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向平: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潜力巨大

(2022-03-15 11:07:20)
标签:

食品安全

食用菌生产

设施农业

现代管理

潜力巨大

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潜力巨大

       鲁向平

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成员

1、食用菌的价值

食用菌是能够形成大型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多种大型真菌既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品,又是对疾病具有一定疗效或预防效果的药用菌。著名食用菌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张树庭教授将食用菌的价值高度概括为“可食可补可药”。

1.1食用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食用菌细胞中最主要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特别是含有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其氨基酸组成也比较全面,大多菇类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另外,食用菌还含有多种维生素,例如:每克干菇中的维生素D原含量为128~400个国际单位,一般正常人每天需要的维生素D 是400 个国际单位,所以说3~4 克香菇就足够了。

1.2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我国最早的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以及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对药用真菌都有详细的记载。科技的发展的今天,食用菌作为一种天然药物,日益受到重视。总之,食用菌具有抗癌、降血压、降糖、调节机体代谢、健胃、保肝等多方面的医疗保健功能,每一种食用菌都可称为保健佳品。

2.食用菌的市场前景

2.1国际市场需求递增

食用菌味美可口, 营养丰富, 防病抗癌, 是良好的营养保健食品, 专家预测, 21 世纪食用菌将成为人类的主要食品之一。全世界食用菌的消费量每年以3%-5%的幅度递增,在美国蔬菜市场上食用菌销售额占第二位;香港是全球干鲜菇集散中心, 年输入量在1 000吨以上。我国加入WTO以来, 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为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创造良好的条件。

2.2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大

食用菌营养丰富,具有医疗保健等多种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目前,食用菌的人均消费水平较低, 全国人均消费不足1 kg, 而国外人均消费达到1. 45 kg,我国如果每年人均消费增加0.1kg,那么消费量就增加1.25亿kg,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2.3食用菌加工增值前景良好

食用菌不仅具有独特的风味,且营养价值高,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多药效的营养保健食品,其药用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食用菌深加工产品食疗合壁, 效果稳定, 副作用小,且原料来源易得, 经济效益高, 食用菌加工产品的潜力巨大, 其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近年来在党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下,食用菌产业得以迅速发展,成为惠及“三农”的优势产业,成为我国农业经济中的新亮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06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已达14830万吨,占全球总产值的70%以上,产值 590个亿,出口创汇11.2亿美元,综合产值达1300个亿,安置和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矿区失地农民、林区转产工人2500万人,在农产品排序中列粮棉油果蔬之后,居第六位。

总之,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保健功能的高档农产品,被列为人类的第三类食品,即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和菌类食物,并称为健康食品科学家预言“食用菌将成为21世纪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因此,发展食用菌产业具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3、经济效益分析

食用菌的生产周期几乎比任何种植业、养殖业的周期都短。例如:草菇从栽培至采菇仅需10天左右,生产周期短,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在国外的一些高效栽培菇房,在同一个菇房内,每年可以种植食用菌8次,每年可生产鲜双孢菇117 公斤/平方米。按我国市场双孢菇8元/公斤的均价,产值可达936 元/平方米。这样,土地年产值可达60万元/亩左右。

4、选择依据

1)便于周年生产

2)可循环利用

3)便于工厂化管理

4)市场需求大,产品销路广

5)技术比较成熟,技术更新快

5、主要实施内容

1)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车间建设

根据我们的考察与评价,结合未来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和龙钢集团的实际,建议规划建设一个食用菌子园区,采用标准化车间生产管理。

2)主栽品种选择

主产品:杏鲍菇。根据市场需求还可以配套栽培滑子菇、口蘑、草菇、金针菇、香菇、平菇等。

3)关键技术  必须注重制定完善的生产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树立食用菌产业的品牌,有效地实施食用菌产品差异化战略,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丰富“菜篮子”,为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努力与探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