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需要怎样“听话”的孩子?

(2009-10-16 10:46:59)
标签:

格格妈

芳草凄凄

孩子

听话

自主意识

规则

自由

育儿

分类: 育儿感悟:观念决定行动

豆爸抛出新的话题“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孩子?”引起了妈妈们的热议。豆爸把听话小D和叛逆的豆豆进行了对比。

    乖乖、听话的小D

小D的乖,在我们小区是出名的,唯父母命是从。主要表现:

1、人家小D都是自己吃饭,他父母从来不让保姆喂,如果不吃,就把饭菜收起来,或者让他到阳台去站立面壁,把推拉门反锁,所以他吃饭三下五除二,习惯多好。对于这一点,豆婆十分羡慕。

2、小D非常乖,从来不挑食,经常吃稀饭配青菜,倒是不大吃鱼、肉,还是长得壮壮的;不像豆豆,吃得那么精细,还挑三拣四。

3、小D不会吵着向父母要这要那的,父母给他什么,他都高兴。

4、小D和豆豆是好朋友,经常在小花园里一起玩,每当家人、保姆要回家了,小D必须立即停下来回去,每次都不情愿地走,哀怨地望着我们;甚至有哭闹的时候,最后也被迫回去了。

    叛逆、调皮的豆豆

相对于小D,豆豆绝对是叛逆+调皮,(见博文《孩子惹我们生气时,作为父母该怎么办?》)这点可能是遗传他老妈,在小区也是出了名的,外婆为此常常烦恼,责怪我们宠坏了,尤其是豆爸。其实他的这些搞怪表现应该是他的天性使然,我和豆妈只是更多地给他爱和自由,不想完全以大人的意志来控制他。不过豆豆的叛逆、调皮也时常让我哭笑不得、头疼生气,甚至有时想打他,咬牙切齿,握紧拳头,最后大多忍了,当然也有爆发的时候。简略列一些叛逆调皮表现:

1、故意用力开关橱门,发出“砰砰”的响声,还故意问大人“声音好听吗”?

2、在幼儿园自己不睡午觉,还要起床后大声喊“起床时间到了”,汗……

3、这一阵,喜欢玩弄家里的电话机、手机,胡乱按键,什么都要进入看看,尤其喜欢操作“删除”(认识这2字,都是未经大人提示,独立操作),不经意间哈哈大笑“哈哈,我删除了爸爸的短信”,更可恨的是还删除过我的通讯录,经常嘴里挂着“我要删除”,晕倒。

4、某一阵时间喜欢玩电源插座,大人拔了,他又插上,最后只得大棒伺候;玩电灯开关,大人关了,他又开,这边关了,又跑到另外一个房间去开,和你玩猫捉老鼠游戏,说“这个有点意思”,被他修理得没有脾气

5、有时洗完澡穿睡衣,自己乱穿,大人要帮忙,就满床乱跑,只得老鹰抓小鸡;让他喝水时,要么不喝,要么喝完一杯又吵着要第二杯;让他出门穿鞋,故意左右脚乱穿,还故作无知问“是这样穿吗”?有时你越急着出门,他越慢,故意拖延时间,令人抓狂。

 

豆爸说,我们到底想要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一个不让大人操心的、完全听话的乖乖孩?还是一个活蹦乱跳,叛逆、调皮的、让人有些头痛的孩子?其实,有时候,我也困惑,希望自己的孩子既听话,又有活力,这好像是鱼和熊掌的问题,有些贪心了。你想要自己的孩子听话、服从你,还是想要他有自己的个性、主见?抑或是你有高招,能培养一个鱼和熊掌可兼得的孩子?

 

其实,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既听话又有自主性,这似乎真是一个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事实上是这样吗?我们首先要分析一下听话的意思。听话这个词有好几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完全听从父母的话。许多父母容易被这种听话的孩子迷惑,以为孩子是个好孩子,而且养育这样的孩子非常省心。

实际上,非常听父母话的孩子往往缺乏自我,长大后容易走向两个极端。

一种是叛逆、逆反。也许有许多父母听说过,好孩子变坏起来更可怕。这就是因为好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受到了太多的压抑,他在父母的压抑下努力要做个听话的孩子,但实际上,孩子的自主意识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遗憾一直陪伴着孩子。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觉得自己的力量逐渐强大,等他的力量强大到超越父母时,孩子身上不安分的因素就开始出现了。这时候,父母再感叹孩子太难管了,孩子变坏了,其实是冤枉了孩子。孩子这么做其实是对长期受到父母压抑的一种反抗。

