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陈圆圆金陵秦淮八艳诗意的印记青出于蓝 |
回首金陵
青出于蓝
三百年了,这里依然是金陵的古城墙,依然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和我离开的时候没有什么两样。
邢沅,大概没有什么人记得我这个名字了,但河岸边红纸灯笼温润的光晕下,仍然有人时常在津津乐道,曾经旅居于此,艳名惊动一时的陈圆圆——当年的我,当年的秦淮八艳,薄命红颜。
我的纯真留在了苏州小巷,我的心死在了云南王府,我的身体沉到了莲花池底,可我的魂魄却回到了这里,回到了金陵,三百年了,徘徊不去。
江南水乡大抵都是诗意的吧,悠长的青石板,蓝印花布的秀禾装,下雨天撑起的油纸伞,河道里荡过的乌篷船……而金陵,或许是没有这样清新温婉的诗意的。
后世的历史学家会说,金陵充斥着浮华的官僚气,亦或是,这里经历了太多尔虞我诈的政治、残酷血腥的杀戮。可当年明末清初的乱世中,当我还在食人间烟火的时候,我曾经多么陶醉于秦淮河畔诗意的烟火。
金陵的诗意,不是小桥流水,夕阳古道,亦不是松间明月,这里的诗意,不在于那种洁净到底的纯澈,不在于那种高雅脱俗的唯美,而恰恰是那种最世俗的华美下,所掩盖的铅华落尽后的本真,和所无法掩盖的落寞惆怅——莲灯点起一江花火,烟花碎了满天。
大约在战争的硝烟中,金陵的诗意是独特的。即便乱世之中,这里的繁华忙碌从未停歇,没有硝烟弥漫之感,没有苍茫与萧条。秦淮河边我依然可以倚楼清唱,依然可以活在迷离的梦中。因为这里的人用最“俗”的金钱和权力搭建起一座堡垒,让人在纸醉金迷中忘记一切,却也同时保护起最“雅”的诗意。只有这里,才子佳人才能如往昔般享受纯情,可以简单地相信爱情相信美好,可以不顾时事动荡而许下相守一生的诺言。
带着那一种脱离现实的美好梦境的诗意,我却还是无奈地离开。
当我终于化成魂魄再回到这古城墙内,却愕然发现金钱的堡垒渐渐失守,古典的华美被慢慢侵蚀,迷离的梦境一点点破碎,金陵不复当年盛景。但三百年来,即使在金陵最黑暗的瞬间,诗意,也不曾远离这里分毫。
战争终究是没有放过这六朝古都,断瓦残垣,连天衰草,替代了往日秦淮河边的歌舞升平。夜凉如水,斑驳的粉墙失去了暖融融的大红灯笼,一股凄美的诗意又油然而生。是了,这里已被侵略者无情地蹂躏过了,这里的人已是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了,但这是金陵啊,是繁荣了几千年,美了几千年的金陵啊,纵然明艳不再,骨子里的底蕴又怎么会消失?就像歌女们没有了锦衣华服,没有了金钿翠翘,依然有秦淮景的歌声,如星光般伴随黑暗苦痛中的人们等待黎明的到来。那青黑肃穆的背景下,一定还是会有没有睡去的桃花吧,那细小的残存的美好,是这个城市诗意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