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中的好声音

如何赏鉴昆曲中的好声音
潇湘蓝
微信公众号:xxlwenji19
上海复旦大学有个昆曲研习社。经常传授一些很有特点的曲目,断断续续看了,很有味道。原来只知牡丹亭,不知昆曲还有那么多丰富传奇而又耐人寻味的妙处。
比如这一课讲好声音。“要分清三种声音:飘的、躁的、润的。暴躁的声音听起来很响亮,其实也是浮的。”
同一曲《游园惊梦》,我下了张继青、单雯和其他一些网络资料。听来听去,还是最喜欢张继青的本。舒服、妥帖,无可比拟。心里原本有点疑惑,张老的声音里有一点老,为什么还是让人最为动情呢。听了老师的讲解,明白了一些。
“好声音是沉着的,有稳重充实的气象。”
这就是张继青的特点。那一份沉稳一字一音都落在心头,不急不缓,不轻不重,每一句都能在你心底泛出涟漪,由不得你停下来细细体味,恍若春至花园,千般柔情,万般愁怨,涌上心头。
“好声音是明亮通透的,甚至是锐利的。”
稳重充实并不排斥明亮通透,也是张继青。一声“良辰美景奈何天”,奈音上扬,如一虹飞天,轻柔顺滑,明媚夺目,唱的人亦扬亦荡,秋千架上,风晴日暖。那锐利,又不是寒光,是秋天早晨的太阳,一点凉意更加清透幽远。
“好声音是雄强贯串的。是一种气势。
“好声音是虚实相生,虚是清虚空灵的气势,实是沉稳斩截的气势。”
这雄强贯串的气势,没有一定阅历和时间的淘练不出来的吧。
单雯的声音年轻很多,婉转柔美,有着很迷人的青春体态在里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起头,便是一媚到底,字字柔弱,声声娇婉,那一句“雨丝”和“风片”之间的接转一带而过,就是“贯串”的气门略有所断。“那牡丹虽好”之“好”一落音,有些急,韵未散却已尽,那种沉稳截断的气势就出不来了。
这些唱功,声音里的些微差别,没有老师的点拨真是很难领悟出来的。
听已有大差别,唱则更非一朝一夕了。
这闺门旦的声音,再往前听,有早年的袁安圃、项馨吾,这些男音唱念的功夫,我已经无法欣赏了。但是老师们的讲解好。那里面有踏实和严谨的传承。
“闺门旦要挺拔,不尚妩媚,不贵花巧,不事煽情,因为闺门旦的人物自有风骨,不是争妍取怜的小玩物,甜糯媚人,格调是不高的。”
这就是曲家经验。
昆曲唱本有很多,《琵琶记》、《拜月亭》、《铁冠图》等,皆是曲祖。人物唱词,高古精绝。《铁冠图》里的宫女费贞娥,是刺杀旦的代表曲目。这些虽只是了解,但能看到内在的张力。这些闺门旦的讲究,学问和见地都是真材实料。
闺门旦的人物风骨,不是争妍取怜的小玩物。就是杜丽娘或者费贞娥,细入唱词再听录音讲解,又是一重天。
“甜糯媚人,格调是不高的”,这一句的现实意义还不够吗?
潇湘蓝微信公众号:xxlwenji19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