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向平:心迹(30)
(2023-02-22 10:09:40)
标签:
心系祖国关注西部敬业三农助推发展鲁向平咨询 |
我国西部畜牧业的地位与潜力
西部地区属农牧交错地带,天然草场面积大,具有发展畜牧养殖业的悠久历史。本区可利用草地面积1.59亿公顷,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32.4%,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71.3%,人均草地面积0.58公顷,是全国平均数的3.2倍。草地面积主要分布在400mm等雨线以西的半干旱、干旱区的高原和山区;其次,广泛而分散地分布于西南地区的山地和丘陵区。畜牧业是西部地区广大农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1996年全区牧业产值达1228.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1%。
目前,广大牧草地利用中普遍存在粗放经营、靠天养畜、超载过牧、退化严重的问题。对此,必须加强人工草地建设,拓宽饲草来源,为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如黄土高原西海固地区飞播沙打旺,种植紫花苜蓿和红豆草,每公顷产量可达7500公斤;在青海培育的人工草地,每公顷产鲜草9645公斤,为天然草地的3.7倍;青藏高原区,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湖盆边缘、河谷地种植垂穗披碱草、老芒麦、芒麦等耐寒牧草均可取得7500公斤/公顷以上的收成;西南地区水热条件优越,发展人工草地更有条件,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原地带种植白三叶、黑麦草都可获得每公顷产干草7500~9000公斤。此外,以秸秆为饲料基础的畜牧业也有待开发。四川盆地农区养猪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有相当的发展潜力。
在畜牧业产业化方面,青藏高原的牦牛、藏牛、藏马和藏猪,黄土高原及西北内陆干旱区的牛、羊、马、驴,以及西南地区的猪、鸡生产,均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潜力。夯实基础,可持续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