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学生恋爱枷锁情感女朋友杂谈 |
分类: 屙裤裆里了 |
情境一:
某友有了第五任女朋友,兴奋地高声宣布他的新恋情。
他可谓是情场老手,传说中的风骚男人,他被人甩过两次,也甩过别人两次,这次的结果如何殊难猜测,但都说不会持久。
是什么让大学生把恋爱当做日常活动,动不动就换女朋友,选择N多次恋爱呢?
1、大学生普遍缺乏缔结婚姻的意识,所以他们单纯的凭借自己的好恶决定与女同学交往还是分离。由于大学生尚未完全步入社会,不必为组建家庭有过多的忧虑和担心,其责任意识相对来说较浅薄,更换女友的代价也比较轻,几乎不必承担什么后果,也不用担心旧情人会继续纠缠自己,因为女大学生是很在意脸面的,分手即意味着从此陌路,即使是一个班上课,那也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陌生人。
2、人往高处走,选择更美的。随着大学生交际的广泛,其认识的女性也会增多,自己的女友很快就会被更漂亮的女人比下去。萨特说:“我喜欢同一个漂亮的女人建立关系,因为这可以发展我的感受性。”面对漂亮的女人,无论什么男人都想去追求,并移情于她们。这种恋爱的“跳槽”也算是大学校园里见怪不怪的现象了。
3、为社会所逼,选你有前途。现今的大学生都是比较现实的,虽身在校园,但无不为自己的将来担忧着,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对自己前途的信心也会减弱,如果自己的“资源”较少,能找一个可以依赖的女朋友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哪怕没有真的感情,但只要女方出身名门富族,与她共同生活的感觉也不会太坏。我认得一个同学,就因为有一个富二代女友,现在已经出国到英国了。
4、父母之命,不听也得听。为了做一个好儿子,大学生必须在人生大事上向父母征询意见,特别是在择偶上,父母一般是操心到最细微处,儿子能看上的父母可能会不同意,这种相左的态度不可能僵持太久,一方必会作出妥协,现在的大学生往往有恋母情结,往往会听从父母的决定,谁让咱是儿子呢?
5、力比多(性力)的影响。人生来就有寻求快乐与逃避痛苦的本能,大学生恋爱大多是从心理需求出发,恋爱对象的多元化让人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以征服更多女性为乐的男生并不少见。这样做可以使枯燥的校园生活充满激情和乐趣。
情境二:
一朋友的恋爱颇不顺利,在经历了多次感情失败之后,对我说他要放弃在大学里找女朋友,说是以后只要兄弟,不要女人。我听后不以为然,觉得习固然是要学的,但也不必绝对的拒绝恋爱。男人的成熟总要经历情感上的种种挫折、焦虑和失意。要寻到一个与自己合得来的女性当然并非易事,但就此看破红尘,不食人间烟火倒是小题大做了。太过相信唯美的爱情往往会使人无形中套上一具沉重的枷锁,大学生的心理一般都比较执拗,认为老是失恋是对自己人格的否定,是一件丢人的事,会被人看不起,进而对恋爱产生恐惧心态,甚至以为抑制自己内心情感的冲动,不去涉足也不再相信会有伊甸园。这种悲观消极情绪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完全逃避与异性的深切交往不仅会使自己失去很多友情,还会造成性格上的孤僻,内向,甚至是对女同学的歧视,譬如会说:女人什么好的,我见到就来气,还不够烦人的。这对大学生走向社会是很不好的。
恋爱的破裂并不能归咎于个人,但在大学校园里男人总是具有比女人强的自尊,时刻都在各方面与别人对比,越比就越觉得不如别人,人家都能享受甜蜜的恋爱,为什么我却要忍受如此的折磨呢?难道自己并不被女学生喜欢,自己在男同学里面是多么的微小,多么不值一提,然后精神就会戴上枷锁,再也不敢坦然面对日常生活里的人际交往,断绝或是缩小与女同学的交际圈子,转向于在男同学里寻找朋友,来弥补异性间情感的缺失。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但无时不戴着枷锁。”恋爱是自由的,但其中的羁绊却也不少,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超强的活力,追求多彩的生活,赋予创造性,喜欢挑战,对恋爱更是敢想敢干,但任何爱情之花的盛开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恋爱的次数并不重要,但不要虚度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