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杜文子
杜文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957,925
  • 关注人气:8,0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仁宗遇刺:一场帝王的双簧表演

(2018-06-14 06:16:48)
标签:

历史

宋朝

宋仁宗

分类: 还有这种历史

宋仁宗遇刺:一场帝王的双簧表演

宋庆历八年正月十八日夜里,四个刺客手持兵刃,翻越宫墙,一路上没有遇到什么阻碍,一直闯到皇后居住的福宁殿门前。一名宫女听到了动静,出来察看究竟,被刺客砍断了手臂。

关键时刻曹皇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名将曹彬的后人,曹皇后临危不乱、指挥若定,她坚定地拉住了自己的皇帝丈夫,要求太监宫女们紧闭宫门,不许任何人出去,同时命令太监从侧门去找都知官王守忠,让他带兵救驾。另外还命令太监宫女打水准备,因为刺客如果找不到皇帝,很可能会放火焚烧宫殿。

果然,不久之后刺客便放火了,火一直烧到帷幔之上。幸好宫内早有准备,火很快就被扑灭。此时护驾官兵也到了,当场杀死了三个刺客,另一个刺客且战且退,逃到了宫城的北楼。

仁宗皇帝和曹皇后脱离了险境,但是对于这样一起严重的“恐怖事件”,必须追查刺客的身份。于是,很快查出了三个被杀的刺客分别是崇政殿的亲从官颜秀、郭逵、孙利,另一个逃走的刺客则是亲从官王胜。

想要知道幕后的主使者,就必须要抓到活口。但是,从捉拿王胜开始,这件案子开始变得微妙起来。成百上千的官军竟然一拥而上,将王胜乱刀砍死了,此案顿时陷入了僵局。

接下来的事情就更加微妙了。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行刺皇帝都是大案一件。但是大臣夏竦居然提议,这件事应该大事化小,内部追查,不能全面调查。他认为如果大张旗鼓地查下去,会使心存叛逆者感到恐慌,让国家不安定。更加奇怪的是,仁宗皇帝竟然接受了夏竦的建议,宣布由侍御史和宫中太监主持调查此事,外朝大臣不得参与。

最后的处理意见是,皇城司也就是负责皇宫保卫的相关人员全部流放。但是因为当天夜里的值班宿卫首领杨景宗是杨太妃的从兄弟,仁宗为人很重感情,为了保住杨景宗,他亲自出面驳回了御史台的奏疏。而总管大太监杨怀敏也被仁宗赦免。最后,北宋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刺驾案件,就此草草收场,不了了之。

究竟谁是主使者?有人对此作了一些猜测,最大的嫌疑犯应该是从这件事中获得最大收益的人。

首先是曹皇后,她的果断坚定在这次事件中起到了最关键作用,但是这次事件的发生地就是曹皇后的寝宫。虽然在调查的过程中,有人借此攻击曹皇后,但是以仁宗的宽厚,是不会相信这种攻击的。不过这足以说明,曹皇后并不是此事的最大受益者。

真正受益的是一位不显赫的人物——张美人。张美人出身小官之家,父亲早死,幼年就做了歌姬。但她不是一般的歌姬,而是宋太宗最小的女儿、仁宗的姑姑。魏国长公主家的歌姬。正如汉代的卫子夫一样,在仁宗去姑姑家串门的时候,发生了一次美丽的邂逅,于是张美人从此成为仁宗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

行刺事件过后,仁宗皇帝向满朝文武隆重宣布:张美人立下了最大功劳,当歹人来袭时,张美人紧紧地守护在皇帝身边,是她挽救了大宋。这是再明显不过的信号。夏竦何等聪明,立即建议“讲求所以尊异之礼”,于是在夏竦的建议下,张美人经过多年蛰伏,终于一鸣惊人,平步青云从美人升到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张美人是这次事件的最大受益者。而步步紧跟皇帝的夏竦却被贬出了京城,理由是京城的天空没有云彩,而且发生了五次地震。就此,夏竦不明不白离开了京师,去河南任知府。

通过这次事件,仁宗皇帝成功推出了张美人,如果没有这次事件,张美人恐怕永远都难以爬到如此高的地位。再联系到前面对刺客的灭口事件,以及仁宗的低调处理,答案便呼之欲出了。那就是这次行刺事件其实是张美人和仁宗唱的一出双簧。否则为什么会有一个君王对刺驾事件如此淡然处之。

当然,这只是猜测。事情过去很久后,殿中丞吴奎还上书求彻查此事,仁宗仍然是不了了之。或许仁宗宽厚的外表下,真的隐藏着另一副面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