田3万亩。
推动“古城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金海则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到2012年实现全区农业总产值37940万元,年均增长2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39元,年均增长28%。
四、实施内容、规模与布局
一)海红果产业链建设
1、组建府谷海红果研发中心。海红果是府谷县的特色树种,也是古老的传统树种,但也不得不承认在产业化开发中,已经发现其科技含量明显太低,已经成为产业化开发的主要瓶颈之一。建议成立府谷县海红果研发中心。设置3-5人的专职技术骨干岗位,为常设机构和固定岗位,以应用性研究和技术推广为主。近期重点研究海红果的母树选择、采穗圃建设、规范化栽培试验与研究等。同时,指导全县搞好海红果的园地建设与示范,区域布局与地块配置等。由农业局结合事业单位改革,配备必要的骨干技术力量,全职服务于海红果产业链工程建设。
2、优质采穗圃、苗圃的建设。优质苗木是海红果基地建设的基础,也是成败的关键措施之一。拟在古城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内,新建优质采穗圃、苗圃200亩。由主管局派出专门的技术人员给予全程技术指导,为区域性特色产业链的形成奠定优质苗木基础,并为将来新品种的选育积累种质资源。
3、建立集中连片的生产基地。核心园区范围:海红果基地东至黄甫镇山神堂村一线,西至木瓜乡杨洼村一线,北至古城乡园子湾村一线,南至海则庙乡刘家坪村一线。黄甫、麻镇、古城、清水、哈镇五乡镇是发展海红果的优势区域。黄甫的三神堂村、麻镇的刘家坪村、古城的罗家沟村、清水的海红梁村、哈镇的元宝沟村是目前种植海红果树最多的村庄,平均亩产1500公斤左右。其中古城的罗家沟村2007年被定为省级一村一品海红果示范村,人均50株左右,若能通过整形修剪、疏花蔬果、病虫害防治、培肥地力等措施亩产可超2000公斤以上,发展潜力极大。5年内在黄甫、麻镇、古城、清水、哈镇等十乡镇新建标准化海红果园30000亩。10年内逐步建立7万亩规范化示范果园,最终建成10万亩海红果果园。
将散生林地逐步转变为集约化果园是当前从观念、技术、布局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高海红果的园艺化程度和水平是基地建设的重中之重项目,科技积累和不断创新已经成为产业链建设成败的关键。
4、引进3-5个不同类型的海红果深加工企业。目前应继续有选择性地支持现有的环渤海农产品加工(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公司、钙力达公司、哈镇元宝沟兴秦果品生产厂等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大型果品深加工企业,或依托大型果品加工企业的实力与品牌,采用合资、合作、提供原料等的不同方式,支持3—5个不同类型的加工企业,年加工规模达到10万吨以上,让特色产业产生特殊效益,推进海红果产业链的孕育与壮大。
毫无疑问,海红果为府谷县保存株数最多的乡土特色树种;毫无疑问海红果中钙含量在果实中最高;毫无疑问,海红果具有明显的适生能力和抗逆能力,在半干旱区的府谷县生长具有明显的生物学、生态学优势,将其作为生态树种发展优势明显。毫无疑问,在当前海红果产业链建设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提高海红果的产品附加值问题。当前每公斤0.4-0.6元价格能否大幅度的提升是问题的实质和关键,也就是说,首先让农民从中收益是其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依托科技进一步明确海红果的产品特性,时刻盯紧高端产品和高端市场是其发展的根本出路。政府对其产业基地建设给与适当的较长时期的政策补贴是其必要保障。
二)小杂粮基地建设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粮食短缺也已经成为制约该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心头之患。面对国内外粮食安全形势发生的新变化,正视该县的粮食安全问题,对于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保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杂粮基地建设在本园区内全面展开,将其逐步建设成为全县的第一粮仓,其作用、其地位不可忽视。
1、以木瓜乡为重点建立优质糜子生产基地
府谷县的糜子在同类型区比较,已经显示出了一定的区域优势,受到了多方关注。小杂粮、大产业概念,拟首先在糜子产业实现突破。
1)在木瓜乡前梁村建立糜子品种比较试验和展示园300亩。由相关业务局落实专人、专款。重点搞好品种鉴选与展示,力争把此建成该县特色小杂粮的新亮点。
2)在木瓜乡完成2000亩有机糜子质量认证工作。
3)以孤山、木瓜、清水、府谷镇四乡镇为重点建立无公害小杂粮糜子示范基地30000亩。在通过增施有机肥、品种选优、提纯复壮等措施亩产达300公斤以上,辐射带动全县发展5万亩。
