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明朝朱元璋 |
分类: 还有这种历史 |
朱元璋的儿子里谁是大明第一恶王
朱元璋儿子众多(26个),除了太子朱标和第26夭折以外,其他都被封为藩王了,这些藩王良莠不齐,当然最狠的要数燕王朱棣,真刀真枪地造起反来了,但朱棣毕竟当了皇帝,脱离了藩王身份,就不去讨论了。在剩下的藩王里,最混蛋的要数代王朱桂了。
朱桂是朱元璋的第13子,洪武二十五年被封代王,就藩大同。这个藩王就没做过一件好事,他家的“家丑”真是多,甚至连自己的继承人都要加害,以至于死后家里都没人给他花钱安葬。在朱元璋的诸多儿子藩王里,他可称得上是第一恶王了。
朱桂个性上有三个特点:第一,极度风流,见了女人就走不动道儿。可是由于代王妃管得严,朱桂便只能就近糟蹋府内的一些侍女,但时间一长,还是被发现了。这代王妃是谁?徐达的小女儿,朱棣的徐皇后的妹妹,跟姐姐的沉稳贤淑相反,这个代王妃相当泼辣蛮横,她知道跟自己的无赖丈夫没法讲理,就拿王府里被朱桂糟蹋过的侍女出气,给她们身上涂上漆,使其成为癞子,看还怎么勾引自己丈夫。
第二,为人凶狠,尤其是他的下人或佣人,要是服务不好,他不是打就是杀。
第三,金钱第一,他四处敛财。要是碰到不给的,他就打、砸、抢,甚至还杀人,看你们谁敢不给。
因此朱桂这个坏蛋的民愤极大。
建文帝登基后,朱桂便蠢蠢欲动,想要谋反,由于不善伪装,加上民怨极深,还没行动,就被举报了。建文帝下诏,将这个为非作歹的皇叔废为庶人。
朱棣靖难成功后,恢复了朱桂的身份。可没过几年,他又干出了杀人越货的勾当,弄得当时的大明朝廷都为之侧目。朱棣列出了他犯下的32条罪状,“召入朝,不至。再召,至中途,遣还,革其三护卫及官属”。但由于朱桂跟朱棣的关系特殊,他们既是兄弟又是连襟,所以没多久,朱棣就“复(代王)护卫及官属”。
经过这番折腾,朱桂“老实”了一阵,但在管理自己王府方面却一塌糊涂。由于偏爱与自己臭味相投的两个儿子宣宁王朱逊炓、怀仁王朱逊焴,朱桂对其他的儿孙视若陌路,就连自己的世孙朱仕壥也遭到了遗弃。朱仕壥的父亲即代王府世子朱逊煓早亡,留下孤儿寡母又遭代府的排斥,无奈之下他们被迫移往山西行都司借住,且一借就是10余年,因此说,到世孙朱仕壥14岁时,他还目不识丁。不过不仅是他一个人,就当时而言,“代王(朱)桂诸孙皆失学”。
鉴于朱桂如此昏聩,大明朝廷出面,从王府禄米内每年拨300石给世孙母子,200石给广灵郡王母子,并敕令潞城王专门负责督促父王朱桂办理。宣德五年,明宣宗从嫡长子王位继承法出发,“命世孙代祖裁决府事”,就是让世孙朱仕壥代替朱桂管理王府,换言之,这是从根本上确立了朱仕壥为未来代王继承人。这对于代府世孙的两个叔叔朱逊炓、朱逊焴来说无疑是个打击,尤其是朱逊炓,他的母亲就是前面提到的朱棣的徐皇后的亲妹妹,后台很硬,因此压根没把代王府世孙放眼里。
按当时规制,王府文武官员每天早晨要到王府门前等候藩王召见(类似早朝),世孙朱仕壥上任后,叔叔朱逊炓、朱逊焴天天跟着父亲朱桂,三人守在王府的棂星门外,见到王府官过来,就上前去拦截,要是拦不住,就一顿暴打,目的就是不承认朱仕壥的身份。为此朝廷对他们给予了严斥。
见到朝廷发火,朱桂和那两个宝贝儿子只好收敛一下,但不久又玩起了新花样。已经年逾古稀的朱桂带了那两个儿子,穿着短衫,戴着小帽,手里拿着大棍,袖口里藏了斧子和锤子,冲到大同的大街上,见到有什么好玩的或有什么好吃的伸手就拿。谁要是说个“不”字,他们立即从袖子里拿出斧子砍人,“且欲出城祈福真武庙”。朱桂爷仨儿如此哪有王爷样子,代王府的长史见此赶紧劝谏,却被朱桂打个半死。
消息传到北京,那时明英宗已登基四年,有了些治国经验,拿出“祖宗之法”对他们给予了严重警告和申斥。
朱桂接到皇帝敕书,还没看完就气不打一处来,心想:娃娃哎,我是你曾叔祖,你竟敢这样跟我说话。朱桂越想越气。就在这时,那两个混蛋儿子在旁不断煽风点火,污蔑说是世孙朱仕壥勾结大同地方官在暗中捣鬼。兄弟俩你一言我一语,说的朱桂更加恼火了,终于他“屡肆怒责于世孙,闻见者咸所不平”。
就在朱桂跟世孙朱仕壥关系紧张的时候,不断受到宣宁王朱逊炓挑唆的代王妃徐氏坐不住了,看到自己亲儿子没当上代王接班人,她决定豁出去了。正统八年,月黑风高,徐氏带了宫人气势汹汹直奔朱仕壥家,开始骂街,见到对方没有反击之意,便愈加嚣张,令人拿砖头砸人家大门,边砸边骂,“势欲肆害”,朱仕壥见势不妙,赶紧逃离,前往山西都司衙门请求保护。
世孙走了,徐氏便带人闯进朱仕壥掌管的王府内库,将大批金银绸缎偷偷分批带走,再“私与亲子宣宁等王”,对外谎称王府遭了抢劫。以至于世孙正式嗣位时,王府的财物“罄尽无存”。
此后,虽然明英宗不断降敕批评朱桂,但效果几乎为零,正统十一年,作了一辈子恶的朱桂终于死了,曾被徐氏撵出王府的朱仕壥也顺利继位,也就是明朝的第二位代王。不过这时代王府已经成了空壳,就连朱桂死后的丧葬费也拿不出,还是大同府给拨了些银两,将朱桂安葬了。
瞧,这一家子……真得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