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待犯拧孩子的三个建议

(2009-06-08 08:13:13)
标签:

芳草凄凄

孩子

逆反

犯拧

第一反抗期

育儿

分类: 育儿锦囊:让教育更简单

对待犯拧孩子的三个建议

文/芳草凄凄


    浩浩快3岁了,他从小就是个好脾气的孩子,能吃能睡,生活很有规律,因此长得也挺健壮的。
    但是,最近浩浩却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他总是喜欢跟爸爸妈妈犯拧。妈妈说东,他偏要往西;妈妈让他把玩具放进整理箱里,他偏要放得满地都是;妈妈说玻璃杯容易破,小孩子不要拿,他偏要拿,结果不小心摔破了;妈妈说先弹琴再看动画片,他偏要先看动画片再弹琴……
    这不,上幼儿园之前,妈妈说要浩浩穿那套新买的衣服,浩浩却一定要穿那套已经脏得不行了的衣服。为此,母子俩闹得不可开交。
    后来,妈妈索性就说:“那就穿那套脏衣服吧,脏是脏点,不过我也觉得挺好看的。”
    谁知,当妈妈要让浩浩穿那套脏衣服时,他却不想穿了,而是乖乖地穿上了妈妈新买来的那套衣服。
    接下来,妈妈要浩浩快点吃饭,否则上幼儿园要迟到了。但是,浩浩故意慢腾腾的。
    妈妈一气之下就说:“那你慢慢吃吧,反正只是迟到一会会,大不了让老师骂几句。”
    谁知,浩浩立马端起饭碗,很快就把饭吃完了,然后拉着妈妈的手说:“我吃完了,快点带我去幼儿园吧,否则要迟到了!”妈妈真是哭笑不得。
    后来,当浩浩再犯拧时,妈妈索性顺着他。有时候,为了让浩浩听自己的话,妈妈索性说“反话”,结果,浩浩总是会“上当”。

 
    很多人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比较逆反,事情上,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出现在2至3岁。
    从心理成长的角度来说,2岁之前的孩子在心理上处于与父母一体的状态。2岁以后,孩子的大脑皮层快速发育,语言、运动能力大大提高,渐渐能够区分自己与环境的不同,从而产生了独立行动的愿望。同时,孩子已经不用再像过去那样要完全依靠父母,他已经能够独立去做一些事情。而且,孩子的好奇心时刻激励着他去探索外部的世界,去试探自己的能力。每当孩子学会独立做一件事情时,他的内心会感到无比的快乐。而一旦孩子感觉到自己想要独立行动的愿望受到限制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反抗的倾向,不听父母的指令而自行其道。
    处于“第一反抗期”的孩子往往有以下的表现:心理发展出现独立的萌芽,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好奇心强,有了自主的愿望,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行动,一旦遭到父母的反对和制止,就容易产生说反话、顶嘴的现象。
    事实上,心理学经验表明,在2至3岁期间表现出反抗精神的孩子,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而丝毫没有反抗表现的孩子,则往往在性格上趋于软弱和寡断。对于处于“第一反抗期”的孩子来说,父母的教养态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因此,正确对待处于“反抗期”的孩子是很重要的。

 
    经历“反抗期”是孩子正常发育的必然阶段,帮助孩子渡过这个特殊的时期则是每一位家长必须做到的。那么,家长需要怎样面对处于“反抗期”的孩子呢?

 

建议1:尊重孩子的意向
    处于反抗期的孩子往往不喜欢别人吩咐他做事或被迫接受别人的意见,而不管别人的意见正确与否。了解了这些,做父母的就明白了孩子不是故意跟你作对,而是成长的必然过程和需要。因此,父母不必用那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强硬态度来迫使孩子屈服。实际上,这时如果成人打骂孩子,不仅不可能让孩子屈服,而且容易导致亲子关系的破裂。
    明智的父母应该尽量给孩子提供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尝试。虽然许多事情对成人来说是乏味的、无趣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充满好奇和新鲜,他们能够在不断的探索与尝试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己能力的增长。
    比如,孩子想到雨里去玩,你就给他穿上雨衣,雨靴让他去玩吧;孩子想自己扫地,给他一把扫帚让他去扫地吧,哪怕越扫越脏;孩子想自己洗衣服,你就给他一个盆,地块肥皂,几件衣服,让他去洗吧,哪怕越洗越脏……
   如果父母带着欣赏的眼光,远远地看孩子去探索、去尝试,让孩子在探索和尝试当中获得快乐,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孩子往往没有预见能力,一旦遇到危险的情况,父母应及时提醒孩子。

 

建议2:让孩子有所选择
    孩子到了两三岁,喜欢跟父母说“不”,这其实是孩子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要求有和大人一样的平等地位,并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
    对孩子的这种反抗行为,父母既不能一味地满足,也不能过多地限制。一味地满足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和执拗的坏脾气;而过多地限制孩子,则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变得过于顺从和依赖,从而缺乏自立能力。
    父母可以把自己所期盼孩子接受的做法与其他几种可能摆在一起让他选择,比如,想让洗澡,可以提前跟他说:“你是想现在去洗澡,还是等看完动画片再去洗澡?”想让孩子自己玩,不打扰父母,可以对孩子说:“你是想玩积木,还是想看漫画书?” 这样既可以让孩子有所独立,又能让孩子心甘情愿地顺从你的建议。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有所选择表示父母是尊重自己的,结果是自己选择的,孩子往往不会有被迫感,因此去做的时候会感觉到快乐。

 

建议3:用反话激将孩子
    激将法是利用孩子自尊心和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从相反的角度,以“刺激”的方式对孩子寄予良好的期望,以激起孩子“不服气”“不服输”的精神,使孩子产生一种奋发进取的“内驱力”,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像上例中的妈妈,了解到孩子的想法后,就从反面来要求孩子,孩子往往不想听从妈妈的意见,一定要跟妈妈“对着干”,结果,正好做了妈妈预期他做的事情。
    比如,妈妈想要孩子自己穿衣服时,可以说:“我觉得你自己肯定穿不好衣服的,不如让我替你穿吧?”有逆反心理的孩子往往说:“我才不要你给我穿呢,我自己来穿!”结果,孩子就会认真地自己穿起衣服来。
当然,用反话激将孩子时也要注意,要用平淡的语气不要让孩子感觉出来你是在捉弄他,更不要在孩子做好后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上当了,否则孩子的逆反心理会更严重。而且,激将法也不可用得过多,用滥了就没有效果了。

父母要记住,不要小看年幼孩子的能力,不要试图用家长的威严去压服孩子,更不要与“反抗期”的孩子对着干,否则,孩子不是与你对抗到底就是永远长不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