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一蘭拉面,你只是遇见了自己

标签:
香港一蘭拉面铜锣湾半熟蛋单身者 |
在一蘭拉面,你只是遇见了自己
潇湘蓝
铜锣湾的早晨有点清冷,在小街巷里游走,只有大興、翠華、海皇粥店里烟火生暖。兜兜转转,意外的走到了一蘭拉面。传说中天天排队的一蘭,竟在这条很不起眼的小巷里,两边没什么像样的店铺,就是后门头一带闲人不至的冷僻处。芝兰之地,幽而有芳。
轻轻推开门,里面一片水洗的陈年红,过道一边的柜台上堆满手信礼盒,右边就是食客区,揭开布帘,一间通长的房间,一条挡板长桌,坐下就是一个独立的小隔间。
那种只有肩膀宽的食格子,左右是壁板,前面是道竹簾子,卷起一半,红衣服务生在帘后穿梭,手伸进来,送进餐单,又收走,端进一碗面,一碟小食,然后放下帘子。每个人的脑袋随即伸进格子里,低头嘬汤,撩面,细细咂摸。彼此不闻其声,不见其面,不受干扰,全身心赋予面前的一碗一蘭拉面。
吃着吃着,忽然觉得像是对着神龛,捧着一碗面,犹如双手合十,叙说,聆听,这碗面,这些日子……一种单身的凄惶在美味中渐渐迷失,一种永恒的孤独在汤里变得浓醇鲜香。
这是单身者的失乐园,复乐园。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这一碗面,你要勾选汤的浓度(淡味、普通、浓味)、油腻度(无、清淡、普通、浓厚、超浓厚)、秘制酱汁(无、1/2倍、普通、2倍、3-10倍、11-20倍)、面的硬度(超硬、硬、普通、软、超软),香蒜(无、少许、普通、1/2份、1份)、葱(无、白葱、青葱)、叉烧(无、有)、落单追加(半熟鹽煮蛋、抹茶杏仁豆腐)……
对于真的吃货,这张点面单正中下怀。
所谓讲究,就是一份酱汁从无到20倍的细分;就是油腻度一栏,非得一层油花微微烫嘴才过瘾,宁可后来轻轻撇开了,但第一口一定是油汤滋润了心肺,才能长足的舒一口气;也就是我们江南人吃面,要头汤、断生、宽汤、烂面,还有重面,轻面、干拌、重油、免青、香头……意思是差不多的,但没有餐单,全凭跑堂的一张嘴,朝后厨朗朗一声,中气十足,调门花哨,再滑溜的一转身,一碗满足你全部心意的面就热乎乎地端到了你面前。
相比之下,日本人要安静一点,是另一种对生活的虔诚和感激。
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一蘭的心思和用力都在一碗拉面上。
除了面,还有那只黑陶敞口的斗笠大碗,一圈金边,一圈回纹,中间还嵌着两个囍字和一对金凤。忽然又被带进洞房了。再看整个店堂的格调,很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深宅之香。一低头更要联想起“春宵一刻抵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的旧年时光,还有那只半熟的盐煮蛋,也就是溏心蛋,灯光下,流沙蛋黄气韵生动,“羞答答不肯把头抬,娇滴滴越显得红白”。怪不得日式拉面非要配一只溏心蛋,有人说那是拉面的魂魄。

我点的“秘制酱汁2倍”已然是我的极限了。还有多少不能尝试,不能突破。我对“11—20倍”的食客充满好奇心,这碗面阅人无数,每次倍数的增加都有一个极其难忘的瞬间吧。餐格子边上有水龙头,喝一杯凉水,醒一醒。口里的重味,很快消失了。那些好味道都浓稠到了记忆里。下次要来,还是心平一点,点“普通”就行。留着小半碗汤底,老板见了一声冷笑啊!
我带走了那份点面单。其他拉面店都没有的,他们采用的是美食大师的标配。我不是大师,大师也不会明白我的口味。
私话:
潇湘蓝微信公众号:xxlwenji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