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一战后,建文帝再难与朱棣抗衡

(2017-06-12 13:53:42)
标签:

历史

明朝

朱棣

分类: 还有这种历史

这一战后,建文帝再难与朱棣抗衡

无论怎么说,朱棣在靖难之役上都是处于弱势的一方,其在很长时期内被朝廷军队打得四处流窜,然而最终却取得了碾压性的胜利,关键就在于一场战役——安徽齐眉山之战。

建文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叔侄双方会战于齐眉山,从中午打到傍晚都没分出胜负。但整体而言,这场战斗对朝廷有利。当时天气湿热,阴雨不断,对南方军队来说应是没什么不适,而对北方人为主的燕军则是极为不舒服,疾病流行,加上之前的淝河之战、大店之战和小河之战,朱棣都打得不爽,燕军的厌战情绪十分强烈,诸将纷纷要求撤军北还,或移军草肥粮多的地方休整,但都被朱棣拒绝,因为他知道,一旦后撤,朝廷军队马上追击,后果不堪设想。但谁知诸将还是坚持要求移军,只有朱能和郑亨二人支持朱棣,朱棣被逼动怒,声色俱厉地咆哮:“我看谁敢走!”这下诸将慌了手脚,不再提起此事。

建文帝犯了大错——把徐辉祖从前线调走了

两军对垒,谁出错谁就输了。朱棣在关键时刻果断坚持立场,稳住了阵脚;而出人意料之外的是,本来略占上风的朝廷军却出错了。“时廷臣有曰:‘燕且北矣,京师不可无良将。’帝因召(徐)辉祖还,何福军声遂孤”。

令人一头雾水的是,建文朝廷正在前线与燕军鏖战的徐辉祖这支援军突然回京了。估计是建文帝担心朱棣可能“交通”了大舅子徐辉祖才会这么安排,这自然有一定道理,但这对前线战事极端不利。

原本在齐眉山大战时朝廷方面有何福、平安和徐辉祖等几支队伍合力打击燕军,虽然占了上风,但由于燕军南下时数次对朝廷运粮通道进行破坏,造成了朝廷主力粮饷不济的尴尬局面;而燕军擅长野外战、运动战,朝廷军擅长防守战与持久战,因此朝廷将领做出这样的决定:由擅长运动战的平安率60000人去外边调粮,屯守齐眉山,打持久战,如此下来朝廷军会不战自退。因徐辉祖被调回去了,齐眉山就只剩下了何福一支队伍。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孤军奋战的何福军队又出现了粮荒,何福本想等平安调粮回来,但又怕粮荒会引起军士恐慌,于是下令向齐眉山附近的灵璧移军就食,以解燃眉之急。

朝廷军队50000石粮饷全“送给”了朱棣

移军时,何福为防燕军偷袭,每到一处就让士兵挖沟筑垒为营。这个办法虽然可以防御敌人,但也有缺点。将士们老是挖防御工事,很是疲惫,精神高度紧张。而燕军的移动则很轻松,只要列阵前行就可以了。

不久,燕军的侦察兵得到情报:朝廷运粮队伍要到了,50000石,护卫的兵士有60000人,由平安领导。朱棣一番思索后,做出部署:由朱荣、刘江率轻骑截取对方粮道,让10000多名壮士去阻击官军的援兵,儿子朱高煦带10000人埋伏,等候两军疲战时再来参战,而朱棣自己则率起兵径直对平安的运粮队实施攻击。

疲惫的朝廷军最终不敌严密部署的燕军,被杀者数万余人,被夺军马3000余匹,50000石粮食全“送给”了燕军。面对此等格局,平安无计可施,只能率军逃到灵璧城,闭门坚守不出。然而最终灵璧并没有守住,灵璧之败,共有37名朝廷将领被俘,投降士兵不计其数,还有20000匹战马也归了燕军。

辽东10万兵马被燕军吃掉,建文帝翻身的希望成泡影

灵璧战败使得建文朝廷主力溃烂不堪,消息传到南京,建文君臣一片恐慌,黄子澄不停滴捶打胸口,大声恸哭:“大事去矣!吾辈万死不足赎误国之罪!”但光哭喊有什么用呢?燕军一天天向南京方向杀来,总该想个办法对付对付。还是齐泰与黄子澄主意多,他们提议由杨文统领的辽东10万边防军赶赴济南,与铁铉汇合在一起,断绝燕军的后路。

可让建文君臣失望的是,杨文实在是个庸才和草包,走出辽东没多久,就在他经过直沽时遭到了燕军宋贵部队的截杀,杨文连自己也给宋贵俘虏了,建文帝盼星星盼月亮的那10万大军,连一兵一卒都没到达济南,全被燕军收拾了。

这样一来,建文帝利用辽东兵切断燕军后路的计划于希望全部成了泡影。

齐眉山和灵璧之战失败之后,朝廷军的主力军队丧失殆尽,再无能力与燕军抗衡。

此后朝廷的南部防线渐渐丢失,燕军很快过了淮河,此时的朱棣,要想的只是走哪条路去南京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