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五──清明
(2023-04-03 06:50:45)
标签:
杂谈 |
2023年清明节有感8
进入4月份后有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它既是我国的24节气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有扫墓、吃青团等习俗。而现在虽然还没到清明节,在网上就已经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议了。原因是2023年的清明节很“特别”,因为它是在闰月清明,能不能上坟祭祖?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它即是二十四节气一个自然的节点,农耕时节的一个时间坐标,又是我国隆重的扫墓祭祀、缅怀祖先的节日。
清明节起源于干支历法、原始信仰和祭祀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清明节融合了流行于北方地区的“寒食节”的禁火、冷食等习俗,以及上巳节(俗称三月三)的“祓除畔浴”活动。
清明节一般在每年的4月4-6日之间交节,时间上并不固定,要以太阳位置到达黄经15°为准。2023年清明节气的交节的具体时间是公历4月5日上午9点12分52秒,此时,斗指乙,生气旺盛,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清明祭祖节期很长,在民间有“清明前10日后8日”和“清明前后各10日”两种说法,有近20天的清明祭祖时间。不过,2023年留给大家祭祖的时间只有一天,因为,就放一天假不调休!
2023年清明不一般,在闰二月里,能不能上坟祭祖呢?下面来看一句民谚是怎么说的!
2023年清明节的交节时间是在公历4月5日,农历癸卯年闰二月十五日,老话有“闰二月清明不上坟,上坟惹的祸临门”,“闰二月清明不添土,添土,祸事接连出”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呢?
古代民间认为闰二月是“重二”有“还得来”的意思,讲究不能结婚,不能盖房,不能上坟等等,必须要提前进行。因此,便有了“闰二月清明不上坟,上坟惹的祸临门”,“闰二月清明不添土,添土祸事接连出”的说法。
随着人们认知的提高,已经不再相信这些说法了,因为,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能证明闰二月和灾祸有关联。所以,这两句民谚信与不信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想法,就像有一些人爱烧香拜佛一样。当然,为了图个安心和吉利,我们也可以按老辈人的说法,提前或者延后几天在祭祖和上坟添土也无妨。
对于农民来说,这天的天气情况更为重要。因为,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古人也留下了很多有关清明时节的农谚,分享几个给大家作为参考,看看还准不准了!
1、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这句俗语从字面上就能理解它的意思,意思是如果在清明的前面几天有下雨的话,那么整个春季的雨量都不会少。这是过去农民伯伯根据24个节气总结出来的一些天气的规律。
过去没有天气预报,对于天气的预测只能够根据一些经验来总结。春天是播种的时候,但种子播撒下去了,如果没有雨水的浇灌这也是很糟糕的。老人家们就根据这些俗语来判断接下来的天气情况如何。
有句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这让我们以为到了清明节都是会下雨的,但其实不是。如果大家仔细观察的话,有些年份在清明节前是不怎么下雨的,反而要过了清明之后才开始下雨。
农民伯伯就要详细的区分这些情况,才知道接下来应该如何播种,什么时候播种才是最好最适宜的时候。
2、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说的就是如果清明节当天是阴雨天,后面会持续两三个月都是阴雨天气。当然了这个是夸张的说法,就是凸显出清明节阴雨天,后面没有好天气。
在我的家乡这边则有“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意思是说春分节气如果有雨,一般就会持续到清明节才会有好天气,而清明节如果还是接着下雨,那后面就会持续下雨。
3、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清明”和“谷雨”都是春季节气:清明、谷雨两个节气是在春季。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的意思:清明时节不怕晴朗,谷雨时节不怕下雨。
“清明不怕晴”的意思:“清明不怕晴”是说清明的时节,正是人们大量耕种的季节,所以一直有农谚指导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个时候如果大量的雨水会冲刷土地,导致植物种子被淹,苗也因为雨水问题而耽误生长。
