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欣赏孩子奇思妙想

(2010-12-04 22:30:40)
标签:

左手赏识

右手挫折

中国妇女出版社

育儿

分类: 亲子图书:方法总比问题多

(节选于《左手赏识,右手挫折》,中国妇女出版社即将上市)

 

一位妈妈和我说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她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在排队交费的时候,女儿突然对她说:“妈妈,我们把钱都交给收银员阿姨,她不是有很多钱呀?你也是收银员,你是不是也可以拿那么多钱回家?”

这位妈妈对我说:“面对当时那么多人看我,似乎我真的拿了单位的钱一样,我真恨不得钻地洞。”

结果,这位妈妈不仅没有回答女儿的问题,反而斥责女儿:“排队就好好排队,谁像你那样说不停呀!”

孩子有问题时正是妈妈和孩子交流的绝好时机,应该好好利用孩子的提问,尊重和赏识孩子的提问,并用合理的方式解释给孩子。

我很遗憾这位妈妈错失了一次极好的亲子沟通机会,更遗憾她无情地打击了孩子的奇思妙想。其实,这位妈妈可以告诉孩子,收银员收钱只是一种工作,收来的钱都是单位的,不是自己的,是不可以拿回家的。但是,单位会给收银员发工资,因为收银员每天都在工作。

这样,孩子的积极性不但得到了保护,孩子对妈妈的工作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妈妈也会更加尊敬。

 

生活中,孩子总会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

“妈妈,为什么会下雪呀?”

“爸爸,你为什么会长胡子呀?”

“为什么人每天要吃饭呢?”

……

许多大人们看起来很平常的事,孩子也会问个不停。孩子好问是好事,说明他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思考意识。我们当父母的,不要因为孩子的问题幼稚、简单而不屑回答,也不要感到厌烦,动不动说“你怎么这样?”“现在别说话,一会再告诉你!” “整天问一些无聊的问题,你烦不烦呀?”这些话都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怎样来赏识孩子的奇思妙想呢?

 

1、客观地向孩子陈述事实

当我们用浅显的语言,客观地向孩子陈述事实的时候,孩子是很好理解的。怕就怕许多时候,孩子提个问题,我们当父母的以自己的价值观先入为主,然后开始左右为难,犹豫着是否向孩子解释。比如,大部分孩子都会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女孩与男孩的小JJ是不一样的?”等等。如果父母想搪塞孩子或者蒙混过关,结果反而会造成孩子的迷惑,他搞不清楚自己的问题为什么得不到合理的解释。

女儿格格也是个问题匣子:“妈妈,死是什么意思呀?”“你为什么要上班呀?”“压力是什么?”不到2岁,我就不得不面对她这些问题。

有一次,我带女儿格格去银行办点事,可惜的是,那个银行没有叫号机,我们只得老老实实排队。前面还有12个人,排队很无聊,格格还不到2岁,自然不愿意老老实实的排队,于是,我引导她唱歌、背儿歌、背唐诗,虽然吸引了许多人好奇的目光,但是,至少能够老实地排队。

好不容易,前面只有两个人了。格格开始关注前面的人。突然,格格问我:“妈妈,那个人是医生吗?”我看来看去,好像没有医生模样的人。再一看,终于发现窗口里的那个工作人员,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衫,估计格格指的就是他。我觉得,孩子能够把穿白色衣服的人误认为是医生,是她在思考医生是穿白衣服的,那穿白衣服的是不是医生呢?于是,我说:“那个叔叔不是医生,医生是穿着白色衣服的,但是有些人也喜欢穿白色的衣服,所以,并不是穿白色衣服的人都是医生。”周围的人开始把关注格格的眼光转移到我的身上,不过我不在乎,脸不红心不跳地接着说:“那个叔叔他喜欢穿白色的衬衫,他不是医生。”格格满意的点了点头。

没过一会,格格突然又说:“妈妈,那个叔叔被关起来了,你说怎么办了?”我先是一惊,“关起来”这个词在中国可是负面用词,不是随意可用的。我赶紧一看,格格指的还是那个穿白衬衫的工作人员,他在玻璃窗里面,看起来确实像被关起来了。这时,我看到前面好多人都回头来看,明显,那笑容有点怪异。我马上思考了一下,然后告诉格格:“叔叔没有被关起来,他是在里面工作,那里是他的办公室。”格格显然不同意,大声地说:“叔叔被关起来了,他出不来了,怎么办呢?”我知道,孩子不知道“关起来”这话是不可以随便说的,但是,在这种场合,如何避免让孩子说这种不雅的话呢?呵斥孩子肯定会发生一场亲子冲突,而欣赏孩子也许可以避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这时,正好工作人员起身去做其他事,我趁机告诉格格:“叔叔没有被关起来,你看,他可以走来走去的,他是在里面工作,我们不能进去打扰他。”但格格好像不同意,或者是我的解释她还没有理解。她依然轻轻的说:“是关起来了。”于是,我也轻轻的说:“那里面是叔叔的办公室,他要在里面工作,没有人把他关起来,是他自己不想出来。关起来了是叔叔自己想出来,但是别人不让他出来。”格格终于点了点头,我如释重负。

 

2、欣赏孩子问题背后的想像力

许多时候,孩子的问题后面往往隐藏着孩子独特的想法。欣赏孩子的奇思妙想,尊重孩子的问题,往往能够引导孩子思考更有创意的事情。比如:

妈妈正在包饺子,5岁的小佳坐在小凳子上看妈妈手里的面团。小佳忽然提了一个问题“妈妈,你知道星星是从哪里来的?”

