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流泻出的美食诱惑(一)
(2011-02-24 13:54:14)
标签:
西施胶东gb2312楷体《闲情偶寄》杂谈 |
潇湘蓝品味
笔下流泻出的美食诱惑(一)
从明清起,文人愈来愈注重个人的生活情趣,不仅是琴棋书画,连饮食也被提高到艺术的程度,那一时期,出了许多有关饮食方面的著作,如袁枚的《随园食单》、李渔的《闲情偶寄》、顾仲《养小录》等。之后的文人更是着对日益丰富的食文化无比钟爱,笔尖轻点,流泻出多少美食诱惑。
李碧华 《水云散发》
李才女笔下的美食往往揭掉温情的面纱,直截了当,一针见血,言语犀利,让人对美食心生一点忌讳,但正如她自己所说的是:含笑饮砒霜。她笔下的美食似乎都被赋予人形,比起张爱玲的上海女人像粉蒸肉之类的描述来更见具体和形象。如《糯米鸡荷叶饭》,谁又能想到这两种茶楼酒肆的常见点心都成了暧昧多变的一个人的一点心。糯米饭粒充满粘性,总是痴缠的,到处都是曾经,是无法了断的忘怀。荷叶饭则洒脱利落,一口就一口,末了可以一干二净。她的纤纤细笔像一束细碎的光亮,照亮我们不易觉察到的那些体验与感觉,抹去心智的尘沙。
又如一道普普通通的蛤蜊汤,对蛤蜊描述是这样的:外壳淡黄褐色,顶端有点紫。厚实三角扇形,打开,吐出一小截白肉……妙的不是这里,而是后面对她的别名:西施舌的描绘。原来西施美而多难,沉于大海,才有“西施舌”这样的海产出现,女人以为她有口难言,男人则看做一个吻。不论种种,最终成就的是一只蛤蜊。虽然李才女语言稍过犀利,但有了如此的语言挑拨,你再跑到诸如老船长之类的海鲜店里去吃这些吐出一小截白肉的东东,是不是平添了不一样的易趣。位于新区的老船长就是以胶东小海鲜为主打,那里的蛤蜊着实鲜嫩,还有一些贝类名字取得也十分美女化,由不得你点了尝尝鲜。不过,只要是新鲜的,或是入汤,或是生吃,都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