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受苦是福

(2014-04-09 16:28:27)
标签:

育儿

分类: 育儿感悟:观念决定行动

    有一天,一个小男孩在花园里玩,突然,他发现了一个蛹。小男孩非常兴奋,他把蛹带回了家。

    过了几天,小男孩发现蛹上出现了一些细小的裂缝,里面似乎有一个东西在动。

    又过了几天,裂缝更大了。小男孩仔细地观察这个蛹,发现里面竟然有一只蝴蝶!这个小蝴蝶在里面不断地挣扎躯体!

    整整好几个小时,小蝴蝶一直在努力挣扎。但是,它的身体似乎被什么东西卡住了,看上去非常痛苦。

    小男孩有点着急了,他不忍心蝴蝶被卡在里面。于是,他拿来一把剪刀,轻轻地把蛹壳剪开,蝴蝶脱蛹而出了。看着躯体臃肿的蝴蝶,小男孩轻轻地松了口气。

    但是,蝴蝶却躺在地上无法动弹。原来,它的翅膀需要经过不断挣扎才会强健。小男孩的帮助尽管让蝴蝶提前从蛹中出来了,但是,由于蝴蝶的翅膀还没有成熟,不久蝴蝶就死了。

生物学家说,飞蛾在由蛹变茧时,翅膀萎缩,十分柔软;在破茧而出时,必须要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身体中的体液才能流到翅膀上去,翅膀才能充实、有力,才能支持它在空中飞翔。同样道理,一个人的成长必须经历各种磨难和挫折,直到他的翅膀足够强壮。如果缺少必要的磨难和挫折,他就无法坚强地面对生活,势必会走向毁灭。

19世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说:“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那么首先要学会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没有跳不出的困境。”可见,想让孩子以后能够在平凡的生活当中获取幸福感,我们必须学会让孩子吃点苦。

生养两个女儿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并不是我们不知道恰当的吃苦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而是我们“舍不得”让我们的孩子吃苦。

其次,让孩子吃苦,似乎是我们家长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让孩子去经历,事实上,真正的挫折在生活当中,孩子在生活当中遇到挫折感了,内心有受苦的感觉。这时,我们能否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在受苦,让孩子经受心理蜕变而不是跨越界限,“帮助”孩子逃离这些受苦的场景。

几年前,当我的大女儿出生的时候,要说“舍得”让孩子受苦,我的内心总会有一些纠结和挣扎,我会怀疑我自己是否是个称职的母亲,我会怀疑我对待孩子的方式是否残忍了一些。当我养育我的小女儿时,我突然发觉,面对孩子受苦时,我竟然是如此的超脱,即便是看到孩子当时痛苦的神情,我的内心竟然没有一丁点愧疚,我甚至会想:“这事就是会发生的,我无能为力,既然发生了,就让孩子自己去承受吧!”

如今我的小女儿虽然才3岁,但是她的内心已经显现出强大的力量。当她摔倒时,很少会要我去扶她,总是自己站起来又去玩了。

有一次,2周岁不到的小女儿在儿童之家院子里玩时,从平台上奔跑下来,不慎撞到了院子的铁门上。当时她就哭了,老师安慰了她一会,她在老师的怀里狠狠地哭了一会。

当我看到她时,她的脑袋上已经有一个紫色的大包,我心疼地问她:“还疼吗?”

她坚定地说:“不疼了!”

但那个大包确实让我的内心有痛觉,我试图用手去抚摸她那伤口。幼小的她却一把挡住了我的手,说:“妈妈不要摸!”她说这话的时候,没有撒娇,没有痛苦,好像在说别人的事情一样。而她却转身去拿东西吃了,过一会又回到我身边,好像没有事情发生一样。

那一刻,我的内心百般感慨。她其实是很疼的,因为她已经知道,妈妈碰一下可能就会让自己感觉到痛,但是,她已经知道自己去承受。而看到她受苦的时候,对于当父母的来说,内心总是会有触动。

当然,我的内心明白,孩子受苦最容易触动到的其实是父母的“内在小孩”。我们这一代,童年时期从父母亲那里获得的爱相对比较少,或者说,我们的父母在爱我们的时候,往往与言行是不一致的,也许他们内心是很爱我们的,但他们的行为却告诉我们,我们做得还不够好,所以,我们的内在小孩特别渴望爱。当我们看到我们的孩子在受苦的时候,我们的“内在小孩”就会发出呐喊“我受苦了,我好可怜,快来帮助我吧!”于是,我们立刻把“爱”和“帮助”一股脑儿都给了我们的孩子,而不管这“爱”和“帮助”是否是理性的、是孩子真正需要的。“舍不得”也就冠冕堂皇地成了许多为人父母溺爱孩子的理由。

其实,当我们把足够的爱给予孩子的时候,我们才有足够的能量去舍得孩子受苦。只有那些不会真正爱孩子的家长,在面对孩子受苦的时候,才会在“舍得”与“舍不得”中摇摆,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因为他害怕眼睁睁看孩子受苦时会受到内在小孩的谴责。所以,要“舍得”让孩子受苦,真正要修炼的其实是我们自己。当我们先学会了爱自己,爱孩子,才能够在受苦当中获得滋养和能量,把每一次的受苦当成我们人生成长的能量棒。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要让孩子感到幸福。许多父母错误地认为,让孩子幸福就是帮孩子包办一切,把自己认为能够使孩子幸福的东西都给予孩子,实际上,孩子却被剥夺了锻炼的机会,而来自锻炼中的成就感恰恰是幸福感的来源。缺乏实践锻炼的孩子往往缺乏幸福感,一点点的挫折足以使孩子一蹶不振。

有一句话叫“痛并幸福着”,意思就是痛过以后,幸福感往往更强。因此,过程的艰辛,往往可以让人得到更大的成长,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不可否认,生孩子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不管是顺产还是剖腹产。当我们拥有了孩子后,带孩子的过程也是非常累人和痛苦的。但是,每一位妈妈,总感觉孩子带来的幸福感非常多。假设不要自己生,不要自己养,就给你一个孩子,你的幸福感会比自己生养孩子来得更多吗?相信大部分的人会觉得还是自己生自己养好,原因就是,许多事情需要亲自去经历,经历后才会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再举个例子,人的极致成就感往往会用高峰体验来形容。高峰体验指的就是人站在高山上的那种飘飘然的感觉,可是,这种感觉是怎么来的呢?需要的就是不断地攀登,不断地攀登过程当中去克服困难。没有攀登的过程就没有最终的高峰体验。

正如毕淑敏老师所说:“真正幸福的人,不仅仅指的是他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都快乐的,而是指他的生命整个状态,即使有经历痛苦的时刻,但他明白这些痛苦的真实意义,他知道这些痛苦过后,依然指向幸福。甚至可以说,这些痛苦也是幸福的一部分,他在总体上仍然是幸福的。”

这便是,受苦是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