唱响“府谷黄米”品牌,加快“精米”、“混合米”、“礼品米”的深度开发,力争将府谷黄米打入星级饭店。
2、以哈镇为重点建立府州大明绿豆生产基地。
重点推广郭家焉村旱地双沟覆膜集雨绿豆种植技术,力争亩产100-125公斤。在郭家焉周边建立示范面积5000亩。带动全县发展3万亩。
府州绿豆应该准确定位为“精品绿豆”、“超市高档绿豆”、“外贸绿豆”。以质量取胜,以市场取胜。
3、以赵五家湾、哈镇、黄甫三乡镇为重点建立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
马铃薯是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增产潜力最大,且高产、稳产的主要作物之一,农民受益面广,覆盖地域广,值得高度重视。
1)在赵五家湾乡赵五家湾村建立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园50亩,引进国内外同类型区优质高效种薯品种10个以上。搞好品种鉴选和高产示范工作。马铃薯品种具有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快的特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不同季节、不同用途的专用薯品种的引进和栽培,在府谷县具有现实意义。
2)在赵五家湾乡赵五家湾、柏草峁、粉房沟三个村建立脱毒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规划面积1000亩。
3)以赵五家湾、哈镇、黄甫三乡镇为重点建立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全面推广脱毒马铃薯丰产高效生产技术,力争亩产达4000斤以上。示范面积30000亩,带动全县发展10万亩。
4、以哈镇、麻镇、清水、黄甫4乡镇为重点建立地膜玉米示范基地。地膜玉米在府谷增产优势明显,山旱地地膜玉米亩产可稳定在800斤以上,水坝地亩产可稳定在1300斤以上;规划示范面积10000亩,带动全县种植5万亩。
5、麻镇为中心不断延伸农产品加工链。麻镇双墩村已经投产的府谷县东华农副产品加工公司,主要以花生系列产品及小杂粮加工为主建立450万吨生产线,目前正在规划建设养殖业和协议租赁农民500亩土地发展种植业,建立自己的标准示范生产基地。该公司正在申报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所产的产品已经获得国家QS质量认证,建议支持类似加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金利源集团公司有志于该县高档食品业的开发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和趋势,食品产业必将成为朝阳产业、富民产业,值得大力支持,让其引领发展,意义重大。
三)基础设施建设与“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开发
1、积极推动孤山镇发展山坡阶梯式日光温室的经验,尤其是岳家寨村和李家洼村是该镇乃至全县的典型代表,种植户的效益较好,一般一个温室(0.5-0.6亩)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仅孤山镇目前就有山坡温室300多个近200亩,占到全县日光温室总量的70%以上。据典型调查,这一模式具有普遍性代表意义,是广大农区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新建设施农业面积3000亩(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拱棚等),复种指数达到200%以上。
2、以赵五家湾乡为基地,积极发展食用菌生产。该乡的许家梁村利用原有废弃的煤矿巷道生产食用菌,由村民共同出资入股成立的府谷县赵五家湾乡许家梁村食用菌开发公司,其系列产品主要销往内蒙古等地,是府谷县唯一一家食用菌公司,目前效益尚好。同时也是府谷县充分利用废弃煤矿巷道发展食用菌的典范,值得鼓励支持、学习和借鉴。另外,必须指出,该农区面积大,经济发展的也不平衡,广大农区应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庄园经济,府谷镇则应不断壮大村镇工副业经济等。
3、基本农田改造工程:在规划期内改造和新增宽幅梯田、坝地、埝地3万亩,实现每亩粮食增产100公斤以上。
四)区域型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建设
鉴于府谷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农业经济和农户经济现实仍然处在传统农业阶段,在一些地方还出现了衰落迹象,在当前依靠农户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难于全面启动新的一轮农业新技术革命和特色产业深度开发。故我们规划了一些区域性企业带动模式,以起到示范、展示和带动作用。