“谷雨不怕雨”的意思:“谷雨不怕雨”是说二十四节气中的产生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及南方地区,在谷雨的时节,南方大部分地区正是冬小麦处在拔节或抽穗阶段,并且之前清明所种下的农作物已经出苗发芽,这个时候雨水的到来,可以让农作物更好的生长。
4、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看来清明节前下雨还是很有好处的,“洼地好种田”。而且春季里下雨一般都不是很大,毛毛雨居多,古人就有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不过清明节前下雨,可能会有下雨过多的征兆。“雨打清明前,春雨必频繁”,二月里有个“惊蛰”节气,然后就是清明节,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对于春耕春播有很大的影响。据报道,2013年海口清明节前后,阴雨飘落然后大雨如注,可见老话还是很准的。
那么,“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该怎么理解呢?意思就是清明节前下雨,雨水比较多,洼地有积水就可以种田了。农村老俗话说的“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就是播下希望种子的时候。南方已经开始插秧了,元江那里的气候条件,除了可以种植两季稻谷,还能抢种一茬蔬菜。而对于北方人来说,从惊蛰开始就要准备好春耕。天气回暖,会早早的播种春庄稼。惊蛰不下雨的话,清明节以前下雨还是来得及的,毕竟北方是两季庄稼,只要不过分干旱就可以播种。所以,此时已经可以看到农民开始在耕种稻田了。
5、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今天我要来给大家说一说清明、谷雨到底有没有雪,因为毕竟,倒春寒对农作物的影响实在太明显。
“清明断雪不断雪”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清明节到来的时候,这段日子里面说起来是不会下雪的,但往往还会出现少量的降雪。“清明断雪不断雪”这句话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古代很多农村俗语,都是产生于古代咱们的中原地区,这些地区相对于长江以南的纬度偏高,在清明节这段日子里面特别容易出现,气温升高很快,但是气温下降也很快的情况。因此在清明节前后的这段时间里,气温昼夜温差很大,而且气温来回波动很明显,往往这个时候经常性会出现突发性的降雪,给农作物造成很大的伤害。
农村一直有句老话叫做“谷雨前后,种瓜种豆”意思是说到谷雨这个时间段,气温已经上升起来,适合种植瓜果蔬菜,而且种植起来之后气温比较高,蔬菜生长的速度非常快。“谷雨断霜不断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谷雨前后,基本上夜里已经没有霜,但是这也不是确定的,偶尔夜里面还会出现一些霜冻;所以在农村谷雨前后种蔬菜的时候,夜晚都要将刚出土壤的苗芽用草盖起来,就是为了预防夜里突然下霜将作物冻坏。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这句话是咱们老祖宗留给咱们日常气候的完美总结,事实上这句话我觉得在现在还是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比如说去年清明节很多人都没在意天气预报所发布的降温提示,但是事实上,2018年清明节的倒春寒,是近5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倒春寒,让很多农民朋友都措手不及。
6、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意思是如果清明这天刮南风的话,说明此时气温较高,云层也较密,预示当年的夏天,降水的可能性会比较多。
7、清明北风,夏水较少。意思是如果刮的是北风的话,夏天降水量则会少一些。
8、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意思就是在清明节这一天如果刮了西北风,这一年就会遇到旱灾,刮大风的日子就多。
9、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此话的意思是说清明前后北风肆虐会有十天降温而变冷的时间,而这十天过去春霜也就会结束,意味着马上就要大地回暖,春暖花开了,而夏日也不再遥远。
10、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这话说的是清明节日,天气遇到刮大风不是好事,清明节风扬尘土飞的话,那么未来日子就会出现连续的阴雨天,而且时间较长达四十五天。这样的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麻烦不少,特别是对冬季过来小麦、豌豆等春收作物影响巨大。还有一种意思:清明节那天要是风大得能刮动土,大风就要持续四十五天。指华北地区清明节如遇大风天气,则以后一个半月左右持续有大风。
农谚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