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半生一得献给党(300)

(2022-10-11 16:00:02)
标签:

党的二十大

建言献策

黄土高原的治理

高天厚土

鲁向平服务

陕北丘陵沟壑区的开发与治理(二十七

   第四篇 新技术、新产品研制与开发篇1

  马铃薯脱毒技术与应用

  我国马铃薯产量增长缓慢,主要原因是病毒引起的种性退化。因此,脱毒是大幅度提高马铃薯单产水平的关键技术措施。

   .病毒对马铃薯的危害 马铃薯生长期间经常出现植株变得矮小,分枝减少,叶片皱缩,生长势衰退,块茎小,产量逐年降低,最后失去种植价值。一般称这种现象为马铃薯退化。研究表明,马铃薯退化是由病毒造成的。

由于马铃薯是用块茎无性繁殖的,病毒进入块茎后即可随块茎的种植使病毒代代相传,种植感染病毒的马铃薯,时间越长,则病毒侵入的机会越多,有的植株常受2-3种病毒复合侵染,病毒性退化越来越严重,最后患病的种薯因产量太低,在生产上丧失了利用价值。

  2.脱毒的重要性 脱毒后的马铃薯种薯,一般都和刚育成的健康植株一样,发育正常,生长旺盛。在同样条件下种植,无毒薯的产量比未脱毒的种薯可增产30%-50%,有的成倍增产,并能够在广泛环境条件下维持其种性,不发生生产中的退化现象。

  3、脱毒的主要技术措施 

1)茎尖脱毒 在无菌操作下,对感染了病毒出现退化症状的植株,从植株或分枝或块茎上切下芽的顶部生长点,进行组织培养。切取生长点的长度为0.2-0.3mm,带1-2个叶原基。利用MS培养基把切取的茎尖放在试管或三角瓶中进行培养,使其在光照1000-3000L和温度25条件下生长,用日光灯照明,每日连续光照16个小时为宜。经过4个月左右的培养,茎尖即可长成小苗,再经过用血清、电镜和指示植物接种等方法检测,淘汰仍然带病毒的茎尖苗,保留确定无病毒的茎尖苗。

(2)脱毒苗繁殖 经过茎尖培养和检测获得的脱毒苗,首先按不同品种保存在试管或三角瓶中,需要时切段繁殖。繁殖试管苗一般都用MS培养基,在100ml的三角瓶中接种4-6个节段,每节含一个叶片。培养基的配制和接种工作必须严格消毒、灭菌。培养的节段经过3-5天即可生根,幼芽也可从叶腋发出,10天左右可形成2-3片小叶的幼苗。20天左右即长成5-6片的小植株。这时又可进行切段繁殖。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0-50,每天连续光照16小时,光照强度为2000-4000Lux为宜。为了在移栽前培养壮苗,可在培养基中增加B9CCC10mg/l,并在苗高达到瓶顶,于移栽前把三角瓶放在窗前强光处锻炼,必要时可把瓶塞或封膜去掉,使幼苗直接与空气接触,经过3-5天即可移栽。

(3)无毒薯生产 繁殖好的脱毒薯苗,必须在防虫温室或网室内移栽,并严格控制室内害虫,以防蚜虫、粉虱、螨等传毒。移栽的脱毒苗需把根部带的培养基冲洗干净,以防发霉烂苗。栽培幼苗的土壤应疏松、通气好。栽培密度根据需要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栽植500-600株。幼苗移栽后,要特别注意控制温度。不仅移栽时的土壤要保持一定的温度,而且移栽后的松土要用小水浇实,以利根部与土壤密接,易于成活,同时还要用塑料膜把刚移栽的苗加以覆盖,保持温度。移栽的苗除把根部埋入土中外,还要把一节茎也埋入土中,因葡匐茎从节部生出,没有节在土中,块茎不易形成。另外,移栽脱毒苗的时期,温室或网棚的温度在25以上,夜间温度在12-15时移栽。移栽的脱毒苗在70-90天后即可收获种薯,即无毒薯。一般1克以上的块茎完全可以作种薯利用。这种用脱毒苗扦插生长的小块茎叫小薯亦叫微型薯。用小薯和大薯作生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小薯优于大薯。小薯是幼龄薯,生命力强,因此能增产。再则,马铃薯用种量大(一亩需100-125kg),造成运输上的困难,在山区尤为突出,影响推广。而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是小薯生产的主攻方向。

4.种薯生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目前,在网室内生产原原种成本费用高,每公斤约4.6元。因此,生产单位不得不连续在大田内种3-4年,获得相当数量后,才开始向外推广;而这样做,很难避免再感染病毒,以致逐渐衰退、减产。为了防止脱毒薯再染毒,国内外都用建立种薯生产体系的办法,有层次地、源源不断地生产优质种薯,供生产上应用。建立种薯生产体系,需要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紧密合作。只有建立种薯生产体系,使原原种,一级原种、二级原种和一级良种等生产规范化,才能源源不断地向农民提供优质种薯或种薯外销。一般从生产原原种开始,到良种供农民种植,约需5-6年的时间,最少也得3-4年。在推广上,应由高海拔地区向低海拔地区推广,或由北方向南方推广,以延长利用年限。总之,有了完善健全的种薯生产体系,种薯生产质量就有了保证,马铃薯生产即可进入良性循环,病毒性退化的植株将越来越少,稳产高产即可实现。

 

鲁向平研究员: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

原陕西省黄土高原治理研究所的念想与梦想。

用现代科学技术重塑黄土高原!

国泰民安,民富国强。

民以食为天,高天厚土,厚土高天。生态共建,生态共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