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油和美元——奴役世界的绳索

(2009-06-30 11:55:30)
标签:

经济

财经

油价

石油

金融晰

美国

7月3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首次突破每桶145美元,连续第三天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美元进一步贬值,人民币汇价已突破6.8639的历史新低。
    这一高一低,让美国的垄断金融资本赚了个盆满钵满,而且不仅仅是因为能带来投机利益,更重要的是美国掌控了世界经济的命门。

金融巨头狂猛抽血
    基辛格曾经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世界。
    从二战后至今,美国凭借美元世界通货的地位和石油资源的最后定价权,在国际经济领域推行着自己的单边霸权主义。然而当自身经济衰退的加剧和世界其他经济体重新崛起的时候,隐隐感到不安的美国,又一次勒紧了其控制世界财富的绳索,使世界财富按他们的思维方式进行分配。
    1998年原油9.55美元一桶,10年后的今天涨至145美元一桶,在最近召开的世界石油大会上,欧佩克声称美元贬值是油价上涨的罪魁祸首,产油国更是直接指责投机资本操控了油价,尤其是美国的高盛、花旗、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等金融巨头;消费国则反驳说是产能不足。
    自从2002年以来,美元兑全球主要货币贬值超过了30%,这意味着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产品理应上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自从2003年9月以来,国际油价已经上涨了400%,美元贬值和油价的上涨速度严重失衡。德国经济学家、《石油战争》作者威廉恩道尔指出:“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期货市场无法控制的炒作,主要就是纽约和伦敦的原油期货市场。几年前美国曾经通过一项规定,允许原油期货交易市场不受美国的监管,从那以后,油价就从60美元直线上涨到了135,将近140美元,油价上涨70%的因素都是金融炒作。据我所知,大约有800支基金集结在原油期货市场,过去的一年,大约有超过2600亿美元的基金涌入了商品交易市场,和2003年牛市初期相比,增长了近20倍,这其中至少有一半资金,也就是1300亿美元转战在原油期货品种上。”
    然而,美国和欧佩克之间的口水战都无法阻止石油上涨的脚步。因为无论是美国还是欧佩克都是油价上涨的直接收益者,只是美国的期货交易商占得更多。而欧佩克因为一直以美元结算,在美元持续贬值的条件下,自己并没有完全享受到油价上涨带来的利益,出现了转投欧元旗下的冲动,这无疑挑战了美元的霸主地位,触动了美国人的死穴。
    于是,在这场美元和石油的口水战之后,作为美国控制世界财富两大手段的载体,美元和石油最终还是穿上了一条裤子!6月22日召开的产油国沙特会议上终于传出了石油增产的消息。产油国和消费国重新找到了他们利益的均衡点,而获得暴利的金融巨头们则用另外一种手段,替美国向全世界人们征收着“燃油附加税”。
    面对畸高油价,百姓被迫勒紧腰带,减少消费。与石油息息相关的行业,则更是怨声不断。欧盟各成员国受到油价上涨因素影响的各行业,一些相关人士纷纷走上街头表示抗议,像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还有比利时的一些渔民、汽车司机等,抗议活动此起彼伏,他们要求政府能够采取相关措施,来弥补因为油价上涨而受到的损失。印度发生卡车司机大规模罢工事件,强烈抗议油价暴涨。另外,日本最大的电力公司东京电力也宣布,由于油价上涨,他们将在近期上调10%左右的居民用电价格,面对不断冲高的油价,作为石油消费大国的日本越来越坐不住了。我国在适当上调石油价格之后,紧跟着就是对相关行业的补贴。

