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与乡音(11)
(2022-12-01 16:27:34)
标签:
人类文明继承与传承精神留存乡情与乡音文化义工 |
精心关注天气变化
一年四季的天气变化都直接关系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对农业的丰收与歉收也是极为重要的先决条件。
在古代,没有科学预测天气的情况下,普通百姓的务农,出门在家没有一点的据实打算,都是约摸着做的。
目前,我国已经用上了科学预测,天气的准确预报,对人们的农事活动和出行起居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是,天气是千变万化的,各地的地理位置又是各不相同的,气候也是各不一样的。还需要逐步总结当地的气候变化规律,这对自己对别人都是有益的。
据本人60年来所经历过的气候变化和五大灾害,现分述如下:
一、五大灾害(1风灾、2旱灾、3涝灾、4冰雹灾、5春秋霜冻灾)。
二、五大灾害的后果
1.风灾
每年的春季,是当地刮风的天数最多、风力最强的季节。当地也有不刮风的年头,但很少。多数年头春风从二月初开始,越向后越大。特别到清明前后更为巨大。有特殊之年,如1976年正月初二早上开始起风,风力够5-6级,3天3夜没停息,直至正月初五日风才停下,风大气温急降,冷冻的人们几天都出入不便。
1982年春风也大,干沙滩地的庄稼苗子全都被打死,有的苗子全埋在土里,在屋内人们用盆子、桶往出揽的倒沙。
2002年走,从2月中旬开始刮起大风,一直刮到4月5日,共刮了28次,对农作物也造成了一定的减产。
2.旱灾
听老人说民国18年和36年,即1930年和1948年都是大旱之年,那时农业没有一点抵抗能力,两年大旱均有饿死的人,卖儿卖女的,讨吃的三三五五成群。有的把孩子生下丢在拧条地里,不为稀奇。
1965年八个月大旱,大部分山地区收打的粮食没有群众分的,个别地方春天送到地里的粪堆堆还照旧放着。但是,在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支持下,调动了八个省区的汽车运粮队给榆林运送救济粮食,使群众未受灾饿,得到了平安度荒。
3.雨涝
雨涝是滩水地区的灾害,雨水多的时间,多数在六月至七月。首先受到大害的是土豆,连续下了三天连阴雨,滩地没有出水的壕道,水留在地里太阳一出来,土豆很快腐烂。其次是其他作物也被淹死,谷物秕籽多胖的少。
1961年秋季,多天连阴雨,草湾界雨水流成河,流到今谷存湾东沙梁的牛眼睛湾子,差点冲到沟底下来。多人到现场来拦挡,才将水向东南放出去,流到了红沙壕围起来,直到第二年才渗完。草湾界所有沙滩都汪起了1尺--2尺深的水。
4.暴雨
此地暴雨不是年年下。1977年6月21日11时左右,下了20多分钟暴雨,河沿的水全部涌上地里,没造成灾害。2000年某一天早上9时多突然下了一阵暴雨,河水满的上了地,全部地面起水,水向西路打开了一道渠,路面中断,这两次暴雨都不是雷雨。暴雨天的前兆是阴天几日,人感闷热,云层低厚,而产生暴雨。
5.冰雹
冰雹是农业的当日灾,一般是防不住的。它轻至造成减产,严重时不可设想。1963年4月24日中午的一场冰雹,造成了夏熟作物全部重种,那时候的夏田是滩水地区人的一半口粮。冰雹后的现状是怀胎青稞、手把麦子、开花豌豆,断头的、折腰的,叶子铺了一地,嫩柳条子、柳树枝子被冰雹打的全身伤疤,第二年用其编筐子柳枝脆的还用不成。同年6月,正是秋田穗将出齐,又下了一次冰雹,当年粮食大减产,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1974年农历八月初,糜谷将要开镰,一天午后,突然响起雷声,一刹那冰雹降了一层,那次雨并不大,干下雹子,把即将成熟的糜子打撒了一地,人们拿上簸箕扫帚往起来扫糜子,可见冰雹的残忍。
1990年以后,玉米大面积种植了,玉米抗灾能力强,对于一般性雹灾不减产。
6.春秋霜冻
霜冻对农业的危害也是非常之大的。春霜冻近年来最迟到了农历4月22日。秋霜冻最早到8月初4日。1974年8月4日早上霜冻严重,滩水地区大秋作物受损严重。1985年秋霜来得早,回茬糜子将成熟不足半数,2008年春霜冻严重,农历4月22日将玉米、马铃薯苗子全部冻死。
三、雾灾
雾灾是雨后形成的,雾一年四季都可以出现。古人说,春黄雾风夏雾旱,秋雾连阴冬雾雪。
1.春雾
2.夏雾
3.秋雾
如六月、七月有两次向西北雾进去,本年一定会有几次连阴雨出现,或或多天阴雨,或多天阴雨多雾。
4.冬天雾,也是常规,也是雪后产生的。1990年12月上旬一场大雾后,第三天从早雾到下午3点多,才出太阳。
还有一种天气是云彩变化慢,雷声低远,一声响起再不落音,群众叫拉黄豆转雷,这种天气有下冰雹的现象。
五、雷雨天,主要集中在六月份儿。它的特点是临近秋季,雷声向西北响进去停下,通常是有连阴雨,雨量较大。无论何时,雷声向东南向出去,就是晴天多。
六、看云彩有预感
七、风向
夏季也一样,偏北风刮得越多,天气越旱。要有雨,一定要刮南风,要刮上昼夜,昼夜方可有雨,如刮上俩昼夜就可能有一场好雨。
八、雨涝
九、彩虹
十、霜冻
榆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