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向平:难以忘怀的黄土群雕(1)

(2024-01-19 09:50:46)
标签:

黄土高原

综合治理

试验示范

集体智慧

回忆与敬礼

黄土高原峁状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模式及实验区建设效果

  该成果1986年9月鉴定,曾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成果提出黄土高原峁状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模式:用25%的土地面积,在20度以下坡、沟地建造基本农田,采用旱农耕作技术,人均可保证生产粮食400kg~500kg,从而退耕所有坡地;35度以下退耕地种植牧草或营造经济林果;35度以上退坡地造林;45度以上种植抗旱保土灌木。与此同时发展草食家畜。通过调整,林草多年生植被面积可达50%以上,经济效益增长一倍,水保效益可达50%。通过泉家沟实验区六年调整实践,粮用地退耕43%,总产提高29.1%,单产提高1.47倍,人均占粮稳定在500kg,植被覆盖率由18%提高到43%。推广增效1.18亿元。

主要完成人: 朱象三,郝国让,张永平,孙经文,梅福生。当然上述人员仅仅是代表,远志山示范果园建设的大功臣赵志励高级农艺师,郭春惠,梅立新等人,爱园如家,数年奉献,堪称楷模;高家沟树木园建设,以贾厚礼,张铭副研究员为代表的一批林业专家,高水平建成和管理了高家沟山地树木园;以张振忠,吴远举高级农艺师等创建了孙家沟水土保持措施比较试验示范区等。这批真正的实干家,集成利用了国内外的智慧和资源,建成了深受国内外专家和受益者好评的示范样板。全面记载其科研进展和实绩的有《黄土高原开发治理研究》上下两集留存为记。在此,我想起了为陕北黄绵土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黄自立老先生的音容笑貌,一位好人,一位好专家.

作为一个过来人的理解和感悟是,该成果的最大意义和影响是在国内外专家的共同指导下,全面奠定了黄土高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这个理论基础,其次是通过实体模式展示了实在的效果和效益。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为此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并将国际研究成果首次引入实验站的联合国专家们。包括土地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农作物气候潜力的评价,国内外先进测试设备的援助,同类型区国内外优质高效新品种的引进,记得先后有国内50多位专家赴国外考察与研修,国外26个国家近300人次的项目官员/专家及援助方代表指导和观摩了治理现场。

国际合作专家认为米脂模式、经验及实验的实际效果好、速度快、投资少等超出了他们的设想,并为推广此项成果,给米脂县提供45640吨粮食援助.榆林地委、行署、陕北建设委员会及延安地区的子长县等都选择示范点推广了该项成果。记得当时我们的英文翻译亢树森教授的口头禅就是”解放区的天是蓝蓝的天,加拿大小麦吃不完”,当然,最为高兴的还是那些当地直接受益的老百姓啦。

启示与感悟:

1、 其是共谋与共识的战略性大智慧;

2、 其是国内外科技人员应对艰难困苦大考验的不朽结晶。

3、 TOP的大融合、大成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