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景清而空景现——“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欣赏

(2022-07-12 09:52:26)
分类: 大气人生散文

                  

                 实景清而空景现

      ——“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欣赏

 

 “杏花烟雨江南”的出处是元代词人虞集所著《风入松·寄柯敬仲》。

 

           风入松·寄柯敬仲

                      作者:元代 虞集

 

实景清而空景现——“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欣赏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

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

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译文:在彩绘的厅堂里,姬妾清闲、畅意,独有自己白发纷纷脱落,连簪子也插不住。多次晚上在金銮殿值宿,春风轻柔,万花齐放,惹人停住车马流连。在柔软的春风里,无数次在金銮殿前值夜,为皇帝起草好诏书后,换上轻罗朝衫,宫人执灯(将我)送回归学士院。

皇城的御沟里的边沿还有残冰存在,但残冰的边沿却是蓝汪汪的水在晃动,燕子呢喃迎春。帘幕重重,春寒还没消退,还有谁、敢给你寄信慰问呢?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 

《风入松·寄柯敬仲》这首词是虞集1332年寄赠给退居吴下的奎章阁鉴书博士柯九思的,柯九思非常喜欢,“书《风入松》于罗帕作轴”,而且这首词因“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而此曲遂遍满海内矣”。词的确是写得非常美。

词分上下阕,上阕写当日奎章阁学士院柯九思执勤的日子,词中“几回晚直金銮殿”句可以见出柯九思与元文宗因品题书画而留连光景、不知更漏的情景,而“书诏许传宫烛”也让人明白元文宗对柯九思额外的关心,特意让侍从掌烛送柯九思回去。

下阕写柯九思离开奎章阁学士院后的情形,依旧是春天,御沟的冰渐渐化去,燕子已呢喃迎春,只可惜因为柯九思不在,令人感觉不到春天的暖意。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歌拍以景结情,极为警策。“杏花春雨江南”。寥寥六个字,胜过一篇文。通过这六个字,仿佛看到了: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未加任何形容词,以白描笔法写成,把江南春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可谓妙笔天成。

著名画家徐悲鸿写了一副对联:铁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两句话道出了塞北的刚劲粗犷,江南的婉丽柔美,而杏花一下子也因这副对联仿佛就坐稳了江南春花主角之宝座。 

 唐朝文学理论家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说:“江岭之南,凡足资於适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於酸而已。若鹾,非不咸也,止於咸而已。中华之人所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这就触及到诗歌的神韵与含蕴了。诗歌要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味外之旨,也就是说要含蕴深厚,言有尽而意无穷。对联被称作诗中之诗,更要处理好“实”与“虚”的关系。即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容,并进一步打开读者的思维空间,使作品含义无穷。如:

骏马秋风塞北;

实景清而空景现——“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欣赏

杏花春雨江南。


实景清而空景现——“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欣赏



这副对联上句六个字,三个词,选取北方三个典型意象,粗略地再现北方的辽阔、威武、豪放;下句也是六个字,三个词,也是选择南方三个典型意象,形象地勾勒南方的优美、柔和、精巧。这两句合成一副作品,则一刚一柔,一豪一巧,相映相衬,饶有趣味。不但如此,它更给我们打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我国南北的地貌气候是如此,历史人文也相似:北方人粗犷,南方人巧慧;男人高大英武,女人聪慧灵秀;历史上重心在北方的王朝威武豪迈,如雄汉盛唐,重心在南方的王朝繁荣儒雅,如南朝隆宋;北方的文学刚健质朴,如北朝民歌,男方的艺术精致圆熟,如宋代花鸟。

    这副作品仅仅十二个字,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一方面得力于对联艺术上下相对的对称美,平仄相谐的音韵美;另一方面,它省去了其他一切成分,纯用六个名词组接而成,简练而内容丰富六个词代表六个典型、常见、形象的意象,分两组分别凸显北方与南方各自不同的地理气候特点,这就为我们拓展了第一层想象的空间,因为它代表的是各自千千万万的事物;两组意象合成一副作品,表达共同的主旨,在两两对比中,更为我们敞开了第二层想象的空间,难道只是地理气候如此吗?这样的现象不是很常见吗?

 清代画家笪重光在《画筌》中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这副楹联意象逼真,又借用了楹联艺术,因而产生了神奇的效果。

 后来吴冠中又将此联改为“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他的文章《论刚性美和柔性美》中又引用了这句话。

实景清而空景现——“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欣赏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散文《听听那冷雨》中,回忆当年曾经生活过的南京,开篇便是“杏花,春雨,江南”,营造一幅迷蒙柔美却不失绚丽的江南烟雨图,把人拉进绵长悠远的思乡之情中。

 徐悲鸿被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

 19539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遗愿,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国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