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本難唸的生意經
(2013-04-30 09:20:33)
标签:
a股财经大市股票股市 |
分类: 財經 |
撰文:王雅媛 申銀萬國聯席董事
欄名:投資中國通
繼去年三星證券關閉香港辦事處後,上星期韓國未來資產宣布,由於經紀服務需求下降,故削減香港業務規模,並裁減一半駐港人手,主要為經紀及研究部門的員工。接二連三地有韓資證券商退出或減少香港的證券業務,印證了一句說話,猛虎不及地頭蟲。雖然兩者的母公司在韓國都是數一數二是企業,但來到特別講究人際關係的中國社會,在拿生意交易方面明顯處於劣勢。
香港證券行業的地頭蟲可分兩類,一類是本地證券商,資金是本地或海外,在港已經駐紮了好一段時間。另一類是中資證券商,背景是中國的國企或民營公司。
小股票分析員較熟悉公司
這兩類地頭蟲的研究部門的經營策略有明顯不同,前者因沒國內背景的關係,它們的研究部很多時候都是比較交易主導(deal-oriented)。分析員給人的感覺比較像銷售員。部門出的研究報告都是有策略性及針對性的,專看準幾只當時得令的小股票,一直跟蹤。每逢股價有大波動,就馬上出notes給市場講解他們的看法。這樣做的作用是令到上市公司對於證券商印象深刻。而關注於小股票的好處是他們未有大行覆蓋,在爭奪生意交易時不用跟大行交手。這類分析員只需要把集中力放在少量的股票上,加上為了生意都需要跟老闆熟絡,很多時候他們對於上市公司的熟悉程度要比純一般的分析員更高。
至於中資證券商方面,他們大部分的研究部的確沒有那麼交易主導,風格跟外資投行的類似,盡量覆蓋市場上關注度高大市值的股票。
很多人認為他們有靠山,不愁沒生意。其實這只是事實的一部分而已,不是所有香港的中資證券行跟其國內的母公司都合作得那麼順利的。很大程度是要看兩間公司之間的股權結構關係。如果是垂直控股的,國內的直接控股香港的,這樣因為香港部分的報表將併入國內證券公司裏,後者會傾向於在業務上扶助前者的。如果兩者是由同一母公司直接持有,關係只份屬姐妹公司,那麼國內證券公司則沒義務扶助香港的。
試想想,如果國內營業部把客人介紹到了香港投資H股,投資得差,介紹的要負責。投資得好,客人有機會把國內的資金都調到香港,這樣又影響了國內本身經紀的利益。除非是客人強烈要求國內的介紹,或者國內香港之間有介紹費制度的存在,不然國內營業部是不會積極主動把客人介紹到香港相關公司來。
研究部陷惡性循環
近日筆者聽說某些中資證券商亦在縮減開支。一般來說,分析員在對一間上市公司出研究報告前,為了更全面地了解公司,都會親身去公司工廠或生產基地考察。但現在因為股市疲弱,管理層就限制凡是沒有做生意交易機會的上市公司離港拜訪一律暫停。缺乏深入體會,單憑紙上數據,研究報告質素只會每況愈下。研究部沒權威,更難吸引客人或上市公司,經紀交易收入下降,惡性循環下去,最後可能還是避免不了裁員的局面。
﹏﹏﹏﹏﹏﹏﹏﹏﹏﹏﹏﹏﹏
王雅媛為持牌人士
王雅媛 申銀萬國聯席董事,大學時期曾參與一個模擬投資比賽,兩個月內取得20倍回報的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