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芈月传》常常有眼前一亮的时候。不是嬛嬛一袅楚宫腰,而是在剧中一闪而过,在历史上却赫赫有名的人或物。
第三集中,泮宫大比,公主们相约到阳灵台看文试。游廊内,士子们鱼贯而入。公主们在高阁一角,居高临下、春心荡漾、窃窃私语。姝公主一一评点:“那个就是写章台赋的唐勒,听说他和宋玉、景差三人,被称为屈子之后,年轻一代的三大才子呢。最厉害的是屈子新收的徒弟宋玉,据说能歌能赋,而且长相还格外俊美呢……”
只可惜,随着屏幕上姝公主的话音刚落,画面上出现的男子形象,单薄、羸弱、塌肩弓背,身材、相貌、气度,均无可取,实在有点煞风景。一干才子款款步入,除了黄轩扮演的公子歇神情朗润,气韵潇洒,其他都很一般。
从第二集起,发现楚王翻阅的竹简上的文字,奇特有趣。似袅烟,如蛇游,象形的意味很浓。又有点偏隶书,但笔划飘逸,一时费解。直到十几集,秦惠文王脱口而出:“这楚国的鸟篆……”才恍若大悟。
这就是春秋中期到战国时代盛行于楚国、吴国、越国的鸟行字,称为鸟书、虫书、鸟虫篆。
鸟篆,是一种艺术字体。它故意改变字行线条的粗细,令其蜿蜒婀娜,如飞鸟掠过,如走虫游足,轻灵美观,同时具备了实用性、观赏性和装饰性。
不仅如此,以飞鸟入书,还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古人见鸿雁由下而上,循序渐进。候鸟冬去春来,十分守信。从中感受到信用的意义和为人之道。细细描画、书写、观赏,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