另一种是缺乏自我。这种孩子长大后缺乏人生的追求,每天混混沌沌地过日子,读书是为父母读,做事是为父母做,总之,父母会感觉到,孩子每天也不怎么开心,除了玩耍时孩子有兴趣外,他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不管孩子发展成哪种,都不是我们需要的孩子。当然,我们判断孩子是否完全听从父母的话,也非常容易。比如,你发现你要求孩子做什么事,孩子从来都不反抗,那么孩子可能就过于听话了。再比如,孩子(年幼的孩子)即使玩在兴致中,但父母一叫做其他事,孩子也会马上放下,而不会与父母讨价还价,孩子也可能过于听话了。

 

第二层意思,听从父母的建议。只要大人讲的有道理的话,孩子愿意听从。如果孩子从自己的角度理解是没有道理的,孩子就不愿意听从。这种听话的孩子可以理解为“讲道理的孩子”,这种孩子既会听话,也有自己的个性。可见,这种听话的孩子正是我们需要的孩子。因此,我们努力要培养的就是这种听话的孩子。

当然,这需要有几个前提。

1、父母的建议是有道理的,建设性的。而不是为了贪图省事方便而限制孩子做探索世界的事情。

2、父母需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让孩子明白,并接受父母的建议。关于怎样讲道理,心语老师在她的博文 怎样培养既有独立个性又很懂事的“乖乖孩”中介绍得非常详细。

当然,作为父母,我们虽然觉得自己有道理,也要听听孩子的想法,孩子是不是觉得有道理呢?如果孩子的理由比自己的更有道理,那么,家长不好放弃让孩子听自己的想法,不妨让自己听孩子的话。这样,孩子就会获得如何讲道理及听从别人有道理的话这种美好的体验,从而在别人有道理的时候愿意放弃固执已见,轻松地接纳他人的建议。

3、父母在说服孩子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坚持平等的原则,千万不可以家长的身份和权威去压抑孩子,这种方式只会让孩子更加抗拒。

 

说到这里,来谈谈格格的问题。

格格最近自主意识非常强,22个月不到的格格已经完全不听格妈的指挥了。而且,格妈发现,格格现在试图以自己的能力来挑战格妈的权威和道理。在格格看来,格妈讲的似乎并不是那么有道理。

比如,格格想把一辆小汽车塞到冰箱与墙壁的交界缝里,格妈提醒她:“不要塞进去,万一拿不出来了可麻烦了。”格格说:“拿得出来的!”然后,她就在格妈的注视下公然把小汽车往里塞,然后再拿出来。做完这个,格格抬头看着格妈,似乎在告诉格妈:“你看,我拿出来了吧?”

再比如,格格喜欢双腿蹦蹦跳,每次带她出门,她不走平路,要走洼路,有台阶的更喜欢走,走上走下,似乎这也是一项有趣的活动。那天,格格站在一个台阶上,试图双腿跳下来,格妈提醒她:“不要在上面跳,要摔倒的,你快到下面来跳吧!”格格说:“不会摔倒的。”然后,她拼命挣脱格妈的手,纵身一跳,稳稳当当地从台阶上跳到了地面。跳完后,格格抬头对格妈说:“妈妈,你看,我没有摔倒!”格妈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这几天,格格的睡眠成了问题,她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每天11点了,还在疯狂地玩着。前天晚上,格妈终于忍不住骂了格格,最后,格格睡着了。昨天白天,格妈问:“格格昨天晚上有没有被妈妈骂?”格格:“骂了。”格妈以为格格已经有悔悟,于是说:“那格格以后要做个听话的孩子,每天晚上早点睡觉好吗?”格格说:“我就是不听话!”格妈再问:“不对,我们格格长大了,要做个听话的好孩子了!”格格再次抗议:“我就是不听话,我就是不睡觉!”

