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四号到十号,我跟东莞的部分学员,还有广州的两名学员,一起参加了邓老师带领的太极禅七天学习。这次学习,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大家的打坐问题。
虽然我在佛道哲学课中,甚至在心理学课中,都讲到了佛学的一些理论,属于“慧”的一块,但“戒定慧”三者相辅相成,无戒则不能定,不定决不能生慧。而慧又反过来贯穿了戒和定的始终。在“戒”来看,慧让你“由悟生戒”,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守这些戒律,守戒有什么样的意义。在“定”来看,佛学倡导的定,是“在定中觉,在觉中定”,而不是一味陶醉于什么都不想的白茫茫境界,做一个现实生活的逃避。而是要在禅定中觉悟,变成一个明白人。
所以,佛学不是让你去逃避什么,而是让你把这件事,这个人看清楚。看清楚了,就放下了,不用去逃避。
如果你因为失恋,而来学佛,那当然不是一个最好的动因。但它也可以变成一个较好的动因。你学佛,不是想要把头发剃了当姑子,一辈子不见这个人。你学佛,是要生起大智大慧,让你明白,你贪恋的,是你的一种感觉,而不是这个人。事实上,这个人在你脑子里的“成像”,跟他在别人眼里的“成像”,甚至跟他自己的“成像”,都差十万八千里那么远,你爱的是你自己内心的投影,并不是这个人本身。
又比如说,你说你爱这个人。这个说法其实是不确实的。
确实的说法是,你爱上了在某个特定情境下,处在特定状态下的这个人的表象。比如,你爱上了刘德华,事实上你爱上的,是那个经过化妆、灯光、道具和排演,显现出来的一个表象。他是健康的,是美好的。你爱的是这个。你爱的不是那个蹲在马桶上的,不是那个生病的,不是那个因为生气脸有些变形的,不是那个自私的,不是那个会伤害你的,不是那些个刘德华;而那些刘德华也是刘德华的一部分。
诚如你爱上了一个成功的男人。你爱上了意气风发的他。而他并不是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是这样的,不是一年四季是这样的,更不是一辈子都是这样的。
我当然还是没有把爱情这件事说清楚。如果要说清楚得花时间,首先得把“自恋的投射”这一心理机制说清楚。说清楚了这个,你就会发现,所有的男女激情都是“自恋的投射”,期间有很多精神不稳定的征象。(用胡因梦的话来说,爱情是偏执性的精神病态)。注意,我这里说的是激情。如果能顺利过渡到家庭成员的亲情和温情这个阶段,真爱才真正出现,精神不稳定的现象开始逐渐消退。
所以,我现在看到一个在热恋中的女人或男人,我内心升起的基本情感是同情。就好象看着一个在发烧的孩子。希望有一天他能退烧。如此而已。
如果你能在定中觉,在觉中定,你升起了真正的大智慧,你就不需要再逃避任何人和事物。你能心平气和。
你既不需要去找他,也不需要避开他。来了也就来了,去了也就去了,随缘随遇,心里知道,这些都是幻象。
因为我的学员,基本上都知道一点佛理,所以我认为他们需要的,是真的去打坐。在罗浮山的七天,打坐是有相当成果的。我们每天早、午、晚打坐三次,每次一个小时。就普通人而言,每天打坐三个小时,这是相当多的数量了,在家基本做不到。但是有了这次集中训练的经验,我希望大家回去以后,至少可以保持每天打坐二十分钟这样的分量。东莞的阿杜回家后一直坚持了打坐。虽然她并不听佛学的东西(属于恋恋红尘的那类人),但她也提到,每天打坐半个小时,让心定了很多,不容易急躁。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效果了。当然,这次去罗浮山,机缘巧合,有一名女学员出了功能,把自己的宿疾治好了。但我不觉得这种经验是可以复制的,所以不希望大家抱着出功能这样的想法来参加太极禅的学习。
真正的禅坐,是要心无挂碍,内心没有任何期待,这样才能达到禅的境地。这位出功能的女学员也说了,她没想那么多,只是想让自己静下来,所以打坐,而能量自动聚合,非她有意为之。而这点“无所待”的单纯,恰恰是她能出功能的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微妙的业力因素在起作用。我们没有这些业力推动,不可能复制她的遭遇,这一点大家要清楚。
