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诗经玩味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
分类: 诗经玩味 |
诗经玩味: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潇湘蓝
微信公众号:xxlwenji19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出自《诗经·邶风·燕燕》。
这是最早的送别诗。
远古,山高路远,天地广阔。远行的车马绝尘而起,送行的人伫立良久,直到山路尽头。车上的人一抬头,远处高高的山头蓦然出现他、她的身影,你在山间盘桓,她在山头奔随。直到彼此都变成一个点,沉沉地落在心里。
古人最大的伤,就是伤离别吧。
实在也是荒漠原野最初赋予人的情怀。
诗人必然出自远古。
只有那时才能这样一目纵横,无限深情。
不管平时有多少寻常,这一刻,怎样都是难以割舍,情肠婉转的。
更何况,还有下一句“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那时车马都很慢,他要走多久,才能走出你的视线。
那时星垂平野阔,她要站多久,追多久,才能把他丢失在天边。
山里的风静静的,谁也不会打扰她,她却自顾自下了一场雨。
山里的风有时很大,泪却总也吹不干。
山里没有什么人,但是哭声忽高忽低,呜呜咽咽,使得风声凄厉,水声倾寒,花草失色、鸟雀惊飞。那些砍柴的樵夫、采药的农夫,莫不慌乱。
七嘴八舌,便成了鬼神之泣
当真是诗人之功。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送别诗此后成为一个专门的类别。
“眼力不知人,远上溪桥去。”
相比《燕燕》,张子野的送别诗,视线是平的。
“登高回首坡陇隔,惟见乌帽出复没。”
北宋繁华,坡陇间五谷俨然,烟火不息。登高望远,亦已层层阻隔,只见乌帽忽隐忽现,难舍之情无以遣怀。
东波的送别诗更抑郁些。
还是诗经更恣意些。
三
然后再看到朱熹解读,着重讲了一个庄姜送戴妫,温且惠的故事。
凄婉的送别诗里加了“贤”和“德”的背景,不知是冲淡了还是加深了。
看得不知其味。
余冠英的诗解里说的是卫君送别 女弟远嫁的故事。
没有过多的诗教,但却也是浅浅带过。
不过瘾。
只觉得这些好诗歌都被辜负了。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这里面即便没有背景故事,单看这句诗,这幅画面,还原一下。就足以令人动容,感同身受。
大爱无言,大爱无疆。
仅这一句,称得上惊天地,泣鬼神。
诗经玩味,欢迎关注:
潇湘蓝微信公众号:xxlwenji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