昨天,为了让格格早点入睡,早上8点就把格格叫起床了,白天也只让她睡了半个小时多点,吃完晚饭,格妈去给小朋友们讲故事,格外婆抱着格格去玩了一会,格妈8点多回到家,格格似乎有点睡意,但后来又越来有越劲,没办法,格妈又带着格格下楼去玩,想消耗格格过多的体力达到早点入睡的目的。在小区里狂奔了半小时多,格妈和格格比赛跑步,玩躲猫猫的游戏,然后,就在灯光下玩影子游戏,格妈让格格来踩格妈的影子,格妈还用手做成小兔子、小马、小蛇等形状跟格格一起玩。正好,还碰到了元宝妈妈带着元宝回家,两个孩子又玩了一会。回到家,已经9点40了,赶紧收拾一下,准备哄格格睡觉。

格格吃奶时眼睛有点眯了,等奶吃完,她又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不停地从这边走到那边,格妈采取轻哼歌谣,与格格比赛谁先睡着的游戏,给格格讲道理及不理睬她等各种办法,但都不见效。格格还是不停地走来走去,在床上跳跃。最后,时间指向10点半了,考虑到格格今天睡觉时间并不多,却还是不肯睡。

格妈果断地抱起了格格,说:“妈妈已经说过了,时间到了,小朋友们都睡觉去,你不睡觉的话,明天就起不来了,就不能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了。”

在格妈的怀里,格格依然像一条小泥鳅一样,不停地拱着屁股,并说:“妈妈,我不要睡,我们去那边玩好吗?”

格妈心想,这孩子,必须要做规矩了。于是,格妈紧紧地抱着格格,试图不让她乱动,说:“不可以了,太晚了,小朋友都要睡觉了。”

格格更加用劲地拱屁股,并带着哭腔,格爸受不了了,试图放弃。格妈说:“你别说话,我一个人来。”

然后,格妈对格格说:“妈妈很爱格格的,但是,格格应该睡觉了,这么晚了还不睡觉,妈妈不喜欢你了!”格格根本不听格妈的话:“我不睡觉,我还要玩!”然后就是哭,并且小屁股不住地拱,力气之大,格妈差点抱不住她。

但是,格妈紧紧地抱着格格,表情严重但语气温和地重复下面的话:“妈妈很爱格格的,但是,时间太晚了,格格应该睡觉了,妈妈不喜欢不睡觉的孩子。”

格格开始放声大哭,试图吸引格爸和格外婆来帮忙,但这次,没人来帮她。格妈还是紧紧地抱着格格,并不停地拍拍格格,重复着:“妈妈很爱格格的,但是,时间太晚了,格格应该睡觉了,妈妈不喜欢不睡觉的孩子。”格妈认为,首先要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其次要让孩子明白妈妈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而且讲述理由的时候一定要简洁并不断重复,让孩子明确地记住。

大概哭了3分钟,格格开始慢慢靠向格妈,轻轻地叫:“妈妈,妈妈!”并紧紧地抱着格妈。格妈也故意紧紧的搂着格格的小脑袋,轻轻地说:“妈妈在,妈妈最爱格格了,妈妈知道格格要睡觉了,真是个好孩子。”慢慢的,格格平静下来,她靠在格妈身上,闭上了眼睛,格妈开始轻哼歌谣,并拍打格格的小屁股。终于,格格睡着了。

从格妈抱起格格哄睡到格格睡着,只有12分钟。看来,格格已经困到极点,但她却执意不睡。

郑玉巧在她的育儿经里说到过,这个月龄的孩子会在“就是不睡,就是不睡的过程当中倒头就睡”,这就是格格最近的表现。

 

在这里,格妈虽然采取了看似暴力的方法,但格妈还是以讲道理为主,在说服格格的过程当中,努力传达三个信息。

一,妈妈是爱她的(说服前的情感准备);

二,但是,她是需要遵守规则的,时间晚了就应该睡觉了(说服的理由);

三,她遵守规则睡觉了,妈妈还是很爱她的(说服后的情感安抚)。就这样,这次哄睡终于成功。

 

格妈感叹,在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当父母的每天都会受到孩子对父母权威的挑战,一定要以平常心对待孩子,不可以过于压抑孩子,泯灭孩子活泼好奇的天性,也不可以在爱和自由的名义下过于放纵孩子,给孩子太多的自由,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自由是相对的自由,每个人都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道理是相对的道理,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道理去和别人理论并说服其他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