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宝玉的花心和痴情

(2015-12-21 13:54:32)
标签:

红楼梦

花心与痴情

一见如故

文学

文化

《红楼梦》:宝玉的花心和痴情

青出于蓝

 

大家觉得贾宝玉这个人物是一个花心的人?还是一个痴情并且对爱情专一的人?你们会不会觉得这两种性格很矛盾?

 

   现在我们经常调侃说“这是一个看脸的世界”,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否定这种“看脸”的一见钟情式的爱情的。因为被对方的外在吸引而产生爱情,以貌取人,而不真正了解对方,这种慕色的爱情不仅浅薄,而且经不起考验。与之相反,曹雪芹相信爱情是建立在彼此了解的基础上,脾气性情一致这点最重要,而真挚不渝的爱情更需要两人思想、情感上的强烈共鸣、碰撞和最终的融合。正是基于这样的爱情观,宝黛爱情的成熟才经历了两小无猜、爱情萌芽、互相试探等多个阶段。

 

    有别于一见钟情,曹雪芹为宝黛爱情设置了一个“一见如故”式的开头。小说第三回描写宝玉初次见到黛玉时,就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心里倒像是远别重逢的一般。宝玉和黛玉一见如故,是因为他们前世曾是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他们曾是三生石畔的故人,这样的设计为宝黛的理想爱情打下了一个有文化底蕴又带有仙气的基础。另外,只有本身就具有思想共鸣的两个人才会初次相见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产生一见如故之感,所以这样的开始也代表着精神共鸣是宝黛爱情的核心。

 

    一见如故的初遇之后,他们俩经历了爱情萌芽之前两小无猜的阶段。其间,宝玉经历的性的启蒙,但更重要的是,他“情不情”的性格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所谓“情不情”,就是对无情的物都有情。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对所有清净女儿的关爱、体贴。他反对封建思想中的仕途经济,不喜欢充斥着“国贼禄蠹”的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社会,却对封建社会边缘的少女们怀有深切的同情和博爱之心,称“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可以说,宝玉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而黛玉恰恰也是这样一个叛逆者。林黛玉的身上有着中国文人一贯的清高,她不迎合贾府的权贵,“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她的纯与真表达了“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思想,不受封建道德和闺训的限制。因此,在爱情萌芽之前,我们已经可以隐隐感受到二人同为封建叛逆者的精神共鸣,而精神共鸣正是宝黛爱情最重要的基石。这样的设定是符合现代心理学观点的。基于心里安全感的需要,人对于认同感的追求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大到心灵上的“知己”,小到身上的情侣装,其实都是一种追求共鸣的方式。而宝玉和黛玉也和现在许许多多的情侣一样,在长期的相处中,逐渐发现了彼此间的共鸣,为爱情的萌发奠定了基础。

 

    建立在这种共鸣之上,宝黛“共读西厢”个情节是他们爱情真正的萌芽。想象一个落花满天,少男少女在花雨中共读《西厢》的浪漫场景,加上《西厢记》所给予他们爱情思想上的启迪,宝黛二人从此逐渐由两小无猜的感情转化为真挚专一的爱情。初恋总是小心翼翼的,两人都患得患失,怕自己的真心被辜负。尤其是黛玉,从她孤苦无依的身世和孤傲清高的性格出发,她执著而强烈地要求宝玉纯粹、专一的爱情,因为她太在意这唯一的知己,所以她才反复试探宝玉的真心。宝玉用《西厢记》中“我就是那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来暗示自己对黛玉的情意,但这带有轻浮的调情意味的言语却被高洁的黛玉严厉地回绝了。二人屡屡因为误会而吵闹,甚至一度“将那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了”。但争吵是二人爱情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过程,在争吵、试探中,二人的情感经过激烈的碰撞,而最终达到了融合。宝黛爱情超越传统爱情故事的地方也正是在这里。曹雪芹没有像王实甫、汤显祖一样,把爱情写成一个从头到尾情意绵绵的唯美故事,而是写出了男女恋爱过程中的起起伏伏,更让我们觉得像生活般真实。今天的情侣间的吵吵闹闹,或是要求对方言语中“爱自己”的证明,或是刺猬一样保护自己的尊严,或是时远时近时亲时疏,故意造成心理落差等等,不也都是谈恋爱必不可少的调味料吗?

 

最后一个阶段,在经历了多番试探后,宝黛爱情在“诉肺腑”这个情节中最终达到成熟。在不知道林黛玉在窗外的情况下,贾宝玉向袭人表示林妹妹从不曾说过这些仕途经济学问的“混账话”,这句话让黛玉偶然间听见,知道自己遇到的是真正的知己,当二人相见时,宝玉又说了极有分量的一句“你放心”。至此,一直不放心的黛玉放心了,二人不再争吵哭闹,宝黛爱情迈过情感交流进入了心灵交融、思想共鸣的阶段。与此同时,宝玉对所有美好的年轻女性的博爱转向对黛玉专一的爱情。在《识分定情悟梨香院》的情节中,小旦龄官对别人情有所钟,对众人眼中凤凰一般的宝玉却不理不睬,一直处在脂粉丛中的宝玉终于明白自己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眼泪,宝玉悟出了“各人得个人的眼泪罢了”,于是他告别爱博而心劳,爱情有了专注的目标,宝黛爱情终于达到最终的成熟、平稳的状态。

 

    回到我们开始提到的问题:那贾宝玉到底是一个花心还是痴情的人?在第二阶段中,宝玉对身边一切的女孩都怀有怜爱之心,他和众多丫鬟、姐妹的亲密之情让人觉得他很花心。但经历了黛玉的爱情之后,特别是诉肺腑和情悟梨香院这两个情节后,他从爱博而心劳转向了对黛玉专一的爱情。可以说,花心与专情这两个矛盾的概念在宝玉的身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对于身处百花丛中的“绛洞花王”贾宝玉来说,他喜爱身边美好的少女是很自然的,这是他“欲”的一面,但他性格中更纯粹的一面“情”战胜了“欲”。我们常说宝黛之间是一种精神恋爱,是超越了外在的吸引,而追求内在心灵沟通的恋爱。这种纯净的爱情给了宝玉强烈的满足感,所以他由花心到痴情,也就不难理解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