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李邕:文人走向市场的开端,你get到了吗
潇湘蓝
微信文集:xxlwenji19
文人走向市场,买文鬻礼,收润笔费。早在晋唐就开始了。
比较典型的就是唐代大书法家李邕。
李邕的父亲是《文选》注者,名士之后少年成名,官运也很顺畅。历任左拾遗,北海太守、括州刺史、户部员外郎。但官名却并不清廉,他为后世流传和记住的是他的碑颂。杜甫诗“干谒走其门,碑版照四裔。”说的就是当时求他写碑作颂的盛况。
也有学者认为杜甫这首诗是讽刺他买文鬻金,但从杜甫全诗看,这是一首悼诗。
早在公元745年,杜甫和李白同时到济南游历,当时任北海太守的李邕连日赶往千佛山历下亭约其会宴。杜甫因此写下了“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千年佳话。再以杜甫一贯的困窘,李邕一定给予很多资助,没过几年,李邕就被李林甫打压而亡。杜甫感念当时之情,是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写出讥讽之诗。“干谒走其门,碑版照四裔。”于杜甫只是在夸赞李邕善书碑颂之名。
至于“干谒”何其盛,背后收了多少润笔费,这是反李一党感兴趣的事了。
不过“书风豪庭,结体茂密,笔画雄健”的李邕利用自己的长处写碑颂收费是公认的事实。最著名的有《麓山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等,唐朝人说他前后撰刻碑文八百首。
这样一位大官僚大名士到处题颂刻碑大收佣金,他不缺名不缺利,钱都用在哪里呢?
李邕所得重金酬谢大部分用来养文士,结交名流。生活又比较奢侈。这些花费单靠朝廷俸禄是不够的。文人的俗世情怀又重豪放恣情竭意。于是李邕不仅靠巨额润笔费满足私欲,同时还有贪污公款的作为。
唐代牛肃的小说《纪闻》就写了唐江夏李邕与日本遣唐使图的秘闻。小说中写他为了谋夺日本货船上的百万奇珍,指使亡命之徒沉船夺宝。从另一个角度看唐代官吏的黑暗和残酷现实。
说到底还是私欲太盛。
人性是根本。才色名利皆是诱惑。圣人提倡的温良恭俭令无数名士汗颜,越是才大仕顺越难约束自己。真正做到的倒是凡俗多些。
比如那次济南盛会,李白没有到场,大唐文人当时还非常崇奉两袖清风的古风。李白的高傲连高力士都可戏,一介禄蠹恐怕更不在眼里。 名利两得的李邕最后也惨死在狱棒之下。七十高龄,风烛残年,一世风流快活,未能善终。不知是否报应。
但文人走向市场的确是李邕开了个好头。买文鬻金从此断了君子之风。人世两头一部分走向寂灭,一部分滑入金锁记。中间最开心。
潇湘蓝微信公众号:xxlwenji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