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农业发展之道(4)
(2024-02-13 08:59:06)
标签:
现代农业发展之道工农互助民富县强陕西府谷 |
2.2社会、经济资源现状与优劣势评估
一、农村社会现状
2007年末全县总户数6.67万户, 21.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36万人。18岁以下有5.26万人,占总人口的24%;18-35岁之间有6.59万人,占总人口的30%;35-60岁之间有7.29万人,占总人口的34%;60岁以上有2.54万人,占总人口的12%。
2007年劳动力总数为9.4万人,从事家庭经营有3.5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有2.55万人,外出务工劳动力数为4.58万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是其一大特点。外出务工人员和务农人员收入差距在不断加大。
2007年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培训农民24111人(次),输出劳务48396人,劳务经济继续壮大。
农村基础条件大为改善。全县农村公路惠及全县20个乡镇144个村组,铺开162个项目,公路总里程达1000多公里,其中新建续建通乡公路11条224.3公里,完成投资1.3亿元;实施通达工程126条917.3公里,完成投资1.4亿元;修建水泥路31条124公里,完成投资5578万元。
2006年农村广播入户率100%,农村电视人口覆盖率94.83%。
目前全县有乡镇卫生院12个,实有床位161个,卫生技术人员149人,其中职业医师38人,全县有农业技术人员399人。
府谷县精心实施“双百”工程。2007年初,该县确定155个机关单位与176个工矿企业结对帮扶165个村组共建新农村,并确定7个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乡镇结对帮扶7个纯农业乡镇。一年来,全县累计达成意向帮扶资金2.44亿元,确定帮扶项目255个,已开工建设项目158个,涉及道路、人饮、坝系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良种等各个方面,已到位资金1.61亿元。高庄则、芦草畔、水口等新农村建设初具规模,引起全省上下的广泛关注。花坞枣业、环渤海饮品、天漠小杂粮、绿丰食用菌、高庄则大棚菜等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农业龙头产业相继建成。科技兴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扶贫重点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农村面貌有了较大改变。
二、农村经济现状
2007年,府谷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7亿元,同比增长42.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增长114.4%,实现工业增加值30亿元,同比增长50%;完成财政收入12.8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增长5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亿元,增长6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34元,增长27%。
2007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43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其中种植业1.56亿元,林业0.11亿元,畜牧业0.70亿元。
2006年全县乡镇企业数为3200个,按照企业性质划分:有限责任公司17个,私营企业456个,个体户2727个;按照经营行业划分:从事工业的企业数为479个,建筑业的企业数为74个,交通运输业的企业数1228个,商饮服务业的企业数为1139个,社会服务业的企业数161个。企业职工人数31010人,其中有限责任公司2988人,私营企业18525人,个体9497人。实现现价总产值344229万元,总收入314924元,增加值99836万元,工资总额36793万元,实缴税金34876万元,纯利润31029万元。
2006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88439万元,其中农业收入9248万元,林业收入1187万元,牧业收入6463万元,工业收入133556万元,建筑业收入4602万元,运输业收入14047万元,商饮业收入8820万元,服务业收入3064万元,其他收入7448万元。农村经济总费用119042万元,其中生产费用33827万元,管理费用2747万元。农村经济净收人69396万元,投资收益1562万元,农民外出劳务收入8339万元。农村可分配净收入79298万元。农民从集体再分配收入26万元,农民所得总额389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25元。农村经济的总体实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农村社会经济条件总体评价
一)优势
1、劳动力大量转移后,为宜农土地资源的相对集中、集约使用,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也为农林牧业的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新的调整空间。土地入股或出租,在新一轮土地流转过程中有可能实现。
2、全县一批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公司自愿提供比较充裕的经济援助,帮助全县实施农业产业化生产和彻底改变农村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条件,并援助其比较彻底的改造生存的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批企业家把“绿色产业”已经提升到后续产业的地位,加大了投资强度和产品开发的力度。
3、农业开发过程中股份制形式的不断涌现和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和管理形式的创新,可能成为该县和我省,乃至全国农业产业化的借鉴或“精典”,意义重大,值得认真总结,逐步加以完善。
3、政府已经聘请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的一批富有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研发工作经验的高层次专家,已经深入到一批企业和广大农村,面向农村、面向产业展开了调查研究和产品研发,为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可以提供较高层次的技术支撑。
4、省、市、县、乡各级政府的广泛重视,并在优惠政策及组织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并在短期内快速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强度已经达到亿元以上。
二)劣势与不足
1)项目区内劳动力数量明显不足,特别是青壮年劳力多已外出,急需新一代知识农民的回归或引进。
2)当地农户的扩大再生产资金严重缺乏,整体基础条件不容乐观。
3)农产品品质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传统产品多为大路货,名优小杂粮食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种植规模小,产量低。
4)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工农业的产值比例在2.5:1左右,各业才能协调发展,国民经济才能平稳运行。而该县的工农业产值比2005年为12:1,2007年为11:1。工业与农业产值悬殊,结构失调。
5)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波动较大。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农业比较效益的下降、农业税免缴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均对农民生产积极性发生直接的影响。
随着该县工业化、城镇化的跨越式发展,也给该县的农业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有学者将其概括为“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副业化”。旧的平衡现已打破,新的平衡尚在建设之中。粮食资源紧张状态将在全县时刻存在。
2.3新机遇与新挑战
1、国家兴农战略的制定和现代特色农业建设的具体行动已经全面展开;特别是府谷县把四大工业园区和四大农业园区的开发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齐抓共管,长抓不懈。一手抓能源,一手抓粮食,在国内外石油危机和粮食危机之际,更显其决策的战略高度和敏感程度。
2、府谷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双百”(百机关单位帮百村、百工矿企业带百村)兴农工程,为以工补农,城乡互动提供了共建平台和政策依据。
3、府谷一大批企业家眷恋家乡、振兴家乡的义举,前无古人。与此同时,把农业作为战略产业和后续产业的企业家愈来愈多。
4、众多学科的高层次科学家以及一批大型涉农企业的业务人员在偏僻乡村联手行动,也逐步形成共识并较大范围的付诸实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