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忙”,才是这世上最便宜的长寿药
(2023-03-17 07:18:06)
标签:
杂谈 |
明代陈继儒在《小窗幽记》,又名《醉古堂剑扫》中写道:“少年人要心忙,忙则摄浮气;老年人要心闲,闲则乐余年。”晚清重臣曾国藩曾说过:“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老年经不得逆境。”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些前人留下的告诫,虽然是人生都是唯一的,但是能够流传千年的告诫必然有它存在的意义。闲,是一种福气,而太闲不是。就像林语堂说的:“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
《菜根谭》中说: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可见,人,不能太闲,闲着闲着,就胡思乱想;闲到最后,就无事生非。闲,能毁掉一个人,让人失去斗志,贪图安逸,让人不思进取,懒惰成性,慢慢的落后于人。
古人云:人闲是非多,百忙解千愁。不要让悠闲使我们失去了奋斗的方向,不要让懒惰成为我们扬帆远航的阻碍。活着,就应该找点事情做,让自己忙起来,不要做一个闲人、懒人。真正快活的人,大多都是那些忙碌而充实的人。岂非此乎?
善乐者长寿。《红楼梦》中的贾母可谓是贤达聪慧女性的代表。贾母之所以能在那个“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高寿至83岁,重要的就是她心宽神宁、豁达仁厚、乐观开朗。她虽年高,却有一种“老小孩”的性格,她爱看戏,也常与儿孙们猜灯谜取乐,和晚辈打成一片,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能做孩子们的“大朋友”。她对周围的人慈祥宽厚、和蔼可亲,深得晚辈们的尊重和孝敬。“事若知足心常乐,人能无求品自高”,这显然是符合《黄帝内经》中恬愉、无为、以德养生的观点。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已潜心领悟人的品质与长寿的关系,曰“仁者寿”。名医张景岳也主张“欲寿,惟其乐;欲乐,莫过于善”。自古至今,长寿者多是敦厚、为善之人。
善劳者长寿。古人云:“善勞者生,恶劳者危。”经常劳作的人心肺功能强大,心情开朗,能缓解压力和疲劳,提升内部器官组织的循环功能,使五脏得到锻炼,减缓衰老;同时还能提升自尊和自信,保持活力,充满生机。若长期不劳作、不运动,则气血不畅,筋骨柔脆,胃纳呆滞,体弱神倦,有损身体健康。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对此深有体会,他曾对夏朝的大禹和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门生颜渊,在“劳其形、安其乐”两方面的生活习惯作了细致入微的比较。他说:“禹走天下,乘四载,治百川,可谓劳其形矣,而寿百年。颜子萧然,卧于陋巷,箪食瓢饮,外不诱于物,内不动于心,可谓至乐矣,而年不及三十。”欧阳修通过这两个人物的鲜明对比,得出了“劳其形者长年,安其乐者短寿”的精辟养生之见,不失为养生健体、增寿延年之良言妙策,给人以启迪。
显然,人,不能太闲。忙碌起来,过得充实,身体累点,反倒健康。就怕心累了,闲久了,得不到缓解喘息,有损自己的身体。所以,让自己忙起来吧,因为“忙”,才是这世上最便宜的长寿药!
一、“忙”,会改变你的思维
人在闲暇的时候,不会提升审视反思自己。而是把眼光心思和焦点,全都放在别人身上。正因如此,胡思乱想,让相处变得艰难,引起矛盾,发生争执。人一旦忙起了,就算有了矛盾冲突,也没有时间争吵计较。你忙你的生活,我忙我的工作,把时间都用在意义的事上。当你忙起来了,你就会发现:琐事烦恼,越来越少。快乐美好,越来越多。每天都心情愉悦,神采奕奕!
二、“忙”,会改变你的心态
人闲来无事,就会胡思乱想,人忙碌起来,就会感到充实。在沉溺从前,怀念过去中,就会悲伤失落,心态消极。让自己过得不开心,给自己找气生。闲一时,是休息,闲久了,会懒惰。让自己忙起来最好,没有时间烦恼。能治愈你的焦虑不安,能抚平你的消极抱怨。把更多时间用在自身上,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很多疾病,都是闲出来的。闲着无所事事,心就多想,想的多了,心装满了,心病出来,有损健康。太闲的人,往往不快乐,想的都是琐事,记的都是不幸,让自己活在悲愤中。让自己忙起来吧!花时间看书学习,抽时间锻炼身体,多做有意义的事情,杜绝闲暇,以免沾染上坏毛病。忙起来,你的心病没了,身体无病,则健康一生。
结束语
“忙”,是世上最便宜的长寿药。能治愈一切烦恼,能减少胡思乱想。让自己忙起来,把时间用在值得的地方,不仅能提升自身能力,还能获得成功和惊喜。忙,改变心态,保持乐观;忙,消除怨气,有益身体。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今后的生活中:闲而有节,忙而有度,在有忙有闲的日子里,活得轻松,过得幸福!