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一得献给党(72)
(2022-07-19 16:14:54)
标签:
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忠魂与赤胆精心与认真鲁向平敬礼 |
孟岔模式:黄土高原的生态文明之路
一、孟岔模式的由来与效果
孟岔是陕西省黄土高原峁状丘陵区米脂县银州镇的一个行政村,境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沟壑密度达6km/km2,年土壤侵蚀模数在1.6万t/km2
以上;多年平均降水量在450毫米以下,十年九旱;植被稀疏,林草覆盖率在15%以下;土地贫瘠,土壤有机质在0.6%左右,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带;农民年均纯收入1600-1800元,属国定贫困区;全村162户、824人,总土地面积6306亩,
90%以上为山坡地。1998年,本村一个叫孟浩海的包工头,受陕西渭北旱塬苹果高效开发的启示,毅然返乡回村,联合了几位村民,把部分农户的412亩山坡地转包到手,全部栽上了红枣,通过精心抚育,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在老孟的影响下,村党支部萌发了“整合土地资源,规模发展红枣”的思路。经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利用退耕还林的政策机遇,村上拿出了“散户退耕、大户承包”即国家给的退耕补助全部由退耕散户按政策享受,退耕补助8年期满后由新的承包农户按每亩每年25元的转包费付给原土地承包户,村集体在枣树见利后,适当收取一点管理费,比较妥善地解决了多方利益关系。方案出台后受到本村农民的广泛赞同,当年就把1600多亩山地流转到了8户农民手中。在村领导班子的支持下,还修通了生产作业路,建起了蓄水池,400多亩地铺设了滴灌,建成了6个红枣保鲜库,目前正在兴建红枣加工厂,同时,孟浩海正式组建了米脂县孟岔村红枣责任有限公司,产品远销西安、银川、大连、广州等地。与此同时,老孟积极邀请和配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有关专家和项目组在他的枣园里开展科学实验,该项目组结合多年研究基础,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与“863”计划,以及陕西省和榆林市重大科技计划支持下,实施了“陕北山地红枣集雨微灌工程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协调和统筹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模式,形成了一个规模化经营红枣产业的现代农业模式。
二、孟岔模式的内涵和外延
1、紧紧抓住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高效利用这个核心。该模式在25度的坡地上,采用大型水保措施和高效优质红枣品种结合,实现了6龄红枣亩产由150kg到1500kg的跨越,是陕北大田枣园产量的8-10倍。孟岔模式充分证明了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的增值潜力,低值土地的高效开发利用是孟岔模式产生重大影响的基石和意义所在。
2、适生、优质、高效红枣品种的选择和配置是其模式形成的关键。在此过程中,红枣新品种的突破和应用功不可没。正是以梨枣为代表的优质红枣新品种,以每公斤8-10元的价格,实现了每亩5000元的产值。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是其提高效益、增强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3、完善的现代生态型红枣科技体系是红枣高产、优质、高效的保证。贯穿整个综合治理和系统开发的一条主线,就是自始至终把科学技术这个现代化生产力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凝结于整个红枣基地建设过程之中。孟岔模式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技术依托;立足于技术集成创新,重点研究解决了山地红枣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山地红枣微灌节水技术,集成了降水就地利用技术与水肥高效调控技术,探索了与科技要素紧密结合的土地流转与集中经营新机制,形成了陕北山地红枣集雨微灌工程技术体系,建成了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山地红枣微灌试验示范区(其中核心区580亩,辐射区4600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这些雄厚的科技储备和对新兴红枣产业的培植,大大增强了开发治理黄土高原的实力与后劲。实践再此证明,面向三农、面向生产、面向实际的科研成果影响重大,政府支持,百姓期盼。
4、一代新型农民企业家的孕育与涌现将成为新的开发治理主体。孟浩海老先生虽然不识字,但他有理想、有抱负、有胆识、有头脑、能吃苦。别人不敢干的事他敢干,别人做不成的事他敢试。一株5-8元的良种枣苗他愿意买,50度以上的坡地他还非要把枣树栽活务好,在加强红枣基地建设的同时他就运筹起了保鲜库和红枣加工厂。尊重科学,满腔热情地支持科学家的科学实验活动等等,在孟岔模式的形成过程中,无不体现着新型农民企业家的人格和魅力,也使我们对黄土高原治理主体和运行方式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从孟浩海等几户农户的身上,我们看到作为一个现代农民必须具备的三种基本素质:一是创业意识;二是市场意识;三是科技意识。培养和提高广大农民的创业意识和市场意识,就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培育产业、拓展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发展农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必须依靠科技支撑。
5、新体制、新机制的创新与完善。
孟岔“整合土地资源,规模发展红枣”的思路和“散户退耕、大户承包”,鼓励农户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转包、转让、出租、兑换等多种形式进行土地合理流转,创新了土地流转方式,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把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让其从事二三产业。从土地有利于生态建设、有利于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出发,将土地整合集中在少数种植大户手中,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为探索采用国家+省+地区+大户+科技的模式形成,也为推广山地红枣微灌工程的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平台,在现阶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6、建立新型的生态经济体系是其发展方向和根本出路。资源保护必须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经济发展刺激和促进资源保护。鉴于数十年的丰富实践,解决这一问题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要把综合治理的宏观战略与农民致富的眼前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离开治理谈致富,致富就没有生存点,离开致富谈治理,治理就没有动力源。根据作者近期的反复调研,只有全面启动红枣产业链的建设才能实现红枣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孟岔模式的启示下,陕西省委、省政府正在高度关注陕北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红枣带的产业化开发,力图建起建成我国重要的红枣产业带,以促进该区域新的生态经济体系稳定形成,系统解决农民增收和生态改善问题。孟岔模式的推广方兴未艾,相信黄土地一旦和科学技术结合,必将实现新的辉煌。
鲁向平: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