妈妈没有给与回答,而是让小佳想想看。

小佳看着妈妈揉面的动作。妈妈揉面、揪面团、擀面皮、包饺子……

过了好一会儿,小佳突然说:“妈妈,我知道星星是怎样做出来的啦!是用做月亮剩下的东西做的。”

妈妈听了小佳的话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特别激动地抱着小佳说:“宝贝,你是怎么想到的,妈妈可想不出来。”

小孩子虽然没有成人那么多的知识和经验,但他们却有着无穷的想像力,因为他们更少有固定的答案和思维模式。这就是孩子奇思妙想背后隐藏着的重要宝藏!因此,当孩子告诉你他有一些新奇的想法时,不要因为这个想法太奇怪而拒绝和嘲笑孩子,而应该再认真听听他的想法,告诉他:“不错,把你的想法详细和我说说好吗?”欣赏孩子,支持孩子,往往能够带来更多的惊喜。

 

3、鼓励孩子用实践来验证奇思妙想

孩子经常会有一些奇怪的想法和念头,这些想法也许看起来很荒唐,甚至不着边际,但这却是孩子创造思维的体现,是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绝好机会。父母应该赏识和鼓励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

一天,徐徐和几个小伙伴在家里玩,妈妈给他们每人一盒牛奶。孩子们喝完后,都把空盒子扔到了垃圾桶里,而徐徐却没有扔掉。他很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你看这个盒子像不像一只船?”

“怎么像一只船呢?”妈妈问徐徐。

“如果把盒子剪去一半,再糊上纸不就成了一只船吗?”徐徐天真地对妈妈说。

“好啊,那你先去把盒子洗干净了,咱们来一起做船好不好?”妈妈很高兴地说道。

一会,徐徐把盒子洗干净了,妈妈给他拿来剪刀和胶水,几个小伙伴都围在旁边,看着徐徐做船。徐徐做得很认真,一只很简陋但也像模像样的船做成了。徐徐很高兴,其他的孩子也都大受鼓舞,纷纷说:“阿姨,我能做成飞机!”“阿姨,我能做汽车!”

“好啊,那你们就找一些纸盒子来,大家一起做,看谁做得最好!

过了一会,孩子们把做好的东西都摆在了桌子上,都仰着头,充满期待地看着徐徐妈妈。妈妈赞扬了他们每个人,并告诉孩子们:“平时只要多动脑筋,发挥你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每一件物品都可以变成工艺品。”

世间有很多发明创造,都是有了人们所谓痴人说梦般的幻想才成为现实的。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异想天开,大胆联想,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并鼓励他们付诸于实践。

如果父母认为孩子的怪念头是在胡闹,而阻止和训斥孩子:“这么脏,快扔了!”“别胡闹了,这样不行!”,这样就把孩子的创新意识扼杀在了摇篮之中,让孩子不敢再有这些奇怪的念头,也就不敢创新了。

因此,当孩子做的事物超出常规时,对他说:“你真不简单,做出了这么有创造性的东西!” 当孩子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做出一件被众人所讥笑的作品时,作为父母,应该赏识并鼓励孩子的作品,并引导他继续思考,你可以对孩子说:“你的创意棒极了,也许再仔细想想,能有更大的创造!”这样才能鼓励孩子敢于幻想,敢于创新。

 

4、鼓励孩子用奇思妙想弥补错误

在孩子的世界里,很可能会因为一点无意中的小错误而发现人生更美丽的景色。如果能提醒他们拓宽思维,发挥创造性,也许能发现和创造出更令人惊奇的美丽,从而让孩子对事物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和更饱满的热情。

萌萌非常喜欢画画,但是她经常会为一些小小的失误而苦恼。比如有时候会在下笔的时候掌握不好,积下一大团墨,而有的时候又因为收笔的时候手不稳,留下一个小尾巴,为此她经常要重画很多回。

一次,萌萌正在爸爸妈妈的观看下画水中的荷花。这时,一个亲戚到她家来拜访,看到萌萌在画画,就很有兴趣的站在旁边看。

萌萌画得真不错,清澈的湖水,绿色的荷叶,粉红色的荷花,漂亮极了。亲戚一边看,一边夸奖萌萌。

也许是因为受到夸奖太激动了,也许是因为有陌生人在场有点紧张,在最后收笔的时候,萌萌竟然没有握紧笔,在绿色的荷叶上留下了一点黑色的墨迹。萌萌顿时呆了,看着自己马上就要完成的作品上出了一点瑕疵,难过得眼泪都流下来了。

这时候,一直在旁边观看的亲戚微笑着对萌萌说:“那张画只是有一点点墨,完全可以补救一下啊。”

“怎么补救啊,还是重画吧”,萌萌摇摇头说。

“可以补救的,你再想想,湖里除了荷花,还可以有什么会在荷叶上?”

萌萌听了这话,又把刚才的画拿过来,看了一会。她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拿起笔来,再刚才滴墨的地方,描描画画了一番。

等画完了,大家一看,她竟在上面画了一只墨绿色的、活灵活现的小青蛙,真是绝妙极了!这时候,大家都为萌萌鼓起掌来,妈妈更是高兴地把她抱了起来。萌萌也破涕为笑,激动地对亲戚说:“谢谢您!”

后来,萌萌对画画更有兴趣也更有信心了。

由此可见,孩子的创新性合想象力需要大人的引导和挖掘。作为父母,不要总是等待孩子自己做出什么创举,然后再去赏识,而首先应该具有善于发现、善于想象的头脑,当孩子遇到困难或阻力的时候,运用你的想象力,给孩子适当的指导,对孩子说:“发挥你的想象力,一定可以有好办法.”让孩子用更巧妙、更具创造性的方法化解意外和阻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