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瓜分北极
(2009-06-30 12:09:51)
标签:
军事科考主权动物的家园美国地质勘测局北极文化 |
科考:醉翁之意在于“油”
英国《卫报》称:美国地质勘测局在英国BP和挪威Statoil两大石油巨头的鼎力支持下,着手进行一项据称是“探询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影响”的科考行动。英国南极调查局局长、负责协调英国在北极地区科考任务的克里斯·拉普利对美国的行为表态:“对这种明显意在油气勘测却包装为地质科考的项目感到非常不舒服。”然而质疑释放的能量远远小于贪欲。
2007-2008年是世界极地年,主题就是追踪气候变化,研究气候变化对两极的影响。由美国地质勘测局发起的这项浩大科考工程有来自60个国家的科学家参与,但赞助此工程的却是英国BP、挪威Statoil两大石油巨头。
石油公司参加科考,其目的不言自明,以致于出现了属于全人类的自然资源很可能被捷足先登者瓜分的猜测声。
各国加快争夺步伐
丹麦、挪威和加拿大争相向北冰洋派遣调查队,积极展开调查。
2003年6月,丹麦宣布位于北极的一个叫汉斯的小岛归其所有,并派军舰多次造访,还在岛上插上丹麦国旗,加拿大方面称丹麦的做法是对加拿大主权的侵犯。随后,加拿大开始努力强化自己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并在一些有争议的小岛上展开军事演习。
挪威与俄罗斯在北极地区边缘巴伦支海的海域划分问题上引发争议。
俄罗斯和加拿大则在谁拥有从北冰洋沿岸到北极点部分地区的主权问题上存在纷争。
2007年8月,俄罗斯科考队员在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对此,加拿大和美国都迅速作出了回应,声称这一行为没有任何意义。
就连远离北极的德国和日本,也对北极提出了领土要求。大国强国围绕北极利益争夺的火药味越来越浓。
气候变暖凸显北极军事价值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北极地区大面积的冰盖逐渐消失,为北冰洋通航提供了可能。届时,大西洋与太平洋将连为一体,华盛顿到莫斯科的航线将缩短1000多公里,欧、亚和北美洲之间的航线将缩短6000~8000公里,从伦敦到东京将由现在的2.8万公里缩短为1.64万公里。有人说:在这里用潜射导弹攻击美国腹地,也许只是一袋烟的工夫。而美国没有想到,北冰洋的冰雪消融,使俄罗斯的北极图谋如得以实现,美国国家安全露出的软肋,会让美国在东欧部署的反导系统形同虚设。
俄罗斯对北极120万平方公里的领海要求,使美国、加拿大等国心生芥蒂。各大国在北极的战略角逐,必将使北极主权争端进一步升温,以各种借口对北极主权的新一轮瓜分也在所难免。动用军事力量为科考和经济活动护航,甚至在该地区举行军演以宣示主权,或将成为一种普遍模式。
未来10年,围绕北极的主权纷争、军事冲突、合作开发将成为世界新的热点。
作者: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