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崔华芳
崔华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915
  • 关注人气:39,4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老师,我也是孩子”——来自于一个特殊孩子的心声

(2010-12-03 22:15:35)
标签:

转载


对这篇文章很有感触。目前,我正面对类似问题的思考与选择。
“勉强孩子去做她通过努力还是无法达到的事情,反而会因为无法达到成人的要求,而带给孩子更大的压力和对失败的恐惧。”——事实上,有多少人在勉强孩子做无法达到的事情呀。如果我们的评价标准能够更加多元,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

   “ 老师,我也是孩子。”——一个小女孩也举着手,脆脆地喊着!老师的眼睛飞快地瞄了一眼,没有做声!又是一次表演的机会,小女孩又一次重复举起手来,经过无数次的重复,小女孩的执著终于打动了老师,有了一次站在第一排的机会,结果这一次晚上的舞蹈课孩子是学的最认真的!
     这就是我的孩子,一个特好动又特不安分的孩子,语言能力又逊于同龄人,可在一次舞蹈课中的表现,却令我感慨万千!
       其实我知道,孩子真正想说的是“老师,我也是好孩子”。是啊,我多想让所有的人都说这是个好孩子,可是,就这样一个满舞蹈室乱跑、根本不听老师讲课的孩子会是好孩子吗?事实上,班级授课制根本容忍不了这样的孩子,老师也根本管不了这样的孩子,也不会为这样的孩子而放弃教学内容的进行的。
      可是,孩子还是很想表现!作为妈妈,我的心堵堵的,非常难受!我该怎么办?如果因为孩子的不懂事,老师因为要继续进行教学而放弃对她的教育,(我已经好几次发现我的孩子在舞蹈室里一会儿骑马一会儿坐地,两位老师可能因没法管住而放弃了)我真担心从此她会一错在错、更不在乎上课了,大家说,我该怎么办?

      这是我们幼儿园的一个母亲提供的一个关于她的孩子的真实的案例,我们可以从中深深地感受到一个母亲的焦虑。确实她的孩子与其她同龄孩子相比有一些特殊性,表现在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协调发展上都明显弱于其她幼儿,不太喜欢集体活动,总是喜欢一个人独自游戏,在舞蹈课上跳了一会儿,就离开了她的位置去玩教室旁边的玩具了,她沉浸在自己的活动中。由于她一惯所表现得好动和注意力的不集中,所以慢慢的老师在心理上认可了她发展的特殊性,经过了几次提醒,也就放弃了对她的关注和指导,只希望她不影响其她幼儿,而放任了她的自由行为,于是她便成了一个被冷落的孩子,游离于集体之外。但是在我们日常的教育中,当孩子离开了集体活动,当孩子的行为出现了问题时,往往就特别容易引起父母和教师的关注,所以有的时候孩子就会以这种比较特殊的行为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是这时成人的反应,往往是命令式的或批评式的,成人的反应向孩子表达了一种责备的情绪,会使她们感觉自己不被父母爱护着,不被老师喜欢着。事实上,不管哪种类型的孩子,也许有的在生理发展上是比其她同龄的孩子要慢一些,但是在心理上每个孩子是敏感的,案例中的小女孩同样如此,她比其她孩子更渴望老师对她的关注,更希望她的行为能够获得老师的肯定和鼓励。

    因此在这个案例中,当孩子说:“老师,我也是孩子”的时候,她所想表达的是一种强烈的被关注被肯定的渴望,那就是:“我也是好孩子!”如果最终老师忽视了这个小女孩的请求,也许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她会觉得因为自己不是个好孩子,所以老师没有请她表演。幸运的是这次老师终于听到了她的心声,满足了她的心理需求,因此孩子表现了从未有过的认真,对这个孩子来说,这一次并不是简单的表演,而是一种自豪。

很多时候由于幼儿发展的差异性,使得有些幼儿很少有机会在集体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于是有的幼儿便会通过游戏和奔跑,以此来获得情感的补偿和情绪的宣泄,幼儿希望通过游戏来满足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同时使自己在现实中压抑的情绪通过游戏和奔跑得到排解,因为在自由活动和独自游戏中,幼儿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她来说这种自由的活动是她心理的维生素。

    这个案例引起了我很多的思考,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相对发展速度较慢的幼儿,也确实存在着很多矛盾,比如我们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还要依赖于集体教学,我们的师生比例过高,无法给每一个幼儿更多的关注,难道我们就这样轻言放弃,让她们永远游离于集体之外?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去跨越现实教育过程中的障碍,努力去帮助她们,为她们创造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促进她们在原有水平上更好的发展呢?

