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景清而空景现——“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欣赏

分类: 大气人生散文 |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
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
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译文:在彩绘的厅堂里,姬妾清闲、畅意,独有自己白发纷纷脱落,连簪子也插不住。多次晚上在金銮殿值宿,春风轻柔,万花齐放,惹人停住车马流连。在柔软的春风里,无数次在金銮殿前值夜,为皇帝起草好诏书后,换上轻罗朝衫,宫人执灯(将我)送回归学士院。
皇城的御沟里的边沿还有残冰存在,但残冰的边沿却是蓝汪汪的水在晃动,燕子呢喃迎春。帘幕重重,春寒还没消退,还有谁、敢给你寄信慰问呢?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
《风入松·寄柯敬仲》这首词是虞集1332年寄赠给退居吴下的奎章阁鉴书博士柯九思的,柯九思非常喜欢,“书《风入松》于罗帕作轴”,而且这首词因“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而此曲遂遍满海内矣”。词的确是写得非常美。
词分上下阕,上阕写当日奎章阁学士院柯九思执勤的日子,词中“几回晚直金銮殿”句可以见出柯九思与元文宗因品题书画而留连光景、不知更漏的情景,而“书诏许传宫烛”也让人明白元文宗对柯九思额外的关心,特意让侍从掌烛送柯九思回去。
下阕写柯九思离开奎章阁学士院后的情形,依旧是春天,御沟的冰渐渐化去,燕子已呢喃迎春,只可惜因为柯九思不在,令人感觉不到春天的暖意。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歌拍以景结情,极为警策。“杏花春雨江南”。寥寥六个字,胜过一篇文。通过这六个字,仿佛看到了: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未加任何形容词,以白描笔法写成,把江南春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可谓妙笔天成。
著名画家徐悲鸿写了一副对联:铁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两句话道出了塞北的刚劲粗犷,江南的婉丽柔美,而杏花一下子也因这副对联仿佛就坐稳了江南春花主角之宝座。
骏马秋风塞北;
杏花春雨江南。

这副对联上句六个字,三个词,选取北方三个典型意象,粗略地再现北方的辽阔、威武、豪放;下句也是六个字,三个词,也是选择南方三个典型意象,形象地勾勒南方的优美、柔和、精巧。这两句合成一副作品,则一刚一柔,一豪一巧,相映相衬,饶有趣味。不但如此,它更给我们打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我国南北的地貌气候是如此,历史人文也相似:北方人粗犷,南方人巧慧;男人高大英武,女人聪慧灵秀;历史上重心在北方的王朝威武豪迈,如雄汉盛唐,重心在南方的王朝繁荣儒雅,如南朝隆宋;北方的文学刚健质朴,如北朝民歌,男方的艺术精致圆熟,如宋代花鸟。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散文《听听那冷雨》中,回忆当年曾经生活过的南京,开篇便是“杏花,春雨,江南”,营造一幅迷蒙柔美却不失绚丽的江南烟雨图,把人拉进绵长悠远的思乡之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