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林果业的地位与潜力
我国西部地区总体来说林地较为欠缺,据先前资料,森林面积3227万公顷,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28.0%,森林覆盖率仅为6.6%,低于全国12%的平均水平;但人均林地面积较多,为0.12公顷,比全国平均数高31.6%。林地集中分布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云贵高原、四川盆周山地和秦岭山区;在西北地区,森林主要分布在贺兰山、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子午岭等海拔在1500~2800米的山地;甘肃西部、宁夏北部、陕西北部和新疆的风沙区以防护林为主。这些林地不仅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而且为经济建设提供大量的木材资源。全区林分总蓄积量为43万平方米,占全国的47.6%。此外,西部农区利用耕地栽植的果树面积达174.2万公顷,年产水果889.6万吨,年产值约133亿元,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西部地区人口相对稀少,荒山、荒坡和干旱荒漠面积大,为发展林果业提供了有利的土地条件。通过在黄河中上游和长江中上游河源地带水土流失重点区以及西北干旱风沙区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可使本区林业生产取得快速发展。在广大农区,立足各地资源优势,开发名特优果品生产的潜力相当可观。如新疆的葡萄和薄壳核桃,黄土高原的苹果、梨、大枣、仁用杏和沙棘,秦岭山区的板栗、核桃、柿子和猕猴桃,以及四川盆地的柑桔、云南香蕉等,均可在培育农业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林果产业已成为拉动西部省区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其“基础地位”正在显现。潜力巨大,影响深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