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解孩子的四个原则

(2010-07-24 20:24:47)
标签:

理解孩子

赏识

被肯定

成人眼光

换位思考

否定孩子

育儿

分类: 育儿锦囊:让教育更简单

 

女儿格格没上幼儿园前,我经常带她去小区对面的新海豚艺术学校玩。新海豚的胡老师有个比格格小一个月的儿子,她非常喜欢格格,我们经常一起聊一些孩子的事情。每次,胡老师总会给格格看各种有意思的图片,有时候还会引导她画画。格格也会在胡老师面前唱歌。

有一天下午,格格刚睡醒我就带她去新海豚了。那天,可能是刚睡醒,可能是好久没有去,格格显得有点拘束。

胡老师看到格格来了,非常热情地拉了格格最喜欢的粉红色的小椅子让她坐下,然后,胡老师与我聊起了一些孩子教育上的事情。

刚开始,格格坐在我的边上,胡老师坐在对面。过了一会,胡老师为了跟格格套近乎,坐到了格格的身边。这时,格格明显烦躁起来,她站起来,不停地拉我的衣服,说:“妈妈,好了,妈妈,妈妈,走了!”胡老师觉得很奇怪,问:“格格怎么了?是不是不喜欢老师了?”我先试着安慰格格:“没关系,妈妈和胡老师再说会话就走。”但格格还是坚持拉我的衣服要走。后来,我微笑着问格格:“你是不是觉得胡老师坐在你的边上有点不好意思了?”格格点了点头。这时,胡老师恍然大悟,她赶紧离开格格重新坐到对面去。格格这才放松下来。

2岁的格格正处于秩序敏感期,她不习惯于他人靠她那么近,一旦他人就在她面前,她就会显得局促不安。这就是原因。

 

教育,首先就是理解。不理解孩子,不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过程,不清楚孩子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这就谈不上教育。

很喜欢美国成功学家,“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讲述的一个与孩子有关的故事:

卡耐基家附近有一座公园,他经常去那时散步、骑马。公园为周围人的生活带来了乐趣。但是,附近的孩子们也经常到公园里去玩,他们喜欢在公园里野炊,这使得公园经常发生火灾。因此,卡耐基只要看到有孩子们在野炊,就要上前劝阻。但是,孩子们根本不听从他的劝告。火灾还是屡有发生。有一次,卡耐基在愤怒的情况下,采取了恫吓的方法,扬言要把孩子们交给警察。孩子们似乎有点害怕,停止了玩火。但是,好景不长,只要没人看见,孩子们还是会生起火来野炊。

后来,卡耐基反省了自己的说话方式。当他再看见有孩子玩火时,就亲切地对他们说:“孩子们,这非常惬意,是吗?我年幼的时候也非常喜欢玩火,现在也喜欢。但你们知道,在公园里玩火是危险的。我知道你们不是故意的,但是别的孩子不会像你们一样小心,他们看见你们玩火,也过来玩火,回家时也不把火扑灭,以致发生火灾,烧毁树林。因为玩火,我们可能没有树林,你们也可能被拘捕入狱。我不是要剥夺你们的快乐,我喜欢看到你们快乐。但是为了避免造成火灾,请你们现在把火堆周围的树叶弄开一些,离开回家时,用土把火盖起来。下次要取乐时,请你们在山丘那边的海滩上生火,好吗?那里不会有危险。”

最后,卡耐基还不忘对孩子们说:“多谢了,孩子们。祝你们快乐!”

结果,孩子们渐渐地不去公园玩火了。

孩子们最终不去公园玩火的原因正是卡耐基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思考问题。父母与孩子之间往往有太多的不同看法,如果双方都坚持自己的意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就无法达成一致,我们看到的孩子自然浑身上下充满了问题,而孩子感受到的也是父母的挑剔与不满。

 

许多父母往往要求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想问题,希望孩子能够听自己的话,但是,父母们为什么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呢?如果父母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我们的孩子会可爱得多,也会优秀得多。鼓励是一种赏识,要用赏识的目光和话语去鼓励孩子。当孩子因为做得不好而自卑的时候,微笑着告诉孩子:“你不比任何人笨,你的实力还没有发挥出来,只要以后努力争取,你一定能取得成功!”

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要求父母注意以下几点:

 

1、父母不要总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儿童的眼光和成人的眼光确实不同,成人多习惯于用实用和势利的眼光看待事物,只有涉世未深的孩子才会用审美的态度和一颗童心去感知世界,父母想要理解孩子,就需要不带成见地去观察和表现大自然,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心体会孩子眼中的一切,这样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

 

2、让孩子有一定的选择权。

父母要将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给孩子选择自己行为和做决定的机会,父母如有不同意见,应该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讨论。要允许孩子有新的想法、新思维、新做法,父母不能接受的,不一定是错误的。

事实上,作为父母不一定要求孩子一定按自己的要求去做,尤其是孩子的事情。孩子有自己的爱好,有他的生活圈,父母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当然,父母也要学会向孩子表达自己的要求,希望孩子也能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

 

3满足孩子“被肯定”的心理需要。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满足孩子“被肯定”的心理需要。孩子正常的心理需要如果总被否定,会导致孩子想不通,孩子就会用父母不赞成的方式来发泄他的不满。而相反,有些孩子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无法获得父母的认可,因此故意抱着敌对的情绪,但是,当父母出乎意料地肯定了他时,孩子却会显得不好意思,反而会故意来迎合父母,努力按父母的要求去做,让父母感到高兴。

 

4、不要过于否定孩子。

父母不要总是从“品德问题”、“个性倔强”、“学习不好”等消极方面去评价孩子,不给孩子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的机会,越是家长看不上的“不安分”的孩子,越是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对他们限制过多、强迫过多,使孩子受压抑的能量未能得到合理的释放,容易与父母发生对立和冲突。因此,家长应当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利于亲子之间的合理释放和疏通。

 

 

养儿育女博客圈自建圈以来,一直疏于打理。最近想招几名负责任的圈子管理员,以便于博友之间相互的交流!喜欢我的博友可以加入养儿育女博客圈,圈子群号:103556012  敲门暗号:圈友!(非圈友勿加)圈子地址:http://q.blog.sina.com.cn/happymamababa

有家庭教育问题需要咨询的,请给我发邮件cuiandlan@163.com或者在QQ(11720278)上留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