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杜文子
杜文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966,155
  • 关注人气:8,0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宣宗的难题:要不要废掉朱高燧

(2018-07-11 21:30:07)
标签:

历史

明朝

明宣宗

分类: 还有这种历史

明宣宗的难题:要不要废掉朱高燧

朱高燧是朱棣的第三子,朱高炽的三弟,朱瞻基的三叔,与皇位无缘的他却很有野心,可此人又胆小,所以起初他很少单干,都是与二哥朱高煦合伙构陷太子朱高炽。

永乐十五年,朱高煦被朱棣强行撵到山东乐安做汉王,朱高燧逐渐有了自己的小团伙,开始实施阴谋了,其心腹孟贤等人于永乐二十一年企图谋害朱棣,然后拥立朱高燧为皇帝。但事情败露,朱高燧吓得魂飞魄散,幸好有仁厚的太子朱高炽向朱棣求情,朱高燧才逃过一劫。

朱棣死后,朱高炽继位。或许出于感恩,或许因把柄在别人手里,朱高燧一改过去敌对的态度,表现得很老实。

朱高炽也没亏待这位识时务的三弟,给他在河南彰德建造了漂亮的赵王府,册封了赵王妃,且赏赐不断。这可把朱高燧给感动得一塌糊涂,主动要求削去王府的常山左右二护卫官军,只留下一卫。

没多久,朱高炽驾崩,朱瞻基登基。朱瞻基就不像朱高炽那么“善良”了,毕竟以前朱高燧多次伙同朱高煦陷害朱瞻基父亲,以及他的心腹曾暗地里毒杀朱棣,这些阴谋要是得逞的话,哪有今天宣德皇帝朱瞻基,因此说,朱瞻基对这个唯一健在的亲叔叔心存芥蒂。

朱高燧还算识趣,把自己原来北京仓库里的禄米850石主动捐给朝廷,以表忠心。即便如此,朱高燧仍难消弭先前自己对朱瞻基父亲朱高炽的构陷与阴谋夺位所产生的间隙。

首先捅破这层窗户纸的是朱瞻基做太子时的老师陈山。

就在朱瞻基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的归途中,户部尚书陈山前去迎驾,向朱瞻基进言:“汉王与赵王原本是穿一条裤子的,如今陛下扫平汉逆,理应乘胜移师河南彰德,擒获汉王,这样我大明方可高枕无忧。”

明宣宗听后十分赞赏,但不形于色,因为他还没完全拿定主意,于是又召见机警善谋的大学士杨荣来商议。杨荣也表示赞同,并提醒朱瞻基快速行动。

可明宣宗心里还是没底,毕竟从洪熙朝到现在,朱高燧并未有什么过错,要是出兵去彰德拿人,得师出有名啊。

于是朱瞻基又找来夏元吉、蹇义两位尚书来商量,两人也没有异议。这时杨荣提议:先拟好一份敕书,派人送到彰德,将汉王朱高煦的谋反词连赵王之事予以直接告知,并谴责其犯有连谋之罪。随即我朝廷大军趁着班师之际,迅速袭击彰德,擒拿赵王。

听完后,明宣宗十分赞同杨荣的建议,当即传旨,让阁臣杨士奇起草诏书,没想到杨士奇一口拒绝,且反问杨荣:“这样的事应当有真凭实据,难道天地鬼神也可欺骗吗?再说敕旨要逮捕赵王以何合适的名义?”见到杨士奇居然敢违逆皇帝,杨荣顿时火了,对杨士奇喝道:“此乃国家大事,你想阻挠吗?逮捕赵王的名义,只要让锦衣卫将被囚的汉王府人逮来审问一番,就以汉王造反与赵王同谋为借口,还怕找不到理由?”杨士奇立即反问:“用锦衣卫审案得来的供状,怎么能让天下人心服?”说完他就走了。

杨士奇认为,朱高燧作为太宗朱棣的儿子,朝廷在优待他的同时加以防范就行了,再说毒杀永乐皇帝之事都过去那么久了,而且朱高燧未必知情,若是贸然出兵镇压的话,难以告慰太宗在天之灵。另一位大臣杨溥也赞同杨士奇的意见。

朱瞻基一琢磨杨士奇的意思,也觉得不无道理。

但朝臣们还是不断提醒明宣宗,应迅速出兵彰德,将朱高燧逮到北京。摇摆不定的朱瞻基便找来想问题比较全面的杨士奇问话,杨士奇希望明宣宗能“保全”朱高燧。

怎么“保全”呢?那就是在不失亲亲之爱的情况下削夺朱高燧的兵权,以解除隐患。

对此,杨士奇向朱瞻基建议说,不如直接向赵王摊牌,将弹劾朱高燧的奏章送给他看看。

随后朱瞻基又给三叔朱高燧写了封信,连同奏章一块送去。信中说,我不是不信任叔叔你,而是怕“有小人苟图富贵,结为邪党”,连累了叔叔您,希望叔叔能明白。

接到皇帝亲笔信和大臣奏章的朱高燧激动地哭了,不停地说:“我得救了!我得救了!”然后复信给朱瞻基,一来表示自己的感激,二来请求朝廷削除赵王府所有护卫军队。

这下子问题全解决了,朱瞻基说了一通“恭敬不如从命”的场面话后,将朱高燧的护卫军调往了北方边疆。这个结果皆大欢喜,朱瞻基也越来越器重保全赵王的首创者杨士奇,他曾跟杨士奇说:“赵王所以全,卿力也”。

赵王问题和平解决,充分体现了朱瞻基的超一流谋略和才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