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向平:难以忘怀的黄土群雕(2)
(2024-01-19 15:36:48)
标签:
黄土高原综合治理试验示范集体智慧回忆与敬礼 |
米脂峁状丘陵沟壑区开发治理体系研究
1990年12月鉴定,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1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完成人:朱象三,刘星照,鲁向平,张永平,钱光书,吕殿青,林关石,杨蔼云,吴远举,张振中,赵志励,曹雄飞,张铭,张文孝,武占强等。1993年,和其他试验区共同申报的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定位实验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本成果在对研究背景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找出了三个导致生态恶化,近代侵蚀剧烈和社会经济贫困的因素;提出了必须因地、因需制宜地建立新的农业生产经济体系。应用静态性规划模型进行农村生产结构模拟,提出农村产业结构的产值构成,农内小于50%,农外大于50%,农业内林牧业应大于50%,农外加工业应占40%。当前农业生产的单元配制,在非生产用地占25%的情况下,一平方公里内应有基本农田350亩、乔木林150亩、灌木林200亩、人工草地320亩、果园105亩、载畜量为300个单位,可达到人均纯收入500元以上,林草覆盖率50%以上,农产品商品率60%以上。
利用近代田间试验设计研究,分别提出了农田亩产200-250公斤谷子,1800公斤洋芋、川地亩产750-850公斤玉米,梯田亩产100公斤大豆,山旱地亩产125-175公斤优质烤烟,山地亩产1500公斤苜蓿,1000公斤苹果,荒地造林、水平深沟栽桑的规范化栽培技术及比利时肉兔及其饲养管理技术规范。该研究经较大规模推广,累计效益1.2亿元以上。
该成果充分发挥了其综合学科的优势和国际合作的优势,率先在黄土高原的传统农业改造的综合治理过程中,提出了开发治理的理念,率先完成了黄土高原规模化开发治理的技术体系。在此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系列丛书,正式出版的著作和论文集主要有:陕北黄土高原丘陵区农业技术体系研究;黄土丘陵区种植业研究;黄土丘陵区保土经济植物的开发利用研究;
感悟与启示:
1、生态共谋、生态共建、生态共享;坚信一流的共识,一流的战略,一流的行动方案。不忘先贤,珍惜积累。
2、告别计划管理的老模式,树立和广大农民协商共事的新观念,由政府官员、科技人员、农民群众一起,在田间地头反复协商出农民满意的生态环境建设的参与式优化实施方案。
3、一流的技术标准,一流的技术规范;现有的条件,精准的努力。事在人为,智在当下;挑战旧认知,创造新奇迹。
4、看得见、摸得着、学的会、带得走,论文写在大地上,天蓝地绿人富裕。智慧新天地,技术留民间。
5、深刻总结传统技术的精华经验,精心吃透现存问题的实质性环境与背景,扬长补短,比学赶超。“请进来,走出去”;大同目标,大同规则。信心、耐心、毅力,自立自强。
6、谨记天之道利而无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