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如果,你不知道看什么书 |
在此之前,我不知道有个作者叫“苏小懒”。在此之后,我记得这一个说“相信小懒怡情,大懒伤文,还好是个有点儿小勤奋的无伤大雅的小懒。”
因为时间之空闲,流动图书之频繁,阅读高涨之热情,还有,还有为了有时候可以无病呻吟一下的原因。不知怎么的,也就遇上了这一本《流经存在的邂逅》。
遇上一本书,其实也需要许多刚好:刚好这本书安静地躺在书架上,刚好这本书还没被借走,刚好这个时候我到了,刚好我看到了这一栏,刚好这个时候我喜欢这一类型的书,刚好看到那简介觉得颇为顺眼……这于张爱玲说的“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其实是同一个道理的。
一本有关于青春美好爱情的小说,本来已经不适合我这个年龄的阅读,以往每当翻阅到有关于这类书的,都是随手搁起,等待换书的日子了。就因为作者的一句话“在寂寞而困惑的青年少年时光,我曾经很希望可以碰到那么一本书:它最好不要说教意味太重,一定不要有阅读障碍,内容应该简洁却有力,有着直指人心的力量。有一种随时想要再打开重新阅读一遍的冲动。”这样一段话,无端引起心底的共鸣,便顺理成章地勾起青葱岁月的回忆……
中国几十年来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来形容,但对于“爱情”这门课,虽然还不至于一直停留在见到“早恋”一刀切的“谈早恋色变”的阶段,但至少父母依然讳深莫测,支支吾吾,扭扭捏捏如大姑娘相亲。既说不出个所以然,更不愿意直接面对。以为用围、堵、截的方针便可以全面抑制?其实话又说回来,父母他们那一代人也没有人教育过“感情”这门课呀!
作者说:“可以把‘爱情’作为一门必修课,那么会不会缘于它的开设,都因此避免了很多悲剧,成就很多美好的爱情?”其实“爱情”是可以教会的吗?是可以作为一门功课的吗?
“爱情不是天道酬勤”这话说得好!正因为它不是付出与收获成正比,也没有数学的公式,不是牛顿的定律,不是可以经过反复验证和积累就可以得出的结论。爱情说到底是两颗心之间的吸引,是自己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是为了一个人可以不断犯傻犯贱。“没人能说得清它是什么,可是,它就在那里。”
就如同作者说的“我们爱一个人,就赋予了他伤害你的权利”。 “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所爱之人的言语所为有那么的过分,而是因为我们的太爱,因此而微小的事也可能是伤害”这是七堇年的诠释。
如果没有经历,别人的体会你永远无法“感同身受”;如果没有爱情,人生将会无比的乏味。爱情是甜中带伤,乐在其中;至于那酸甜苦辣的味道,不尝将不知什么叫人间美味!爱情犹如高手过招,谁先动心,谁爱多一点,谁就是输家,受伤的永远是那个爱得深的人。但是,因为爱,所以愿意。
青葱岁月的爱情是最干净洁白纯粹美好的。没有功利,不涉及利益,更不懂得衡量得失,只是一头扎进去,便愿意从此溺死也甘之若饴。不是说那时候就一定是爱情,但至少是除了“情”字,别无杂质的恋吧?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龄,以为可以尽情挥霍光阴,转眼就已经连青春的尾巴都不剩。不管是拼命想抓住还是任性的不懂珍惜,青春都是短暂得仿如一瞬,在你还没来得好好体会,以为青春的时光还有一大把时,它便悄悄地结束了。“因为青春太美,无论怎么度过都是浪掷。”七堇年如是说。想想,真太贴切太有理太中肯了。
其实在书中,我还找到许多和书中人物相同的地方,比喻,上WC的时候一定要找本书,不管有多急。呵呵!比喻,看书喜欢看简介,再看开头十几页,然后便翻个结尾。除了看书,可以随心所欲地去预知结尾,其他的有什么可以先知呢?比喻人生,谁也不愿意知道最后是怎样死的,提前知道,等于提前被判了死刑,惶惶不可终日了!
正值花季的你,也许可以看一看?
2011年7月25日星期一23:51:0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