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待孩子模仿的四点建议

(2009-06-05 15:52:06)
标签:

芳草凄凄

孩子

模仿

学习

建议

育儿

分类: 育儿锦囊:让教育更简单

对待孩子模仿的四点建议

                     文/芳草凄凄


  宝贝女儿格格快一岁半了,特别喜欢模仿大人。
    在她8个月多的时候,妈妈抱着她刷牙,结果,格格侧身仔细地观察妈妈,然后一定要拿一根牙刷装模作样的刷牙,还学着妈妈的样吐口水。
    大人吃饭时,格格也想学着大人的样,自己吃饭,结果吃得到处都是,于是,妈妈把格格前面的盘子拿走,夹给格格吃。格格一看其他人都自己夹菜,只有她要别人喂,她索性就站起来用手到盘子里取菜吃。
    接下来,格格听到爸爸打喷嚏的时候,就会停下手上的事,然后仔细观察倾听,一边听一边弯着腰“啊嚏!啊嚏”地模仿爸爸打喷嚏的样子。爸爸看着又好气又好笑,说:“讨厌!”格格也说:“讨厌!”爸爸说:“你讨厌!”格格说:“你讨厌!”妈妈听了哈哈大笑。
    1岁多的一次,外公给远方的亲戚打电话,格格听到后,拿起一个遥控器当电话,学着外公的说话声调,“咿呀咿呀”的打电话。看到这个情形,妈妈赶紧拿相机录制下来,后来在电脑上播放给家人看的时候,大家都笑得直不起腰来。
    这可爱的小人精,她的模仿能力太强了,这不仅让她有许多进步,也给我们带来了欢乐。

 

孩子天生就有一种模仿别人的能力。据科学研究,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就会出现模仿成人伸舌头的动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模仿成为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
    不过,孩子的模仿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刚开始,孩子模仿的内容主要倾向于情绪性的表达,比如,成人微笑,孩子也会跟着微笑;成人哭泣,孩子也会跟着哭泣。接着,孩子开始模仿成人的动作,比如,成人刷牙,孩子也会学着刷牙;成人用勺子吃饭,孩子也会学着用勺子把饭送到嘴巴里。再接下来,孩子就会模仿成人的语言,包括成人的口头禅以及说话时的语气。
    孩子模仿的人物,最开始是自己周围的人,主要是父母,慢慢地发展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戚朋友,再接下来,其他小朋友、陌生人都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
    研究发现,自闭的孩子和神经系统紊乱的孩子都存在模仿他人的障碍。所以,一旦你的孩子到了1岁半至2岁的时候,他还没有上述那些基本的模仿行为,那么就必须带他去看儿科医生了。

每个孩子都具有模仿性,父母怎样利用孩子的模仿,让孩子在模仿中得到提高,得到成长呢?

 

建议一: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一个公益广告的镜头里:一个小男孩看到妈妈辛苦的服侍奶奶洗脚,他也模仿起妈妈,从厨房里打来了一盆水,尽管水溅了一地,男孩还是很高兴,他对妈妈说:妈妈,我也给你讲故事……
在孩子的最初几年,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因此,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
    当孩子1岁以后,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逐渐增强,这时,父母不小心的一句不文明语言,孩子可能马上就会学会。因为无论是词汇、语句、基础语法,还是脏话,都可以通过模仿学习到。当孩子开始学说话的时候,他肯定模仿你的发音,你的用词和你常说的口头禅。可见,父母需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

 

建议二:鼓励和帮助孩子模仿
    模仿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鼓励和帮助孩子模仿,可以促使孩子走向独立。
    比如,孩子通过每天看见你穿衣和刷牙的动作,逐渐就会模仿学习这些技能,要求“自己做”。一旦他有能力自己做的时候,那么他就逐渐变得独立起来了。这个时候,父母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些他自己能够使用的物品,鼓励孩子模仿大人,充分满足孩子的这种“自己做”的强烈愿望,比如,小孩子专用的小碗,小孩子自己可以倒水的小杯子,以及自己的小牙膏、小牙刷等等。
    当然,鼓励孩子模仿他人行为时,孩子有可能会失败或者犯错误,这时,父母要鼓励孩子反复尝试,直到孩子品尝到成功的乐趣为止。

 

建议三: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但是,他们的判断能力却很差,有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模仿的行为是不对的。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不良的模仿行为时应当及时地予以纠正,并引导孩子分辨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
    家长要告诉孩子,反面人物的语言、动作是反映这些人的丑恶本质的,如果不假思索、随心所欲地模仿,就会身受其害。而且,要告诉孩子,如果长期模仿坏人的语言和动作,就会深受其害,贻害无穷。孩子一旦认识其危害,就能坚持文明礼貌,不再模仿反面的东西。

 

建议四:帮助孩子判断是非好坏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往往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事物范围的扩大,知识经验的积累,孩子开始模仿电影、电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但是,这一阶段,孩子判断是非、好恶、美丑的能力较低,因此,许多孩子出现了不良模仿的行为。
事实上,不良模仿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缺乏判断力。因此,家长最重要的任务是要帮助孩子判断是非好坏,让孩子建立起自己的判断力。
    比如,家长要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研究电影、电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正确引导孩子评价一个人物。当然,评价一个人物时不停留于表面情节和人物的直观形象,要教育孩子学习英雄人物的勇敢顽强,憎恨敌人的卑鄙凶残。父母要多向孩子介绍正面人物的形象,帮助孩子理解好思想、好品质,使他们从模仿正面人物的表面行为,提高到学习正面人物的思想品质上来。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主动模仿一些英雄人物的形象,学习他们的优良品德和崇高精神,促进正确道德观的逐渐形成。
    同样,在现在生活中,各种人物和事物既有好的,也有坏的;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既有积极向上的,也有消极颓废的。作为家长,我们要引导孩子在模仿中学习好的东西,摒弃坏的东西。让孩子学会有选择性地模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