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左手赏识右手挫折中国妇女出版社崔华芳新书陈静心理咨询师育儿 |
分类: 亲子图书:方法总比问题多 |
用心去爱孩子——《左手赏识,右手挫折》读后感
(感谢陈静用心地阅读了我的新书。陈静是浙江大学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目前是出版社童书编辑,同时也是一位心理咨询师,育有女儿妮妮。)
如何辨别家教书是否有用呢?我的建议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崔华芳老师是一位全职妈妈。她不仅拥有教育学背景,当过老师,而且近几年沉醉于养育女儿。她虽然有自己的职业追求,但恪守母亲职责大于天的道理,毅然放弃了全职工作,把近几年的任务放在养育女儿上。她常说:“孩子3岁前,我一定要当个全职妈妈。”她边用心养育女儿,边学习研究儿童教育,还常常与家长做交流,为家长提供指导。我常想,她的女儿是多么幸福。
每一次交流,我都能发现她又读了什么书,又总结了什么。总体而言,我觉得她有一点非常可贵:实事求是。她博览群书,不断探索,给家长的建议都那么符合实际。
我和华芳的相处中,最佩服她的是,她能很容易地读懂孩子的语言。
有一次,我们相约一起吃午饭。格格突然说:“妈妈,我要回家。”当时,我们刚开始吃饭,华芳先问:“怎么了,为什么想回家?”格格不说话。华芳又问:“是不是想便便了?”格格说:“是的,我要回家。”华芳说:“那妈妈带你去卫生间。”可是,格格却一直说要回家。这时,华芳用轻柔的声音安慰格格道:“宝宝,这里的卫生间很干净,妈妈和你一起去。我们把门关上,只有你和妈妈在里面,别人不会进来,很安全的,好吗?”格格终于如释重负,乖乖地跟着妈妈去便便了。回来的时候,她高兴地跟我们一起吃饭、玩耍。
看到这一幕,我不得不佩服华芳的用心。正是她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以赏识的心态帮助孩子摆脱这种恐惧感,格格显得既活泼外向又善解人意。更重要的是,在赏识的氛围中,孩子学会了有问题要面对,而不是无故哭闹。而格格正是一个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能自己想办法让自己很快乐的孩子。
华芳常说,赏识孩子比什么都重要。我觉得,她说的赏识,不仅仅是指对孩子要有正面肯定,而且也是指每一位母亲要有积极的心态。
所以,当我阅读《左手赏识,右手挫折》一书时,经常能会心一笑。华芳能从一个个小小的案例中,总结出家庭教育的大道理和小技巧来。她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很多实用的方法,也提醒我们要有“因材施教、随机教育”的理念。每一位父母要具有反思精神,善于与孩子“斗智斗勇”。
总之,无论是赏识孩子,还是让孩子正常面对挫折,这都需要我们用心去爱孩子。只有心中充满了爱,才能把握好赏识和挫折的度,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新书《左手赏识,右手挫折》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即将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