1、古城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转变农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与生态规律,利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构建府谷县新型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为府谷乃至我国西部农牧交错带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提供比较全面的实体经济示范模式。
1)畜牧基地建设
白绒山羊良种繁育中心:良种繁育中心规划占地50亩,建设圈舍3000m2和运动场9000m2,引进良种白绒山羊(种公羊)10只,引进繁育良种白绒山羊(母羊)1000只,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繁育良种白绒山羊,每年向全县范围内提供良种白绒山羊1000只以上。
万头养猪场:项目规划占地50亩,建筑总面12000m2,其中各类猪舍20栋。项目设计以自繁自养为主,辐射带动为辅,年产生猪10000头,年产仔猪8000头。配置基础母猪1000头,种公猪50头。项目期内带动养殖户300户以上。种猪选用光明猪配套系,是目前国内最优良的瘦肉型种猪。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肉质鲜嫩是它的突出特点。通过公司技术专家对农户技术培训,严格按照国家无公害养殖规范(NY/T 5033-2001,NY 5032-2001,NY 5031-2001,NY 5030-2001)执行。
散养鸡:项目区内散养土鸡2万只,年出栏土鸡1.2万只,年产土鸡蛋5万公斤;散养乌鸡5000只,年出栏乌鸡3000只,年产乌鸡蛋1万公斤。配套建设鸡舍3000m2,产蛋棚1000m2。散养鸡在耕地、草地和林地中觅食,鸡粪肥田。
2)林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苗圃基地:基地规划苗圃占地1000亩,以培育绿化树种和优质高产海红果种苗为主。绿化树种以常绿树种为主,阔叶树种为辅。常绿树种规划700亩,年产绿化树苗30万株;阔叶树种规划占地200亩,年产种苗20万株;优质高产海红果种苗选育规划占地100亩,年产优质海红果种苗20万株,可推广提高当地海红果果农的经济效益,促进府谷县海红果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树种的选择中,应重视明、特、优,新、奇、异品种的引进和筛选。
新品种引进与高产示范:以优质高效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和示范为主。加快特色小杂粮的产业化开发意义重大。基地规划建设300亩新品种试验示范园,对小杂粮品种加以改良选优,改进栽培管理新技术等。
牧草基地:牧草基地规划种植1500亩,主要种植紫花苜蓿和沙打旺等。牧草基地为基地内种羊提供饲草原料和对外销售外,同时起到防沙固土,改良土质的目的。
3)配套工程建设项目
大型沼气池:建设25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池一座。
饲料厂:饲料厂规划用地10亩,建设饲料生产加工车间600m2,原料库500m2,饲料(成品)库300m2,引进年产5万吨复合饲料加工生产线一条。
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培训中心占地20亩,主要建设教学楼、宿舍楼、食堂和图书室等教学培训设施,配套相应的教学培训设备,总建筑面积4000m2。
2、金海则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
以海则庙乡为基地,逐步辐射全县,采用公司+农户(行业协会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专家的组织管理模式,将科技扶贫、企业扶贫和产业开发融为一体,以科技(优良品种)为主导,以产业链开发为主线,现阶段以畜(羊)产品链的开发为重点,以品质为保障,以品牌促发展,逐步形成区域性现代特色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同时促进和带动矿区和农区的协调发展, 逐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生猪养殖基地建设:公司根据农户意愿,引进良种三元杂交种猪106头(公猪6头,母猪100头)与农户合作,选择一户作为良种场,与农户签订合同,农户每年向公司提供二元或三元杂交猪仔1000头。公司将仔猪投放到农户,每户2-5头,用特色食品标准饲养,6-8个月后,公司以市场价回收(除去饲料、仔猪成本)。
白绒山羊养殖基地建设:引进适合全县羊产业发展规划的辽宁白绒山羊良种300-500只。每户投放30只,公司每年除保本外,农户每年将2/3的羔羊产权交给公司,滚动发展,作为公司羊产业链发展基地。
肉牛养殖基地建设:公司引进良种,选择农户饲养,与猪的模式相同,或者公司与现有肉牛养殖户合作,公司提供一定资金,肉牛养殖户按标准提供肉牛。
打淤地坝3-5处,淤地500-1000亩。