 

一、         承认差异,学会耐心与等待。

 

幼儿的发展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其实很多时候老师和家长都已经意识到了幼儿的差异,为了能够让孩子跟上同龄人的发展步伐,往往会采用强化训练的形式,尤其是家长更是恨铁不成钢,会给孩子提出更多的要求,但是每个幼儿生理发展的成熟速度本身就有差异,勉强孩子去做她通过努力还是无法达到的事情,反而会因为无法达到成人的要求,而带给孩子更大的压力和对失败的恐惧,因此真正的以人为本,尊重幼儿,就是要承认幼儿的差异,学会耐心的去等待。不要轻易地去责怪幼儿,虽然现在的老师能表现出比较正确的儿童观,不会直接批评幼儿,但是幼儿是敏感的,她会从教师的语气、眼神、表情和态度上感受到老师真实的思想,所以教师首先要真心地去喜欢幼儿,去理解和包容幼儿的行为,学会耐心的等待幼儿的发展,因为幼儿发展的速度确实是有差异的,因为很多事情确实不是幼儿不想去做好,而是她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她确实做不到。我们只要相信她是一个好孩子,这种信念会潜意识的影响和改变我们对待幼儿的方式,而这种改变,幼儿敏感的心一定会感受得到。

 

二、         正视差异,学会宽容和接纳

 

“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体现了新《纲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宽容和接纳,意味着老师和家长应善待幼儿的“错误行为”,如果我们不是从统一的标准和角度来看待幼儿的行为,而是从幼儿自身发展的角度,从幼儿真实的想法出发,那么我们就不会仅仅因为幼儿的“错误行为”而轻易地去判断一个幼儿的好与坏,而会把幼儿的“错误行为”看作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经历。

宽容和接纳也意味着废除绝对性的和单一性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多元的、相对的、多角度的态度去理解幼儿的行为,多注意倾听和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努力营造一个宽容的和接纳的外部环境,“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她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尊重和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建立师生间的亲密互动。就如案例中,当老师发现了孩子渴望表演的需求并予以满足的时候,孩子所表现的是从未有过的认真。这种心理满足会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表演欲望。因此宽容和接纳有助于幼儿良好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发育,而这种良好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又将鼓励她们形成对社会的良好的认识、行为和情感,鼓励她们更积极主动和充满自信的与外界交往。

对于一些能力较弱,发展较慢的孩子,他们更需要一个积极健康的人际环境,因此教师要给与更多获得成功和称赞的机会,尽力维护孩子的形象,帮助孩子树立在集体中的威信。让她们在心理上能够感受到:在老师和同伴的心目中她都是一个好孩子。

 

三、         积极应对,促进提高和发展

 

幼儿教育的最根本的任务是促进幼儿发展,对幼儿发展的负责,最根本的是对儿童全面,积极,健康的成长负责,特别是要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人格。因此热爱每一个幼儿,保证每个幼儿受到同等的教育机会,都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是我们老师对儿童发展应有的承诺。作为老师应该树立一个基本的信念,即每个幼儿都能够学习,都能够学好,都能够成为优秀的儿童和未来的社会成员。努力支持和帮助儿童的学习和成长,为每一个儿童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新《纲要》中指出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但是也许是因为目前的教育模式还是以集体教学为主,有的时候教师会无法顾及到每个幼儿,其实有的幼儿确实不适合集体教学,但我们作为教师没有权力去放弃,而应该不断尝试,努力去寻求适合这个幼儿的方式,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更多的专业精神,付出更多的耐心。尤其是对于一些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的幼儿,教师要站在教育的角度,积极地去发现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寻找适合她的教育生长点,教师要努力为她们搭建适合他们发展高度的“鹰架”,为她们的成功助上一臂之力,让他们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成功,增强自信。有限的集体教学时间,必然难以照顾到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我们可以为孩子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让每个孩子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用自身特有的方式顺应和吸纳外界,同时教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孩子,敏锐的察觉孩子间的差异,进行个别化的指导。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在积极开展的区域活动和各类游戏,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由的表现着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也最大程度的保护和照顾了幼儿个体差异,给每个幼儿创造了表现、体验和释放的空间。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稚嫩的、灵动的、敏感的心,让我们都用心的去呵护她,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成长空间,让我们耐心的期待着他们的成长,并付出我们的爱心、真心和努力,而不轻易放弃每一个孩子!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