美元稳稳坐收红利
    自从美元充当世界货币以来,世界金融体系的动荡与危机非但没有减少,相反更为频繁了。美元作为商品定价的基准货币,它依靠垄断的发行地位,无节制的发行,操控油价,牟取暴利,致使他国外汇储备债权贬值,备受掠夺之苦。
    于此相对应的,则是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带来的红利,而这份红利全部来自于全世界人民的贡献。
    美国对资源的人均消费是很多国家的数十倍,而且还是世界上储蓄率最低的国家,他们每天都在透支未来的消费,因为这种消费而使本国经济保持几十年的高增长。
    一个在占世界人口只有5%的国家,能源消费却是世界的近一半,其根源就是掌控美元这张王牌。
    国际贸易的主要货币是美元,也就是说,一个国家要从另一个国家进口商品,这个国家必需有美元储备,这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美元就成了珍稀之物,为了获得珍稀的美元,往往要压低出口物资的价格以增强竞争力,来增加出口换取更多美元,而压低出口商品的成本,大多或无奈选择低工资的方式,这样就使美国享受到了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美元因此而坐收红利。同时,这些发展中国家还用最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国资本到本国投资,国际资本因为享受了比投资对象国内企业更多的优惠,其竞争力优于国内企业,也就变相地挤压了本土企业,这些国际资本因而获得更多的暴利。与此相反的境况却是,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的破产和倒闭。
    当一个发展中国家经过很多年的缓慢外汇积累后,其美元储备已能满足本国国际贸易的需求时,美元的珍稀性就消失了,这对于国际资本来说,其有利地位受到了挑战,而美国也会逐渐失去所享受的美元红利,这可不是一件好事。于是,便采取美元贬值的策略。有统计表明:美元的贬值,让中国1月之内蒸发的财富相当于4艘航母。
    为了缓冲美元对经济的冲击,一些国家相继出台应对措施。
    1985年9月,日本政府出台了“广场协议”,这是日本付出的最昂贵的政策失误代价。该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增加了汇率的灵活性。日元对美元和欧洲货币开始走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日元兑美元汇率从240∶1升至120∶1。于是,由于政策性原因,走强的日元被过高的估计,随后,日本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也在银行的推波助澜下产生了巨大的泡沫,日本本国呈现出虚假的繁荣。随后,为了抑止泡沫,日本政府同时出台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降低银行利率,另一方面,加大对外投资。这两方面都为金融危机的最终爆发埋下了伏笔。
    而对于其他国家,美国充分利用了左右国际金融游戏规则的地位制造了一场又一场金融危机,甚至连其盟友英国也不放过。1992年的英国英镑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危机,每一次危机,都使他国财富丧失。而每一次危机的背后,都是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美元操控,而却把索罗斯这些国际金融大鳄钱包撑得鼓鼓的。
    危机中的受益者不仅仅是金融大亨,还有美国政府;最大受害者却是发展中国家。受害的国家为了应对这场危机,还在无奈地恳求美国提供美元救助,藉以度过难关。美国人从来不会提供免费的午餐,所有的帮助都附加以经济或政治条件,结果使受援国政治和经济主权受损。
    而对于没有处于他们制定的金融游戏规则内的发展中大国(如中国),随着经济的增长,其对美元的依赖性在不断减弱,具备了一定的抗击金融风险的能力。但是,由于这些大国经济的发展对于石油的依赖程度很高,操控国际石油价格便成了美国手中的魔咒。而在此之前,为了抑制前苏联的经济发展,美国故意压低石油价格,使得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的苏联经济出现衰退,并成为他们政治得手的重要手段。
    时下,为了打压发展中大国经济的发展,美国又反道而行,采取美元贬值进而拉动油价上涨的伎俩。
    2001年,中国外汇储备达2000亿美元,国际石油价格在每桶25美元左右,中国可以购买80亿桶;2008年3月,中国外汇储备是世界第一,达到1.68万亿美元,以石油价格100美元计算,中国可以购买168亿桶。也就是说,虽然中国外汇储备增长7倍多,但真实购买力只是原来的2倍。换句话说,在美元和石油的绳索之下,我们增长的7倍财富中有6倍被缩水!
    因此,控制石油一直以来就是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美国政府为了控制整个中东的石油资源,拔掉眼中钉,便以伊拉克拥有核武器为借口发动海湾战争。美国的《民族》杂志直截了当地指出:“对伊拉克战争是以士兵和国民的生命、鲜血为担保的石油战争。”现在,不顾国内高涨的反战呼声,参加美国下届总统选举的候选人都出来发狠话,下个目标就是伊朗。可见,在国家利益面前,美国各党派步调是何等的一致。
    要挣脱美元和石油的勒索,发展中国家不能奢望别人发慈悲,只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壮大民族经济,用实力说话,才能挑战美元的霸主地位,从而彻底“解套”。

 

链接:
油价的成“涨”
1970年:沙特阿拉伯官定油价每桶1.8美元。
1974年:1973年10月以阿战争致使油价首度出现震荡,每桶涨破10美元。
1979年:伊朗回教革命引发第二波石油涨价热潮,每桶冲破20美元。
1980年:油价首度涨破30美元。受两伊战争影响,隔年油价再喊到每桶39美元。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发紧张情势,油价飙破40美元。
2003年:美军为首联军入侵伊拉克前夕,油价每桶略高于37美元。
2004年:伊拉克战争紧张情势升高,油价冲破50美元。
2005年6月:油价突破每桶60美元。
2005年8月:卡特里娜飓风横扫墨西哥湾,严重损毁近海石油开采设备,油价上涨超过每桶70美元。
2007年9月12日:市场关切美国石油库存量及伊朗紧张情势,油价涨破80美元。
2007年10月18月:石油电子交易价冲破每桶90美元。
2007年10月26日:忧心土耳其挥军伊拉克北部及美国对伊朗实施新制裁,油价涨破每桶92美元。
2007年10月31日:美国公布数据显示供油量骤减,加上联邦准备理事会再次降息,油价接连突破94和95美元大关。
2007年11月1日:油价冲破96美元。
2007年11月6日:市场揣测美国储备油存量再次下降,油价涨至每桶97美元。
2007年11月7日:油价涨破98美元。
2007年11月21日:油价首次飙破99美元。
2008年7月3日:国际油价每桶144美元。

作者:王鹤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