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年一碗奥灶面

(2015-11-16 13:43:30)

   

   
 孤丫说,明天一早我带你去吃奥灶面,圆你一个心愿。我激动了一晚上,睡得翻来覆去。

早八点,赶着醒来。孤却不紧不慢,说,早7点到中午12点,面的品质都是一样的,且越早人越多。我们9点出发。我只好耐下性子等她梳洗打扮,一张粉脸细细描。顺手剥起橘子来,一连剥了四五只,把撕得不成样子的橘子皮堆拢起来,慢慢推到她眼睛的余光里…

 

   

    
九点刚过,我们到了亭林路,远远地就能看到奥灶馆的深蓝色指示牌,它的身后就是一栋两层楼的重檐翘角黑瓦隔扇的楼阁式仿古建筑。奥灶馆三个拙朴的大字,面对着双车道车行缓慢的马路,也傲视着周遭的低矮的店铺。人流进进出出拥在门口,吃之前先抽根烟,吃完的剔会牙,等吃的等人等停车。一楼的窗扇都临街开着,没有骚首弄姿的婆娘,只有忽高忽低的大头小脑袋,一片低头啃碗的杂乱声。

 

   

     
到了里面,吓一跳。一楼大厅里黑压压坐满了人。每张桌子上都堆满了各式汤面和面浇头、小点心。我像在林子里穿行,手机一张张拍下去,那么近,难得有人一边呼哧面一边喵我一眼。服务员从中间的一条油腻腻的夹道里穿出来。手里一只大方盘,里面平平八碗面,最多时放三层。也有十几碟大小不一的配菜,一只只叠摞在一起。碗底硌着菜面,手指头沾到汁里,没人计较。有时喊两声的只是上慢了、上错了。卫生上面规不规范是次要的,先来后到不搞乱就好。

 

 

    

   
店堂里服务员都有些粗手大脚,脸盘子都挺朴实。内里有个很妖娆的女人,穿得很海派,像是慕名来吃面的,一转身,发现她也是穿梭着指挥着,那举手投足除了叫她老板娘,不知还有别的合适不。


   看收银台,上下有三个,有点乱糟糟。看水牌,面价不菲,最低的二饺面20元一碗。三饺面30元,四饺面35。只是这面浇头的浇字,怎么就写成饺子的饺呢?

 

 

   
上二楼,左面也是大厅,一样黑压压满场,不像吃面,是来扎闹猛的,右面是一圈包厢。虽也是团团坐满,但到底静下来不少。

   

   
溜达完
孤朋已经召唤狗友把其中一间包厢抢占下来了。

   

   溜达完了,孤朋已经召唤狗友把其中一间包厢抢占下来了。

安安静静坐下去,等不来服务员,起身去茶水间泡茶。茶一圈,七八碟冷菜也来了,又一笼发糕,一盘子麻团,……接下来眼花了,服务员一只只满载的盘子戳上来,磕托一记打在玻璃转台上,好像面前一群猪。我们也不斯文了,只记得爆鱼黑赤赤的,盐水鸭切得粗壮。最后是一碗白汤面,碗边犹热,汤犹烫,精白的银丝面根根舒溜,微微一口汤,鲜极,醇厚,是好面。再来一碗红汤面,酱油味重了,偏甜。味道失了一半。有人讲,是因为先吃白汤面,第二碗就觉着一般咧。我想着,大厅里人人吃的都是红汤面,白汤点的人少。而白汤料是现点现合,微火焖到现在。时间愈久愈醇厚。大厅里一碗面,汤少面多。包厢里这种套餐,每人40,档次相对高。面少汤多。重点在汤,自然吃得出其中的微妙。红汤,色诱。白汤,看上去寡淡。其实,熬得住时间最有味道。一天几千碗红汤面不停上,任谁也掌握不到恰好的程度。

   

    
所以,美食家要吃头汤面,老吃客晓得下午的面不吃。我的经验是白汤面总是鲜过红汤面的,不管哪家店。

   

   
只是吃完,桌上一片狼籍。脸上红润了,心里燥了,马上立出来,要逃出去。



   

 

    
奥灶的本意是昆山土话邋遢、脏污的意思。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同行嫉妒的话。不想,骂出了名,店主索性改成店名。之后文字简化就成了奥灶两个字,又有了灶头上有奥秘的意思在里面。

一碗面,一座城。城里有人结婚,买了很多面券,送给亲朋,作为回礼。朋友来了,请她去奥灶馆,是一份见面礼。简单随意,却有礼有面子。

   

 

 

 

      
趁乱,我闪进后面的厨房间。Z型狭长的地带。最里面是电梯传输房,一碗碗汤面就是从这个已经发黑的不锈钢柜里一上一下变出来个。旁边凌乱着不少浇头。中间直道堆满待洗的碗盏,揩台子的温水已经浑浊得变成黄泥水了。直通餐厅的过道是待用的茶盏餐具。紧贴墙壁的一排还算堆置整齐,前面的层层营业坍塌下了。不难想象,急性子的人自己去拿,还要挑挑捡捡,老欢喜从里面刨出来,感觉放心一眼。另外,客人瞎抽,工人也没时间整理。若不是塑料纸蒙着,旁边热水瓶候着,真搞不清干净与否。老板不会计较是否整齐。人人追求个都是快,都是闹猛。把钱爽花了,把钱快挣了,其他都是次要的。

   
这里只是厨房重地之一,一道小小的配菜间,传菜间。人很少,来去都很匆忙。一般的工作人员并没时间理会我。只有一个三十来岁的男服务生,很警觉地盯着我,然后很礼貌地说:这里比较油腻,你当心滑着,请出去吧。连说二三遍,表情像块门板,牢牢挡在你面前。地上的确湿答答,一路铺着纸板等防滑物。想这些服务生一盘子十来碗面,来去如飞,也是真本事。

虽是被人赶出,但那个服务生说得低婉,不失礼貌,也算训练有素,不跌百年老店的脸面。

   
要领略一家面店的底线,不进厨房是看不到的。

 

 

   
昆山,百年一碗奥灶面。百年间味道都不一样。

   

  

 (奥灶馆的火爆场面:)

  

  

  

  

  

  

  

  

  

 

  

  

 

  

   

  

     

  (奥灶馆的牌价和服务员:)

  

  

 

  

 

  

 

  

  

  

  

  

 

(奥灶馆丢弃的一次性筷子和擦桌子的浑水:)

  

  

 

 (位于奥灶馆二楼的配菜、传面间:)

 

  

  

 

  

 

 

(只看到一个洗碗工,工作量庞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