我之所以推荐太极禅的练法,并不是认为,用太极禅可以代替佛法的修持。事实上,我跟邓老师,在见地上是有不同的。邓老师先修道家,再学南传佛教;而我从唯识入手(因有哲学和心理学基础),更象是密禅两宗的路子,所以跟邓老师是有些不同的。就拿打坐来说,邓老师偏爱长时间打坐,似乎打坐时间越久越好;而我更愿意短时间多次打坐,在打坐和打坐之间,把禅的境地带到生活中来,逐渐泯灭打坐和生活之间的差异,让生活变成一场无休止的禅修。引用一位前辈的说法,是“离座的刹那,禅修才刚刚开始”。
泰国高僧阿姜查尊者(属南传佛教)也说过:
“直到今日,人们还是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禅修。人们把打坐当作禅修,或者把听闻佛法当作禅修。
不错,这些都是禅修。但只是禅修的一部分。
真正的禅修,发生在你碰到你欲望对象的那一刻。发生在你喜欢或讨厌的感觉升起的时刻。“
啊,我说得太远了。我是想告诉大家,修行完全是个人的事。你在碰到什么障碍,它如何影响你,你如何想办法克服这些障碍,等等。
也许大家觉得很难。但这个过程是美妙的,生活变得意味深长,而天空如此地湛蓝美丽。
再说太极禅。太极禅的好处,是可以通经脉。象我们这样的现代人,坐的时候多,锻炼的时候少,脖子、肩膀、腰肾,到处都是毛病。没一个经脉是通畅的。练太极禅是可以有极高的效率,来疏通你堵塞的经脉。经脉一通,打坐才容易有感觉,身心能量本是一体,心能量会因身能量的贯通而贯通。那位女学员能出功能,跟我们每天密集地站太极桩、练太极禅,气脉通畅是有密切关联的。
太极禅跟太极拳最大的区别在于,太极禅讲究“一点都不要用力”。整个过程是靠气的流动来推动身形变换的。因为它完全放弃了进攻和造作,达到了无为而为,无修而修,不用力而出手的境地,因此称为太极禅。
练太极禅的时候,你会有一种感觉。尽管你平时不运动,身体也不很强健,但你始终能一遍一遍地跟着打,并且越打越身心舒适,越打越想打,甚至想永远不停止,一直打下去。这种完全不费力的运动,确实能称得上一个“禅”字。
为什么每次练太极禅之前,一定先要打一个小时坐呢?或者,就一定要站桩呢?因为打坐可静心,站桩可生气。心不静则气不聚,气不生则没有气能运作于太极禅。
事实上,本人在没有学习练太极禅形法之前,因邓老师先传心法与站桩姿势给我,所以,我每天早上五点起来站桩,站到一定时候,气往上涌,闭着眼睛便一手一手,一脚一脚地打出去,完全随着气流走。虽无人传授形法,倒也自动练了一番太极禅。所以我立刻知道,这套东西是好的,这才决定前往学习。
太极禅虽然有很多妙用,但佛理不懂,这是不行的。你学太极学得再好,我充其量认为你在练功,你不是在修禅。你如果真的在修禅,一定要了悟佛陀的四法印:
诸行无常
诸漏皆苦
诸法无我
涅磐寂静
之所以称作“法印”,是因为你的见地,只有包含了如上佛理的时候,才可以说你在学佛。是不是在学佛,它是一个印章,所以称作法印。否则,你只是在练气功,只是在健身,只是在美容,或者进入了外道的灵修。
你要知道四法印的内涵,可以去看宗萨钦哲仁波切的名著,《佛道的见地与修道》。看懂了这本书,你就知道了佛学与其他外道,在见地上的本质差别是什么。
而我个人学过西方哲学,亲近过基督教和道家。我深知,真正把人生世界问题说清楚了,达到“完全证悟”,只有佛陀的教法。
我在这个教法里,感到很欣喜。
如果你学佛学得愁眉苦脸的,那一定有什么地方没学对。因为佛教是解脱的宗教,不仅往生解脱,也当下解脱。你如果真的懂了一点点佛学,你一定会越来越自在,越来越欢喜,不会越来越烦恼的。
你烦恼,你沉重,说明你没学对。
不是佛学的错,是你的学习出了错。
你得重新学过。看看什么地方出了毛病。
好了,这次就向大家汇报到这里。
我是半瓶子水,响叮当。真要成了,一定闭口不言。现在也还和大家一样,在路上。所以话多一点。
十一国庆节期间,七天太极禅继续在罗浮山进行。
祝福大家身心安泰,健康舒畅!
2009-8-20
附太极禅心要:
辫提眠童
沉而不僵
轻而不浮
专气致柔
知雄守雌
毋忘毋助
载魄抱一
长生久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