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农业发展之道(5)
(2024-02-14 19:19:38)
标签:
现代农业发展之道工农互助民富县强陕西府谷 |
第三部分 规划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
3.1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农业综合开发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决定的多项兴农工程,以现实农业资源优势为基础,依靠县乡政府的大力协调和支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涉农企业为龙头,以广大农民为主体,广泛动员企业与社会参与互动。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广泛应用现代农业和循环经济理念和方法,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和谐发展规律,把四大农业园区逐步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规模生产的示范载体,企业与农户联结的纽带,现代农业科技信息的辐射源,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支柱农产品的集散场所,最终目标是将园区建设成农、工、商,产、学、研密切结合的产业链聚集区,并对周边地区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
3.2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原则:在该县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趋于不断扩大之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相对趋于严重滞后,已经成为限制该县社会经济整体推进的最大“瓶颈”。在此情况下,唯有政府首先撑起兴农富民的大旗,通过政策和资金的指导和引导,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弱势农业和弱势农村的局面。否则,必然会出现农村经济的进一步衰落和萧条。
2、以工补农、工农互助原则:在政府的指导和引导下,在城市全面打开“城门”的情况下,广大农村更应该全面地打开“寨门”,实现“城门”和“寨门”的互开,乃至于直通。在起步阶段,以工补农必须先行,在奠定基础后,逐步实现互利互惠。“双百”工程的启动,应上升为该县现阶段振兴农村的政治任务,坚持数年,必见大效。
3、产业链开发原则: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该县已经走进了“死胡同”,近年来,该县出现的大量“空心村”就是其真实表现和具体说明。整合资源、集成优势,不断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产品,形成规模经济,不断延伸产业链,开拓新市场,获得增值效益,这是不二法门。在现有财力和民力情况下,有计划、有重点的建立新的以企业为主体、广大农户参与的新型农业园区,作为优势产业综合要素的集约场所,不失为一有效可行的战略措施。
4、扬长补短原则:全面吃透府谷的县情和农情,将扬长避短原则转变为扬长补短原则,改被动适应为主动完善,不回避现实,不回避矛盾,变被动为主动。
5、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保证重点,突出亮点,分步实施原则:本次府谷县现代特色农业规划,牵扯到整个县域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新型农户居民点建设示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区农业综合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的技术示范;贫困落后区以工补农、工农互助的政策和措施探索等宗旨和任务,范围广、任务重,建设周期长,实属一比较宏大的农业系统工程。故对其总体而言,必须统筹规划,对其具体进程而言,又必须有计划、按步骤地分步实施;在其整个建设过程中必须因势利导,保证重点,突出亮点,力争为国家、为百姓、为社会不断地做出更大的贡献。要根据府谷县县域区位和农村经济发展阶段,尊重客观规律,从现有经济基础出发,明确阶段性目标,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先易后难、逐步升级,不断增环加链,持续增强该县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6、保持乡镇范围的完整性原则:鉴于我国政区管理的特殊性,乡镇管理对农区建设指导的重要性,我们在新农区建设过程中保持了乡镇区划范围的完整性。
3.3规划目标与实施进度
通过对府谷县现代特色农业园区规划的实施和落实,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农业生产条件彻底改善,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村生态条件明显改观,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民持续增收,农户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二、三产业健康发展。实现“菜篮子”和“米袋子”的永久性安全高效供给,其最终目标是把府谷县的农业园区建设成为接替能源工业的最大后续产业。
一、主要规划目标(2008-2012)
1、发展设施农业6500亩,发展设施农业在该县具有较好的条件,也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2、基本农田改造工程,改造和新增宽幅梯田、坝地、埝地6万亩,以进一步强化发展农业的基础条件;
3、绿色食品(瓜果、蔬菜)生产基地9000亩,通过国家无公害(有机)认证,确保全县“菜篮子”的特色化、优质化;
4、地膜玉米示范1万亩,辐射带动全县6万亩;
5、推广优质糜子示范基地3万亩,完成有机食品认证,带动全县5万亩,把府谷糜子产业建成我省小杂粮的名牌基地;
6、优质脱毒马铃薯示范基地3万亩,带动全县种植10万亩;
7、推广优质黄豆、绿豆示范基地1.3万亩,完成有机食品认证,辐射带动全县13万亩。
8、推行标准化海红果园种植与管理,2012年海红果面积累计发展到7万亩,产量达到14万吨,海红果的优果率、加工率、商品率达到85%以上。长远目标是带动全县海红果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特色产业的高效开发是现阶段的主攻方向,坚持不懈,必见大效。
9、推行标准化旱地枣园种植与管理,2012年红枣面积累计发展到7万亩,产量达到3.5万吨,红枣的优果率、加工率、商品率达到85%以上;长远目标是全县红枣面积达到10万亩。坚定目标,发挥后发竞争优势,有可能、有能力形成现代特色优势产业。
10、规划期末全县粮食产量达到6万吨以上,人均270斤以上,根据对现实条件的综合分析和对发展潜力的初步测算,实现现阶段县域性粮食的安全保障是有充分条件的,树立信心,转变观念,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步伐,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吃到府谷食品使全县人民自豪,使国内外享用者满意。
11、规划期末实现规划区农业总产值51462万元,年均增长2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36元,年均增长27.6%。逐步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实现全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途径与步骤
1、全面理解府谷县四大工业园区和四大工业园区并驾齐驱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强化宣传教育,强化新一轮的思想解放。以富民为本,以和谐发展为本,像搞工业园区那样,不等不靠不犹豫,用大思路、大气魄全面启动农业园区建设。2008年全面完成组织动员、企业四大农业园区的规划编制,启动部分重大项目的可行性调查研究,制定县级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指南,继续加大项目库的征集和建设工作。同时在每个农业园区启动3-5个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建设项目。
2009年,以技术引进、企业介入、农民主体、政策协调为重点,以农业园区为平台,结合“双百”工程,引导和动员企业家、科学家、政治家进入农业园区建设的主战场。发挥府谷县的政治优势和股份制优势,全面展开规划实施的重点内容。
2010年,初步形成一批以农业企业和农业企业家阶层为龙头,与广大农民利益为一体的产业链框架体系。
2011--2012年,以农产品品牌为标志,形成3-5个区域性著名商标产品,建成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县。
3、重点建设项目及实施进度见第四部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