建设大棚蔬菜30-50亩,建大棚30-50座。
种植果树300-500亩。
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00亩,主要建设生猪和羊的屠宰分割生产线,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绿色食品检测中心等,将园区建成集鲜肉、蔬菜和日常消费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
生猪屠宰分割生产线:引进生猪屠宰分割生产线,年屠宰生猪3万头,主要满足府谷县和周边地区鲜肉消费需求。
商品羊屠宰分割生产线:引进商品羊屠宰分割生产线和加工包装生产线,年屠宰商品羊3万只。突出陕北地区羊肉区域特色,打造陕北特色羊肉品牌。
豆制品加工生产线:引进豆制品深加工生产线,主要以膨化豆类食品为主,年加工豆制品10万公斤。
安全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和府谷县政府密切配合,以国家安全食品质量检验、检测标准为指导,配置必要的质量检测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除对园区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外,还将引进大米、白面、食用油和蔬菜等各类日常消费食品进行检测,检测合格产品以公司统一表示对外销售,建立安全食品流通体系,打造公司安全食品品牌。
生产车间及配套设施:园区规划建设生产厂房及办公生活设施5460M2,冷库1000M3,临时饲养圈舍600M2。
五、投资估算与实施进度
重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是在项目实施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粗略估算,仅供决策者参考。
项目实施进度是以统一规划指导下分步实施为总的原则。
项目总投资34410万元。项目投资和实施进度详见表4-3。
表4-3
|
序号 |
建设项目及主要内容 |
建设规模 |
实施进度 |
投资估算 |
|
一 |
海红果产业链建设 |
|
|
7750 |
|
1 |
组建府谷海红果研发中心 |
|
2009年 |
150 |
|
2 |
优质采穗圃、苗圃建设 |
200亩 |
2009年 |
100 |
|
3 |
集中连片的生产基地 |
70000亩 |
2008-2012年 |
4200 |
|
4 |
海红果深加工企业 |
10万吨 |
2008-2010年 |
3000 |
|
5 |
大型储藏冷库 |
2座 |
2008-2009年 |
300 |
|
二 |
粮食基地建设 |
|
|
8160 |
|
1 |
优质糜子生产基地 |
|
|
2190 |
|
1.1 |
糜子品种比较试验和展示园 |
300亩 |
2009年 |
90 |
|
1.2 |
有机糜子质量认证 |
2000亩 |
2009-2010年 |
300 |
|
1.3 |
建立无公害小杂粮糜子示范基地 |
30000亩 |
2009-2010年 |
1800 |
|
2 |
大明绿豆生产基地 |
5000亩 |
2009-2010年 |
300 |
|
3 |
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 |
|
|
5070 |
|
3.1 |
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园 |
50亩 |
2009年 |
30 |
|
3.2 |
建立脱毒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 |
1000亩 |
2009-2010年 |
240 |
|
3.3 |
建立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 |
30000亩 |
2009-2010年 |
1800 |
|
3.4 |
马铃薯深加工企业 |
10万吨 |
2009-2010年 |
3000 |
|
4 |
建立地膜玉米示范基地 |
10000亩 |
2009年 |
600 |
|
三 |
基础设施建设与一村一品 |
|
|
13200 |
|
1 |
食用菌中止与深加工企业 |
|
2008-2010年 |
300 |
|
2 |
中低产基本农田改造 |
3万亩 |
2008-2011年 |
900 |
|
3 |
设施农业 |
3000亩 |
2008-2012年 |
12000 |
|
四 |
区域型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建设 |
|
|
5300 |
|
1 |
古城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
|
2008-2010年 |
2500 |
|
2 |
海则庙现代农业示范工程 |
|
2008-2010年 |
2800 |
|
|
合计 |
|
|
34410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