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从语言学解剖笑话一则(续)

(2009-10-12 01:12:45)
标签:

笑话

语言

歧义性

语境

杂谈

健康

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1923年区分出两类语境,一是景语境,一是文化语境。也可以说分为语言性语境非语言性语境。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它既包括书面语中的上下文,也包括口语中的前言后语;非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文化背景、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以及各种与话语结构同时出现的非语言符号(如姿势、手势)等。

基于这些理论,下面我就来谈一谈这则笑话的幽默之处。

魔王抓住了公主,得意地说“你尽管叫破喉咙吧,没有人会来救你的!”。或许是因为这个公主很聪明,想故意拖延时间,使得魔王没法下手,于是,她就喊“破喉咙,破喉咙” 。其中的幽默效果是通过音素的切分而达到的。魔王的切分为“叫破喉咙”,这是一个动词结构短语,是不可再切分的;而公主的切分则为“叫/破喉咙”,其对“叫破喉咙”进行了再切分,把“叫”当作一个动词,而把“破喉咙”当做“叫”这个动词的宾语。

 没有人:公主,我来救你了!”,这句话中的“没有人”,是一个否定代词,原来指的是“一个人也没有”,“人”指的是泛指的所有人,此幽默之处在于,模糊了该指称的指代关系,用“没有人”这个否定代词指代一个具体的人,而这个具体的人叫做“没有人”。

这时,魔王也落入了公主的圈套,于是说“说曹操曹操就到!”。这本来是一句流行熟语,形容曹操耳目众多,动作迅速无所不在,随时都可能出现在你我面前,因此大家必须要小心提防。当今,多用这一熟语形容一种巧合:指谈话中提到的人或事,突然出现在说话人跟前。通过 魔王,你叫我干嘛?”这种回答,把魔王所引用熟语中出现的“曹操”单独切分开、孤立地理解,把曹操理解成为谈话中提到的具体的某一个人,而不是熟语中的固定用法——即泛指的任何一个人,进而达到幽默的效果。如果不联系上下文,不了解这个典故,没有相应的文化语境,要理解这种幽默,可能就难了。

通过“魔王:哇呀,看到鬼了!”继续对话,进而有了下面的“鬼:啊!被发现了。”其中第一个“鬼”指的是曹操(去世后变成了鬼),而第二个“鬼”则指代的是“某一个具体的鬼”,一个名为“鬼”的人。魔王只是通过这句话表达自己 “见鬼了”这种惊讶,然而,第二个“鬼”却“跳”了出来,以为是自己被发现了,理解这句话时,重点被放在了 “鬼”这个字上。 (也许当时魔王说话时,词重音不明确,让 “鬼”有了不同理解的空间。)

通过“啊:胡说,谁发现我了?”,我们可以发现,这边的 “啊”已不再是一个语气词,而是可以用来指代一个具体的人。其中的“谁”,是一个疑问代词,代指任何一个发现这个“啊”的人。而继续对话中的“谁:关我屁事!”中的 “谁”则为一个具体的人,具体名为“谁”的这个人,在这里,“谁”被用作为专有名词。

这个时候,魔王其实有点晕乎乎的,于是说“oh,my god!”,表达的是一种理解上的混乱,在这句中,god”为一个感叹词,其没有实际的意义。然而,在“上帝:谁叫我?!”这句答语中, 我们明白了,“oh,my god!”却被理解成了一种称呼语。“上帝:谁叫我?!”中的“谁”,即第一个“谁”,是一个疑问代词,代指任何一个喊“god”的人;谁:没有人叫你啊”中的“谁”,即第二个“谁”,指代的是具体的一个名叫“谁”的人,其为专有名词。上文中已经提到过,文中出现了一个名叫“没有人”的人,于是,后来,他强烈反对“我哪有!!!”。最后,魔王终于得精神分裂症了,聪明的公主也就因此得以逃离他的魔掌了。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笑话可以通过语素的不同切分、打破或重创名词或者代词的指称关系,使其与我们平常熟悉的、或者我们常规定势思维的想法相背离,进而达到幽默的效果。本文中也只是集中讨论了书面篇章中的笑话现象。口语篇章中的笑话现象,其幽默的表现方式,既包含有语言符号方面的,也不乏非语言、副语言符号方面的,较之书面篇章,就更为丰富多彩了。语言的使用离不开具体的使用语境,同时,也正是由于语言其自身具有的这种歧义性(语音-词汇歧义、语义语用歧义等等),语言的表达才得以多姿多彩

                                                                                                         作者:Marie

 

参考文献:

刘承宇/李迎迎:“《笑话的语言学分析》述评”,载:《当代语言学》,2006,第3期,第278-283页。

(作者不详):《语境》,载:http://baike.baidu.com/view/324020.htm2008(最后访问: 2009-01-01)。

---------------------------------------------------------------------------------

Marie老师是语言学的专家,做学术研究的人写文章真的值得一赞,有引有出处[转]从语言学解剖笑话一则(续)

原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46336c0100cw6p.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