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田园当年明月凡尘理论领域文化 |
【谋士天下】这个人 这本书 鬼谷子
潇湘蓝
有些书很考验人,会不会读书,能读懂多少,阅历经验趣味、认知毅力耐性,仿佛,只这一本书,就可以把你看透了。
把读书当做娱乐的,把思想戏为台词的,把文字轻若傻子的,若是认了这个人,这本书,怕要觉出一身病来。
这个人,据说本名叫王诩、王禅。都不如鬼谷子叫得自然贴切,神韵天成。森森然一袭玄袍,坦荡荡满怀天地,鬼精明大智慧,五谷丰仓廪实。子曰:谋之于阴,成之于阳。这世上神仙未知,只瞥见这样的凡尘,鬼谷子。
鬼谷子,《东周列国志》记载,其人通天彻地,有几家学问,人不能及。一是神学,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是兵学,布阵行兵,变化无穷。三是言学,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是出世学,修真养性,平地飞升。不小说地讲,撇去溢美之词,他于春秋战国末年,周游列国,占卜八卦,游说诸侯,出谋划策,是个学富五车的鸿儒。若功利一点来看,无论神学、言学,还是兵学、出世学,均没有显现的实例一鳞半爪于各类史料。人们的赞誉来自于《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两部著作,以及他的弟子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的盖世功名。弟子不忘师恩,师者为人仰慕,名师高徒颂扬至今,鬼谷子终成经典。
所以,后人称鬼谷子是历史上是最牛的老师。此外,今人还誉之为思想家、谋略家、兵家、纵横家的鼻祖。
当年明月在,《鬼谷子》教化出苏秦、张仪那样的纵横家。苏张之后,历史此后再也没有纵横之说。后人多从管理学、营销策略、领导技巧等领域去解读鬼谷子。纵横家消失了,除了特定的历史时期,也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辩士在追求功成名就而急功近利的一种极致实践。从事游说的都是那些家道衰微的儒生,而鬼谷子教导的对象却是圣人是国君。要一个吃不饱的穷学儒靠一张三寸之舌翻云覆雨,操纵时事。也只有在诸侯争霸天下统一之前才有可能。纵横家是非常务实的,一切从无到有,以成功为唯一目的。苏秦促使六国歃血为盟,合纵抗秦,换得十五年民安兵息,这个算阳谋。张仪可阴到家了,先去魏国任相,暗地里让秦王发兵攻魏,软硬兼施,打拉结合,使魏背弃合纵之约,与秦结盟。之后再到楚国拜相,挑拨齐楚联盟,激怒楚王兵败求和,以此获得连横的一一实现。他们都成功了,一时风光无限,高头大马上的苏秦高呼:大丈夫不富贵不行啊。结果呢,苏秦被嫉,遭刺杀。为秦统一立下朽功劳的张仪,却连国君也不信任他,只好出逃到魏国,郁郁而终。
弟子如此风云,师尊自然升级为鼻祖。不过,一脉相承的只是言学。鬼谷子的纵横捭阖之说更多的是阅人无数、集思广益,积累总结性的理论著作。鬼谷子本人只是传业授道解惑,连姓氏年代均无处考证。与众多纵横家的务实行为相比,算毫无作为。
《鬼谷子》有关谋略和言谈辩论技巧。《本经阴符七术》重在养神蓄锐。原文言辞精当,妙不可言说。聪慧如苏张,则“一言兴邦,利口覆国。” 人谓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虽成功却不见善终,让人深思。如今注释通行的简版读来生硬,毫无灵气。注释或者感悟,都不过是你的底气和见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活在当下,可细细读,免得被人阴。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
远而亲,近而疏。
口可以食,不可以言。
无为以牧之。
天地之道,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天地的造化在于高与深,圣人的治道在于隐与匿,并不是单纯讲求仁慈、义理、忠诚、信守,不过是在维护不偏不倚的正道而已。
……
有时读来觉得没啥,细思量,可以惊出一身汗来。
《鬼谷子》是一部大实话。《本经阴符七术》也很实用。
揣着这两本书下山的人踌躇满志,抱负满满。不过鬼谷子老师本人似乎没在江湖上出现过,或者只是逛一圈,谁也不认识他。
一介鸿儒,入世,未拜卿相,出世,笑看风云。
若有缘,听到有人喃喃自语: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一定请他一起喝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