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育儿智慧:给孩子爱的语言 |
《婚姻与家庭》上半月刊 2012年12上,请勿转载
“请看着我!”这只是他,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要求!
我想起他刚出生的那个晚上,尽管因为生产变得筋疲力尽,可是,我还是痴痴地看着躺在身边的他,一个晚上也没有合眼,觉得怎么看也看不够。
他成长的第一年,他从爬,到坐,到站,到走。我的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过他,每一个进步,都带给我惊喜,让我的眼里满是光彩。
后来,他会说话了,喜欢把学来的每个小词语,小片段,小故事,说给我听。每一次,都让我激动不已。我温柔地看着他,鼓励他,赞扬他,让他继续说下去。
再后来,他经历了“以哭闹为武器”,“十万个为什么”等“麻烦”的阶段,可是,我总是蹲下来,看着他,耐心地跟他解释,讲明道理。
可是,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在一点点失去当妈妈的那种兴奋,紧张,耐心和一个妈妈对孩子应有的专注呢?
孩子兴奋地从书房出来,拿着他刚完成的作品,大声的喊:妈妈,妈妈,你看,这是我刚刚画的!可是,我只是从书桌前,灶台前,洗衣机前低下头看了看孩子手中的作品,回过头,继续忙手中的活,嘴里说:嗯!做的真棒,你真是太能干了!孩子继续兴奋而骄傲地说:妈妈,我画的是绿色的怪物,它肚子里吞下去了一只青蛙,所以他也变成绿色的了。我还是忙着手里的工作,说:哦,这么厉害啊!
尽管我在赞美,但此时,我明显地感觉到,孩子的兴趣一下子低了,拿着画作,闷闷不乐地离开。因为我是在敷衍。
想起以前,如果看到孩子捧到面前的作品,肯定会兴奋地找出10多个细节,来一一赞扬,让孩子更加激动与兴奋。可是,我心里明明若有所失,却没有去挽回。之前视为珍宝的孩子成长的每个片段,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每个机会,如今,却被排到了自己正在着手的事情之后,或是很轻易的就忽略过去了。
当初为人父母的新鲜感退去,当担心自己做得不好的紧张感退去,当觉得孩子已经足够独立与强大,当自己的所谓事业再次打开,给予孩子的,渐渐只是忙于生活后残余的爱。没有去想过,其实,孩子一直是敏感而细腻的,他能第一时间感觉出你的心不在焉。
一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她说,很怀念孩子小时候,喜欢赖在你怀里,很甜蜜的一起亲亲,抱抱,什么都愿意跟你说。如今,9岁的孩子,已经不允许在公众场合用亲昵搂抱表露爱意了,而且,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基本不会主动跟你说,问也问不出什么。
我突然觉得不寒而栗,我们常说,孩子越长大,就对我们越来越冷淡。殊不知,有时是因为我们对孩子越来越敷衍呢?孩子渐渐地失去了与我们沟通的兴趣,更对我们的行为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我像是看到了几年后,孩子那冷淡的眼神和孤傲离去的背影。我不想这样。只想趁着孩子还小,愿意被我拥入怀中,愿意和我说话,愿意把什么都于我分享的时候,好好的珍惜,享受。
我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拉着他的小手,搂着他的肩,摸摸他的头,顺顺他的头发,用心的聆听。此刻,哪怕我一言不发,在孩子的心里,这就是最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