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2015-12-25 09:03:33)
标签:

转载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2   P▼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图文   /    霜凌

拍摄地点:咸阳市兴平县时下村
七律  新韵

杨柳挂枝头,村户门前垂瀑流。
万绪千条牵梦景,巧揉慢扯赚香谋
金丝缕缕关中味,玉带纤纤釜底柔。
竹箸唤来云雾绕,葱花数点作熙游

          时下村的挂挂面制作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这个村子的大部分住户在冬季天气适宜的情况下,都会制作传统纯手工挂面。通常挂面制作期是在每年的十一月到次年的三月初。因为气温高的话,揉好的面会发酵,制作条件之一必须天气寒冷;还要求是晴天,保证一天可以完全晒干。挂面的制作从揉面到成品需要两天时间。其中揉面是个细致活儿,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既费工又费时。所以每户每次用一、二百斤面粉进行加工,历经多道程序,最后的成品约6元钱一斤,价格不算便宜。因为无法规模化生产,纯手工制作非常辛苦,效率又低。也造就了这样家庭作坊制作出来的挂面,味道口感的与众不同。自然口碑极好,最远销到国外呢。
         时下村的挂挂面是用优质小麦粉为原料。每根均为空心,条细如丝,口感香韧,只在和面时添加量的盐外,无任何其他添加剂,在兴平及周边地区广受青睐,远近闻名,已经成为关中一绝,因为纯手工,又受季节天气限制,这个四百余户人家的村子,年产量不过百吨。做挂挂面还只能算是村民冬季农闲时节的副业。不过收入占农民年收入的比例却是不少的。      
           作为传统民族食品文化的传承,时下村的生产还处于最原始的家庭小作坊模式,没有规模,也没有形成气候,甚至村子里销售也是各自为政,更甚的是这里连家饭店,面食馆也没有,我们拍摄完毕,时近中午,只能乘车到兴平县解决肚子问题。可叹的是,在兴平县城各家面食馆转了一圈,都没有时下村的挂挂面。大概是因为这面的成本较其他面成本高的多吧。挺遗憾的。 
       
3   P▼这家的面已经完全挂好,非常简陋的晾晒架子,上下各有一根横木,面以竹竿挑着,竹竿上担着面,上端固定,下端将面拉长拉细,然后固定在下端带有孔的横木上。然后自然晒干。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4  P▼这夫妻两人还示完工,男人在上面挂,以竹竿将粘连的面分股,女人在下面配合,并拉长固定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5 P▼看那细长的面条,似是能无限延长,细而不断,这和面醒面的学问还真不小!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6  P▼另外一家,也是夫妻搭档,配合默契。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7  P▼准备好上挂的拼不长,用以巧劲,可将之拉至三倍,其细如发丝,均匀通透。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8  P▼ 屋内是准备挂出的醒了一夜的面条,以棉垫盖着,确保经过一夜的滋润,不会干皴脆断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9   P▼老爷子逐个儿取出,拿到外面。这面条看着还是很粗的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10  P▼便是这样一挂一挂的传递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11   P▼这家做的比较少,很早就晾好了,细长整齐的面条在阳光下泛着玉一般的光泽,看着都感觉入锅后一定很好吃!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12  P▼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13P▼每一家都是一个模式,他们对这一整套技术动作都非常娴熟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14   P▼一晚上通常制作一二百公斤面粉,挂这样两排。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15  P▼家家晾晒,已经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16  P▼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17   P▼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18   P▼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19   P▼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20  P▼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21   P▼做挂面的场地,全付家当就是几个大缸,一个长条池子,一个长面板,菜刀,手指粗细的竹竿。非常简单。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22  P▼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23   P▼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24   P▼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25   P▼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26    P▼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27   P▼这样简单粗劣的马凳垫脚,看着还真是危险。庄户人家没那么娇气。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28   P▼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29   P▼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30
  P▼用竹竿分开粘连。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31   P▼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32  P▼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33   P▼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34  P▼制做明天的面条。面和好后,反复倒手,一次次拉长,一次次醒匀。反复多次,直到面条均匀如竹签粗细时,然后挂入条形池中,盖好,过夜后,次日上架扯细晾干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35   P▼一遍又一遍,由粗到细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36P▼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37  
 P▼下图右下角缸内的是和好面初次成条,是用刀切而成,粗细并不均匀,夫妻二人再进行第二次倒手揉匀扯长拉细。
这是个非常麻烦细致的过程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38  P▼理到第二遍的面条,粗如手腕,还要再经过四五遍的反复揉扯,才能挂入条池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39  P▼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40  P▼如果赶上丽日晴天下拍摄,面似晶帘,非常漂亮。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41   P▼这决对是技术活了,无法借助机器的,即使是扩大规模联营,生产过程也是如此。超市里的卖的挂面虽是添加鸡蛋,蔬菜等营养成分,但价格也不过四,五元一斤。相信其口感自是比不了这种制作工艺的。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42  P▼  傍晚,晾晒干透的挂面,收下来抬入室内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43 P▼  大菜刀切成段,捆扎成把儿,然后用黄草纸包装好。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42  P▼  工作完毕,主人拿出昨天制作好的成品挂面销售给我们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感谢编辑推荐![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此组片其中三帧为同行老师拍摄,在此谢过[转载]实拍:关中一绝,时下村挂挂面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